整合应激反应通路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208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23
本公开文本总体上涉及可用作整合应激反应(ISR)通路抑制剂的治疗剂。应(ISR)通路抑制剂的治疗剂。应(ISR)通路抑制剂的治疗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整合应激反应通路抑制剂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860,676和2019年12月4日提交的62/943,666的优先权权益,将所述临时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0002]本公开文本总体上涉及可用作整合应激反应(ISR)通路抑制剂的治疗剂。

技术介绍

[0003]对植物进行遗传修饰以表达异源蛋白或增加内源蛋白的表达已成为大量商业的重要工具。可以修饰植物以表达增加量的必需氨基酸,以实现植物或其中表达的蛋白质的更大产率,或以产生重组蛋白,诸如生物聚合物、工业蛋白/酶和治疗蛋白。然而,需要进一步增加植物蛋白的表达,这可能需要除遗传修饰以外的方法。
[0004]此外,鉴于某些人对遗传修饰植物的抗性,可能希望使用其他方法增加植物中的蛋白质产量。植物的蛋白质产量的增加将可能对于确保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可得到足够的蛋白质来养活增加的世界人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植物中蛋白质产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因为另外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根部释放到周围区域中以吸引微生物,诸如可以反过来促进植物发育的细菌。
[0005]增加植物中蛋白质产量的一种潜在方法是通过调节整合应激反应(ISR)通路。多样的细胞条件和应激会激活这种广泛保守的信号传导通路。ISR通路在响应于内在和外在应激时被激活,所述内在和外在应激诸如病毒感染、缺氧、葡萄糖和氨基酸缺乏、致癌基因激活、UV辐射和内质网应激。在这些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激活ISR后,真核起始因子2(eIF2,由三个亚基α、β和γ构成)在其α亚基中被磷酸化并且通过与eIF2B复合体结合而快速地减少总体蛋白质翻译。这种磷酸化会抑制eIF2B介导的GDP交换为GTP(即,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活性),将eIF2B隔离在与eIF2的复合物中并且减少细胞中大多数mRNA的一般蛋白质翻译。矛盾地,eIF2α磷酸化还增加mRNA子集的翻译,所述mRNA在其5'非翻译区(UTR)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这些转录物包括转录调节因子激活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HOP、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GADD34和β

分泌酶BACE

1。
[0006]此外,可用于调节ISR通路的化合物也可用于治疗大量疾病。在动物中,ISR通路会调节广泛的翻译和转录程序,其涉及多样的过程,诸如尤其是学习记忆、免疫、中间代谢、胰岛素产生和对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应激的抵抗等。ISR通路的激活还与许多病理病症相关,所述病理病症包括癌症、神经变性疾病、代谢疾病(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诸如肌病)、血管疾病、眼部疾病和遗传障碍。通过eIF2α磷酸化进行的异常蛋白质合成也是其他若干种人类遗传障碍、囊性纤维化、肌萎缩侧索硬化、亨廷顿病和朊病毒病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描述了整合应激反应(ISR)通路抑制剂,以及制造和使用所述化合物或其盐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08]图1A示出了来自用媒介物或化合物11处理的喂食或禁食动物的小鼠股四头肌中蛋白质合成的百分比。
[0009]图1B示出了来自用媒介物或化合物11处理的喂食或禁食动物的小鼠腓肠肌中蛋白质合成的百分比。
[0010]图1C示出了来自用媒介物或化合物11处理的喂食或禁食动物的小鼠胫骨前肌中蛋白质合成的百分比。
[0011]图1D示出了在来自用媒介物或化合物11处理的喂食或禁食小鼠的四头肌中肌肉萎缩标志物MuRF

1的表达。
[0012]图2示出了在无细胞表达系统中用媒介物或测试化合物15、17、20、23、26、95、96或97处理的GFP的相对荧光强度(RFU)。
[0013]图3A示出了用媒介物或1μM化合物10处理的CHO细胞中的总蛋白质分泌。
[0014]图3B示出了用媒介物或1μM化合物10处理的CHO细胞中总蛋白质分泌的百分比。
[0015]图4示出了来自三个独立实验的用媒介物或化合物10处理的ARH细胞分泌的Igκ轻链的百分比。
[0016]图5示出了来自两个独立实验的用媒介物或化合物10处理的L

