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171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17
描述了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的新形式及其制备方法。此外,还描述了在治疗性适应症中的用途。用途。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858,509和2019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858,630的优先权。出于所有目的,上述申请各自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序列表的引用
[0004]本申请含有已经以ASCII格式电子递交的序列表并且该序列表特此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创建于2020年6月4日的所述ASCII副本名为A

2355

WO

PCT_SL.txt且大小为174,109字节。


[0005]本专利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6]近年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已显示出治疗前景。例如,以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子形式靶向CD3和CD19的双特异性构建体在低剂量下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功效。Bargou等人(2008),Science[科学]321:974

978.此形式包含通过柔性接头连接的两种scFv,其中一种靶向CD3,另一种靶向肿瘤抗原CD19。此独特的设计允许双特异性构建体使活化的T细胞接近靶细胞,从而导致靶细胞的细胞溶解性杀伤。参见例如,WO 99/54440 A1(美国专利号7,112,324 B1)和WO 2005/040220(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0224205 A1)。后来的发展是与CD3ε链的N

末端处的背景独立表位(context independent epitope)结合的双特异性构建体(参见WO 2008/119567;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6/0152707 A1)。
[0007]在生物制药工业中,分子典型地以大规模的方式生产,以满足供应大量患者的商业需求,并可以对一些属性进行评估,以降低分子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和纯化的风险。这些复杂的重组多肽的有效表达可能是持续挑战。此外,即使一旦被表达,多肽通常也不如药物组合物所希望的那样稳定。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具有有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治疗功效以及提供有效的生产和增加的稳定性的形式的双特异性治疗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文描述了双特异性抗体的几种新的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包含含有具有式VH1

L1

VH2

L2

VL1

L3

VL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其中VH1和VH2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L1和VL2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并且L1、L2和L3是接头,其中L1为至少10个氨基酸、L2为至少15个氨基酸、并且L3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其中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可以与免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结合。
[000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包含含有具有式VH1

L1

VH2

L2

VL1

L3

VL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其中VH1和VH2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L1和VL2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并且L1、L2和L3是接头,其中L1为
至少10个氨基酸、L2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L3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其中L1、L2和L3的总氨基酸为至少35个氨基酸,并且其中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可以与免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结合。
[00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包含含有具有式VH1

L1

VH2

L2

VL1

L3

VL2

Fc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其中VH1和VH2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L1和VL2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Fc包含抗体Fc区(例如,scFc),并且L1、L2、L3和L4是接头,其中L1为至少10个氨基酸、L2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L3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其中L1、L2和L3的总氨基酸为至少35个氨基酸,并且其中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可以与免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结合。
[0011]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编码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的核酸,和包含这些核酸的载体。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含本文所述的载体的宿主细胞。
[0012]在又其他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制造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表达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的条件下培养宿主细胞,以及(2)从细胞团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回收该结合构建体,其中该宿主细胞包含编码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中的任一种的一种或多种核酸。
[0013]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治疗癌症患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该患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
[0014]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治疗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该患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
[0015]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治疗患有自身免疫性、炎性、或纤维化病症的患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该患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
[001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含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的药物组合物。
附图说明
[0017]图1.HHLL形式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代表图。
[0018]图2.各种分子形式(包括HLHL的标准BiTE形式和具有不同接头长度的HHLL形式的各种实施例)的代表图。
[0019]图3.相比于具有代表性实施例的接头长度的HHLL形式,HLHL BiTE形式和接头长度的代表图。
[0020]图4A

图4D.图4A描绘了中性取向的HHLL形式的代表性分子模型。图4B描绘了绕Y轴旋转90
°
的HHLL形式的代表性分子模型。图4C描绘了绕Y轴旋转180
°
的HHLL形式的代表性分子模型。图4D描绘了绕Y轴旋转180
°
并绕X轴旋转90
°
的HHLL形式的代表性分子模型。这些模型说明了接头长度如何彼此关联以及分子可以正确形成其结构的方式。
[0021]图5A和图5B.不同野生型(“WT”)(HLHL)构建体纯化色谱图和凝胶结果的代表性实例。
[0022]图6A和图6B.不同HHLL构建体纯化色谱图和凝胶结果的代表性实例。
[0023]图7.与WT相比,各种HHLL构建体表达的代表性结果。
[0024]图8.与WT相比,各种HHLL构建体的化学稳定性的代表性结果。
[0025]图9A和图9B.与WT相比,各种HHLL构建体的热稳定性的代表性结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包含含有具有式VH1

L1

VH2

L2

VL1

L3

VL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其中VH1和VH2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L1和VL2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并且L1、L2和L3是接头,其中L1为至少10个氨基酸、L2为至少15个氨基酸、并且L3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其中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可以与免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结合。2.一种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包含含有具有式VH1

L1

VH2

L2

VL1

L3

VL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其中VH1和VH2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L1和VL2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并且L1、L2和L3是接头,其中L1为至少10个氨基酸、L2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L3为至少10个氨基酸,并且其中L1、L2和L3的总氨基酸为至少35个氨基酸,并且其中该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可以与免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结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进一步包含VL2后的半衰期延长部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该半衰期延长部分包含另外的接头(L4)和来自人IgG1、IgG2、或IgG4抗体的单链免疫球蛋白Fc区(scFc)。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该scFc多肽链包含抑制Fcγ受体(FcγR)结合的一种或多种改变和/或延长半衰期的一种或多种改变。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该VH1、VH2、VL1、和VL2都具有不同的序列。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该VH2序列包含SEQ ID NO:50并且该VL2序列包含SEQ ID NO:51,并且该VH1序列包含SEQ ID NO:44并且该VL1序列包含SEQ ID NO:45,或该VH1序列包含SEQ ID NO:46并且该VL1序列包含SEQ ID NO:47,或该VH1序列包含SEQ ID NO:48并且该VL1序列包含SEQ ID NO:49。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L1、L2和L3长度不同。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L1、L2、和L3长度相同。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L1和L2长度相同。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L1和L3长度相同。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其中L2和L3长度相同。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特异性结合构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安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