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14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包括一制动底板,所述制动底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蹄铁,所述蹄铁呈弧型设置,所述蹄铁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呈弧型设置,所述制动底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两个蹄铁之间,所述电机的左右两端和蹄铁之间通过推杆固定连接设置,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简化装置,提高制动器使用寿命的同时,实现了通过控制电机推杆的伸缩量来对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及双向双领蹄式运动模式进行自由切换的优点。式运动模式进行自由切换的优点。式运动模式进行自由切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动器
,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自推出以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常用的制动器装配结构如图1所示,其结构上包括:凸轮轴、滚轮轴、复位弹簧、复位弹簧销轴、摩擦片、蹄铁、蹄铁固定销轴、紧固螺钉、制动底板、滚轮、弹簧垫圈、凸轮轴衬套、蹄铁衬套。凸轮轴外端通过调整臂与制动气室进行间接连接,而内端则与两滚轮直接贴合。驾驶员通过脚部对制动踏板施加作用力,使踏板产生相对位置变动,以使得制动气室完成充压过程,从而推动调整臂发生转动,最终通过凸轮轴内端将两蹄铁打开,使摩擦片与制动鼓相互贴合,完成车辆制动动作。通过人工施加机械作用力,保证了制动时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制动力矩用以制动过程的完成。
[0003]但是,现有制动器所采用的楔式及凸轮式结构,其机械结构复杂笨重,无法满足当前汽车行业对于轻量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两者对制动气室工作压力要求较高,在进行长时间制动或频繁制动的情况下,此类制动器极易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制动气室失压、制动器卸力的情况,提高了制动器故障率。而在此两种结构中,须同时使用复位弹簧对其蹄铁进行回位控制,这就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断裂、失力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制动器不同程度的损坏,降低制动器使用寿命。同时,现有制动器无法对领从蹄的使用进行切换,从而使得领从蹄各项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增加了制动器使用局限性。除此之外,现有制动器不能对两侧摩擦片的磨损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无法保证两侧摩擦片磨损程度的均衡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包括一制动底板,所述制动底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蹄铁,所述蹄铁呈弧型设置,所述蹄铁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呈弧型设置,所述制动底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两个蹄铁之间,所述电机的左右两端和蹄铁之间通过推杆固定连接设置。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机的外侧套设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和制动底板之间固定连接。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动底板的背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电连接设置。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动器还设置有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
[0009]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布置于制动踏板的下方;
[0010]距离传感器包括两个,两个距离传感器分别对应加装于两个摩擦片所设置的紧固孔中;
[0011]轮速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架固定于制动底板的内侧;
[0012]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蹄铁内侧。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和电机控制器之间电连接设置。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机控制器还和仪表盘操作台和DCAC之间电连接设置,DCAC和车载蓄电池之间电连接设置,车载蓄电池用于为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提供低电压。
[0015]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的制动方法,包括:
[0016]步骤1、车载蓄电池为各传感器提供低电压,并通过DCAC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输出为电机控制器供电;
[0017]步骤2、电机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信号的解析决定是否为电机传输信号与电压;
[0018]步骤3、电机接收到电机控制器发出的信号与电压后,实现对制动器的调节。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中电机控制器对各传感器信号解析的方法包括:
[0020]步骤20、当制动踏板产生位置变化时,踏板下方的传感器能够迅速检测出制动踏板的变化量,并将变化量转化成弱点信号传送至电机控制器;
[0021]步骤21、依据轮速传感器采集得到的当前车速通过三维插值表插值得到当前所需的最大制动力矩,从而由电机推杆长度与制动力矩的关系可获得电机推杆的实际伸出长度;
[0022]步骤22、此时电机推动蹄铁张开至与制动鼓产生相互摩擦,轮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距离传感器则检测到制动器状态的变化,并将变化的状态量反馈至电机控制器中进行解析;
[0023]步骤23、各状态量超过设定的极限值,驾驶室的仪表盘则将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同时,驾驶员根据驾驶环境的不同可通过操作台,利用电机对制动器的运动模式进行切换,以满足不同驾驶环境下对制动效能的需求。
[002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3中电机对制动器调节的方法为,通过控制电机推杆的伸缩量来对运动模式进行自由切换,运动模式包括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及双向双领蹄式。
[00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制动底板上端的电机为A电机,A电机左端的推杆为1号推杆,A电机右端的推杆为2号推杆,位于制动底板下端的电机为B电机,B电机左端的推杆为3号推杆,B电机右端的推杆为4号推杆,通过控制电机推杆的伸缩量来对运动模式进行自由切换的方法包括:
[0026]步骤30、A电机的1号推杆和2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B电机的3号推杆和4号推杆无动作时,此时制动器为领从蹄式制动器运动模式;
[0027]步骤31、A电机的1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2号推杆无动作,B电机的3号推杆无动作,4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此时制动器为双领蹄式制动器运动模式;
[0028]步骤32、A电机的1号推杆无动作,2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B电机的3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4号推杆无动作,此时制动器为双领蹄式制动器运动模式;
[0029]步骤33、A电机的1号推杆和2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B电机的3号推杆和4号推杆实现往复运动,此时制动器为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运动模式。
[003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专利技术制动器克服了当前制动器质量重、摩擦片磨损程度差异大等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复位弹簧失效引起的摩擦片不回位情况的发生。该制动器通过电机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使得制动器重量相对减轻,符合当前汽车轻量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0032]同时,该制动器内部布置有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及轮速传感器等电子检测元件,并由车载蓄电池低压供电。传感器的使用可实现对车辆制动及行驶状态的实时监测,当其检测量超出设定极限范围时驾驶室内的仪表盘将发出报警信号以警示驾驶员。同时,由DCAC将车载蓄电池低电压输出转换成高电压输出,用以电机控制器供电。电机控制器将制动器内传感器信号同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采集得到的信号整合解析,通过当前车辆行驶速度与制动踏板位置三维插值可得到当前制动所需的制动力矩的大小,并将其转换成电机推杆伸长量作用于蹄铁上,使之与制动鼓接触产生足够的制动力矩。
[0033]由于领蹄张开方向与制动器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制动底板,所述制动底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蹄铁,所述蹄铁呈弧型设置,所述蹄铁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呈弧型设置,所述制动底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两个蹄铁之间,所述电机的左右两端和蹄铁之间通过推杆固定连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外侧套设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和制动底板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底板的背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之间电连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还设置有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布置于制动踏板的下方;距离传感器包括两个,两个距离传感器分别对应加装于两个摩擦片所设置的紧固孔中;轮速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架固定于制动底板的内侧;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蹄铁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和电机控制器之间电连接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和仪表盘操作台和DCAC之间电连接设置,DCAC和车载蓄电池之间电连接设置,车载蓄电池用于为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提供低电压。7.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的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车载蓄电池为各传感器提供低电压,并通过DCAC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输出为电机控制器供电;步骤2、电机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信号的解析决定是否为电机传输信号与电压;步骤3、电机接收到电机控制器发出的信号与电压后,实现对制动器的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领从蹄交替式线控制动器的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电机控制器对各传感器信号解析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建奕杨朝会牟宁刘建宋显雷张伟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