Wnt3A细胞分泌的Wnt

3A的百分比。
[0017]图6示出了由用媒介物或1μM测试化合物10、25或33处理的稳定表达重组人EGF蛋白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分泌的人EGF蛋白的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0018]对于本文的用途,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术语“一个/一种(a或an)”等的使用是指一个/种或多个/种。
[0019]本文对“约”某一值或参数的提及包括(并且描述)针对所述值或参数本身的实施方案。例如,提及“约X”的描述包括“X”的描述。
[0020]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如本文所用的“烷基”是指并且包括饱和直链(即,未支链)或支链单价烃链或其组合,具有指定的碳原子数(即,C1‑
C
10
意指1至10个碳原子)。具体的烷基是具有1至20个碳原子(“C1‑
C
20
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C1‑
C
10
烷基”)、具有6至10个碳原子(“C6‑
C
10
烷基”)、具有1至6个碳原子(“C1‑
C6烷基”)、具有2至6个碳原子(“C2‑
C6烷基”)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C1‑
C4烷基”)的那些。烷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仲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基团。
[0021]如本文所用,“亚烷基”是指与烷基相同但是具有二价的残基。具体的亚烷基是具有1至20个碳原子(“C1‑
C
20
亚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C1‑
C
10
亚烷基”)、具有6至10个碳
原子(“C6‑
C
10
亚烷基”)、具有1至6个碳原子(“C1‑
C6亚烷基”)、1至5个碳原子(“C1‑
C5亚烷基”)、1至4个碳原子(“C1‑
C4亚烷基”)或1至3个碳原子(“C1‑
C3亚烷基”)的那些。亚烷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诸如亚甲基(

CH2‑
)、亚乙基(

CH2CH2‑
)、亚丙基(

CH2CH2CH2‑
)、异亚丙基(

CH2CH(CH3)

)、亚丁基(

CH2(CH2)2CH2‑
)、异亚丁基(

CH2CH(CH3)CH2‑
)、亚戊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F

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
45
、R
46
、R
47
、R
48
、R
49
、R
50
、R
51
和R
52
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

C(O)OH、

C(O)O(C1‑
C6烷基)、

C(O)O(C1‑
C6卤代烷基)、和卤素;或者,R
45
、R
46
、R
47
、R
48
、R
49
、R
50
、R
51
和R
52
中之一和R
45
、R
46
、R
47
、R
48
、R
49
、R
50
、R
51
和R
52
中的另一个一起形成C1‑
C6亚烷基部分;或者,选自R
45
、R
46
、R
47
、R
48
、R
49
、R
50
、R
51
和R
52
的两个偕取代基一起形成氧代基团;L
11
选自键、其中#
11
表示与A
11
的附接点并且@
11
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L
12
选自选自其中#
12
表示与A
12
的附接点并且@
12
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R
53
是H、OH或NH2;A
11
选自:式(A
11

1)的取代基其中*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W
21
选自

C(R
W21
‑1R
W21
‑2)



N(R
W21
‑2)



C(R
W21
‑1R
W21
‑2)N(R
W21
‑2)



N(R
W21
‑1)C(R
W21
‑1R
W21
‑2)



C(R
W21
‑1)=N



N=C(R
W21
‑1)



O



C(R
W21
‑1R
W21
‑1)O



OC(R
W21
‑1R
W21
‑2)



S



C(R
W21
‑1R
W21
‑1)S



SC(R
W21
‑1R
W21
‑2)



C(R
W21
‑1R
W21
‑1)C(R
W21
‑1R
W21
‑2)

、和

CR
W21
‑1=CR
W21
‑1‑
,其中R
W21
‑1是H或R
A11
,并且R
W21
‑2是H或R
A11
;W
22
选自

C(R
W22
‑1R
W22
‑2)



N(R
W22
‑2)



C(R
W22
‑1R
W22
‑1)N(R
W22
‑2)



N(R
W22
‑1)C(R
W22
‑1R
W22
‑2)



C(R
W22
‑1)=N



N=C(R
W22
‑1)



O



C(R
W22
‑1R
W22
‑1)O



OC(R
W22
‑1R
W22
‑2)



S



C(R
W22
‑1R
W22
‑1)S



SC(R
W22
‑1R
W22
‑2)



C(R
W22
‑1R
W22
‑1)C(R
W22
‑1R
W22
‑2)

、和

CR
W22
‑1=CR
W22
‑1‑
,其中R
W22
‑1是H或R
A11
,并且R
W22
‑2是H或R
A11
;W
23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CR
W23
或N,其中R
W23
是H或R
A11
;R
W20
是氢或R
A11
,或R
W20
和R
W21
‑2一起形成在带有R
W20
的碳原子与带有R
W21
‑2的原子之间的双键,或者R
W20
和R
W22
‑2一起形成在带有R
W20
的碳原子与带有R
W21
‑2的原子之间的双键;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11
取代基取代的C6‑
C
14
芳基;和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11
取代基取代的5

14元杂芳基;R
A11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卤素、NO2、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卤代烷基、OH、O(C1‑
C6烷基)、O(C1‑
C6卤代烷基)、SH、S(C1‑
C6烷基)、S(C1‑
C6卤代烷基)、NH2、NH(C1‑
C6烷基)、NH(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2、N(C1‑
C6卤代烷基)2、NR
a
R
b
、CN、C(O)OH、C(O)O(C1‑
C6烷基)、C(O)O(C1‑
C6卤代烷基)、C(O)NH2、C(O)NH(C1‑
C6烷基)、C(O)NH(C1‑
C6卤代烷基)、C(O)N(C1‑
C6烷基)2、C(O)N(C1‑
C6卤代烷基)2、C(O)NR
a
R
b
、S(O)2OH、S(O)2O(C1‑
C6烷基)、S(O)2O(C1‑
C6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
C6烷基)、S(O)2NH(C1‑
C6卤代烷基)、S(O)2N(C1‑
C6烷基)2、S(O)2N(C1‑
C6卤代烷基)2、S(O)2NR
a
R
b
、OC(O)H、OC(O)(C1‑
C6烷基)、OC(O)(C1‑
C6卤代烷基)、N(H)C(O)H、N(H)C(O)(C1‑
C6烷基)、N(H)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C(O)H、N(C1‑
C6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H、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OS(O)2(C1‑
C6烷基)、OS(O)2(C1‑
C6卤代烷基)、N(H)S(O)2(C1‑
C6烷基)、N(H)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烷基)、和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其中R
a
和R
b
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

10元杂环;并且A
12
选自:式(A
12

1)的取代基其中*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W
25
选自

C(R
W25
‑1R
W25
‑2)



N(R
W25
‑2)



C(R
W25
‑1R
W25
‑2)N(R
W25
‑2)



N(R
W25
‑1)C(R
W25
‑1R
W25
‑2)



C(R
W25
‑1)=N



N=C(R
W25
‑1)



O



C(R
W25
‑1R
W25
‑1)O



OC(R
W25
‑1R
W25
‑2)



S



C(R
W25
‑1R
W25
‑1)S



SC(R
W25
‑1R
W25
‑2)



C(R
W25
‑1R
W25
‑1)C(R
W25
‑1R
W25
‑2)

、和

CR
W25
‑1=CR
W25
‑1‑
,其中R
W25
‑1是H或R
A12
,并且R
W25
‑2是H或R
A12
;W
26
选自

C(R
W26
‑1R
W26
‑2)



N(R
W26
‑2)



C(R
W26
‑1R
W26
‑1)N(R
W26
‑2)



N(R
W26
‑1)C(R
W26
‑1R
W26
‑2)



C(R
W26
‑1)=N



N=C(R
W26
‑1)



O



C(R
W26
‑1R
W26
‑1)O



OC(R
W26
‑1R
W26
‑2)



S



C(R
W26
‑1R
W26
‑1)S



SC(R
W26
‑1R
W26
‑2)



C(R
W26
‑1R
W26
‑1)C(R
W26
‑1R
W26
‑2)

、和

CR
W26
‑1=CR
W26
‑1‑
,其中R
W26
‑1是H或R
A12
,并且R
W26
‑2是H或R
A12
;W
27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CR
W27
或N,其中R
W27
是H或R
A12
;R
W24
是氢或R
A12
,或R
W24
和R
W25
‑2一起形成在带有R
W24
的碳原子与带有R
W25
‑2的原子之间的双键,或者R
W24
和R
W26
‑2一起形成在带有R
W24
的碳原子与带有R
W26
‑2的原子之间的双键;
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12
取代基取代的C6‑
C
14
芳基;和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12
取代基取代的5

14元杂芳基;R
A12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卤素、NO2、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卤代烷基、OH、O(C1‑
C6烷基)、O(C1‑
C6卤代烷基)、SH、S(C1‑
C6烷基)、S(C1‑
C6卤代烷基)、NH2、NH(C1‑
C6烷基)、NH(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2、N(C1‑
C6卤代烷基)2、NR
a
R
b
、CN、C(O)OH、C(O)O(C1‑
C6烷基)、C(O)O(C1‑
C6卤代烷基)、C(O)NH2、C(O)NH(C1‑
C6烷基)、C(O)NH(C1‑
C6卤代烷基)、C(O)N(C1‑
C6烷基)2、C(O)N(C1‑
C6卤代烷基)2、C(O)NR
a
R
b
、S(O)2OH、S(O)2O(C1‑
C6烷基)、S(O)2O(C1‑
C6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
C6烷基)、S(O)2NH(C1‑
C6卤代烷基)、S(O)2N(C1‑
C6烷基)2、S(O)2N(C1‑
C6卤代烷基)2、S(O)2NR
a
R
b
、OC(O)H、OC(O)(C1‑
C6烷基)、OC(O)(C1‑
C6卤代烷基)、N(H)C(O)H、N(H)C(O)(C1‑
C6烷基)、N(H)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C(O)H、N(C1‑
C6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H、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OS(O)2(C1‑
C6烷基)、OS(O)2(C1‑
C6卤代烷基)、N(H)S(O)2(C1‑
C6烷基)、N(H)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烷基)、和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其中R
a
和R
b
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

10元杂环;条件是当L
11
是键时,则A
11
是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11
取代基取代的(A
11

1);当L
11
是并且L
12
是时,则A
11
是被1、2、3、4、5、6、7、8或9个R
A11
取代基取代的(A
11

1)或A
12
是被2、3、4、5、6、7、8或9个R
A12
取代基取代的(A
11

1);并且当L
11
是并且L
12
是时,则A
11
被1、2、3、4、5、6、7、8或9个R
A11
取代基取代。2.一种式(A

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R3、R4、R5、R6、R7和R8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

C(O)OH、

C(O)O(C1‑
C6烷基)、

C(O)O(C1‑
C6卤代烷基)、和卤素;或者,R1、R2、R3、R4、R5、R6、R7和R8中之一和R1、R2、R3、R4、R5、R6、R7和R8中的另一个一起形成C1‑
C6亚烷基部分;或者,选自R1、R2、R3、R4、R5、R6、R7和R8的两个偕取代基一起形成氧代基团;
A1选自选自其中*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并且A2选自: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2
取代基取代的C6‑
C
14
芳基;和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A2
取代基取代的5

14元杂芳基;R
A2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卤素、NO2、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卤代烷基、OH、O(C1‑
C6烷基)、O(C1‑
C6卤代烷基)、SH、S(C1‑
C6烷基)、S(C1‑
C6卤代烷基)、NH2、NH(C1‑
C6烷基)、NH(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2、N(C1‑
C6卤代烷基)2、NR
a
R
b
、CN、C(O)OH、C(O)O(C1‑
C6烷基)、C(O)O(C1‑
C6卤代烷基)、C(O)NH2、C(O)NH(C1‑
C6烷基)、C(O)NH(C1‑
C6卤代烷基)、C(O)N(C1‑
C6烷基)2、C(O)N(C1‑
C6卤代烷基)2、C(O)NR
a
R
b
、S(O)2OH、S(O)2O(C1‑
C6烷基)、S(O)2O(C1‑
C6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
C6烷基)、S(O)2NH(C1‑
C6卤代烷基)、S(O)2N(C1‑
C6烷基)2、S(O)2N(C1‑
C6卤代烷基)2、S(O)2NR
a
R
b
、OC(O)H、OC(O)(C1‑
C6烷基)、OC(O)(C1‑
C6卤代烷基)、N(H)C(O)H、N(H)C(O)(C1‑
C6烷基)、N(H)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C(O)H、N(C1‑
C6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H、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OS(O)2(C1‑
C6烷基)、OS(O)2(C1‑
C6卤代烷基)、N(H)S(O)2(C1‑
C6烷基)、N(H)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烷基)、和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其中R
a
和R
b
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

10元杂环。3.一种式(I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是N;R
IX
、R
X
、R
XI
、R
XII
、R
XIII
、R
XIV
、R
XV
和R
XVI
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

C(O)OH、

C(O)O(C1‑
C6烷基)、

C(O)O(C1‑
C6卤代烷基)、和卤素;或者,R
IX
、R
X
、R
XI
、R
XII
、R
XIII
、R
XIV
、R
XV
和R
XVI
中之一和R
IX
、R
X
、R
XI
、R
XII
、R
XIII
、R
XIV
、R
XV
和R
XVI
中的另一个一起形成C1‑
C6亚烷基部分;或者,选自R
IX
、R
X
、R
XI
、R
XII
、R
XIII
、R
XIV
、R
XV
和R
XVI
的两个偕取代基一起形成氧代基团;
L
Y
是其中#
Y
表示与Y的附接点并且@
Y
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L
Z
选自选自其中#
Z
表示与Z的附接点并且@
Z
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R
N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和C1‑
C6卤代烷基,Y是式(Y

I)的取代基其中*表示与所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附接点;W
Y
‑1选自

C(R
WY
‑1‑1R
WY
‑1‑2)



N(R
WY
‑1‑2)



C(R
WY
‑1‑1R
WY
‑1‑1)N(R
WY
‑1‑2)



N(R
WY
‑1‑1)C(R
WY
‑1‑1R
WY
‑1‑2)



C(R
WY
‑1‑1)=N



N=C(R
WY
‑1‑1)



O



C(R
WY
‑1‑1R
WY
‑1‑1)O



OC(R
WY
‑1‑1R
WY
‑1‑2)



S



C(R
WY
‑1‑1R
WY
‑1‑1)S



SC(R
WY
‑1‑1R
WY
‑1‑2)



C(R
WY
‑1‑1R
WY
‑1‑1)C(R
WY
‑1‑1R
WY
‑1‑2)

、和

CR
WY
‑1‑1=CR
WY
‑1‑1‑
,其中R
WY
‑1‑1是H或R
Y
,并且R
WY
‑1‑2是H或R
Y
;W
Y
‑2选自

C(R
WY
‑2‑1R
WY
‑2‑2)



N(R
WY
‑2‑2)



C(R
WY
‑2‑1R
WY
‑2‑1)N(R
WY
‑2‑2)



N(R
WY
‑2‑1)C(R
WY
‑2‑1R
WY
‑2‑2)



C(R
WY
‑2‑1)=N



N=C(R
WY
‑2‑1)



O



C(R
WY
‑2‑1R
WY
‑2‑1)O



OC(R
WY
‑2‑1R
WY
‑2‑2)



S



C(R
WY
‑2‑1R
WY
‑2‑1)S



SC(R
WY
‑2‑1R
WY
‑2‑2)



C(R
WY
‑2‑1R
WY
‑2‑1)C(R
WY
‑2‑1R
WY
‑2‑2)

、和

CR
WY
‑2‑1=CR
WY
‑2‑1‑
,其中R
WY
‑2‑1是H或R
Y
,并且R
WY
‑2‑2是H或R
Y
;W
Y
‑3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CR
WY
‑3或N,其中R
WY
‑3是H或R
Y
;R
WY
是氢或R
Y
,或R
WY
和R
WY
‑1‑2一起形成在带有R
WY
的碳原子与带有R
WY
‑1‑2的原子之间的双键,或者R
WY
和R
WY
‑2‑2一起形成在带有R
WY
的碳原子与带有R
WY
‑2‑2的原子之间的双键;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Y
取代基取代的C6‑
C
14
芳基;和任选地被1、2、3、4、5、6、7、8或9个R
Y
取代基取代的5

14元杂芳基;R
Y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卤素、NO2、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卤代烷基、
烷基)、C(O)O(C1‑
C6卤代烷基)、C(O)NH2、C(O)NH(C1‑
C6烷基)、C(O)NH(C1‑
C6卤代烷基)、C(O)N(C1‑
C6烷基)2、C(O)N(C1‑
C6卤代烷基)2、C(O)NR
a
R
b
、S(O)2OH、S(O)2O(C1‑
C6烷基)、S(O)2O(C1‑
C6卤代烷基)、S(O)2NH2、S(O)2NH(C1‑
C6烷基)、S(O)2NH(C1‑
C6卤代烷基)、S(O)2N(C1‑
C6烷基)2、S(O)2N(C1‑
C6卤代烷基)2、S(O)2NR
a
R
b
、OC(O)H、OC(O)(C1‑
C6烷基)、OC(O)(C1‑
C6卤代烷基)、N(H)C(O)H、N(H)C(O)(C1‑
C6烷基)、N(H)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C(O)H、N(C1‑
C6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H、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烷基)、N(C1‑
C6卤代烷基)C(O)(C1‑
C6卤代烷基)、OS(O)2(C1‑
C6烷基)、OS(O)2(C1‑
C6卤代烷基)、N(H)S(O)2(C1‑
C6烷基)、N(H)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烷基)、N(C1‑
C6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烷基)、和N(C1‑
C6卤代烷基)S(O)2(C1‑
C6卤代烷基);其中R
a
和R
b
与它们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

10元杂环;条件是当L
Y
是时,Y是(Y

I);当L
Y
是并且L
Z
是时,则Y是被1、2、3、4、5、6、7、8或9个R
Y
取代基取代的(Y

I)或Z是被2、3、4、5、6、7、8或9个R
Z
取代基取代的(Z

I);并且当L
Y
是并且L
Z
是时,则Y被1、2、3、4、5、6、7、8或9个R
Y
取代基取代。4.一种式(III)的化合物或其盐,其中:X1是N或CR
X1
;X2是N或CR
X2
;当存在时,R
X1
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

C(O)OH、

C(O)O(C1‑
C6烷基)、

C(O)O(C1‑
C6卤代烷基)、和卤素;当存在时,R
X2
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

C(O)OH、

C(O)O(C1‑
C6烷基)、

C(O)O(C1‑
C6卤代烷基)、和卤素;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R
59
、R
60
和R
61
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

C(O)OH、

C(O)O(C1‑
C6烷基)、

C(O)O(C1‑
C6卤代烷基)、和卤素;或者,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R
59
、R
60
和R
61
中之一和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R
59
、R
60
和R
61
中的另
一个一起形成C1‑
C6亚烷基部分;或者,选自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R
59
、R
60
和R
61
的两个偕取代基一起形成氧代基团;或者,R
54
、R
55
、R
56
、R
57
、R
58
、R
59
、R
60
、R
61
、当存在时R
X1
、和当存在时R
X2
中的两个一起形成C1‑
C6亚烷基部分;R
63
和R
64
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NO2、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1‑
C6卤代烷基、

OH、

O(C1‑
C6烷基)、

O(C1‑
C6卤代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
申请(专利权)人:普拉西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