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靭专利>正文

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开关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823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开关模块,由一个PIN二极管四位数字式移相器1和一个PIN二极管数字式单刀三掷开关2组成。有E1-E4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二极管D1-D2组成的参考路和D3-D4组成的移相路的转换,有J2-J3通道端口,有E5-E6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通道的转换,移相器1和开关2通过匹配网络电路连接。(*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与相控阵T R组件的S波段PIN二极管数字移相器有关,尤其与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开关模块有关。已有的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电路均采用负载线和3dB分支线电桥设计,器件多选用国产2K4PIN管、微带电容、金属膜电阻等分高器件,其缺点在于移相器的精度不高,均方根误差通常为5°;驻波系数较大,通常水平为VSWR<1.5;PIN管的驱动电流大,如ZK4需要100mA/只的驱动电流,由于每台雷达需要数十万只管子,这样雷达的电源制造成本较高,且可靠性水平相应下降;转换时间较长,如2K4的转换时间为lus,使雷达对高速移动目标的跟踪受到限制;频带内相位、驻波和插损起伏较大,只与只之间零相一致性和驻波系数误差等很难达到工程上的要求;采用分离器件由于分布参数的影响不适合于计算机优化设计,非密封的封装也降低了使用的长期可靠性。总之以上诸多因素不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小,移相精度高,插损小,驻波系数小,开关速度快,可靠性高,集成化的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开关模块。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一个PIN二极管四位数字式移相器1和一个PIN二极管数字式单刀三掷开关2组成,移相器1有E1-E4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二极管D1-D2组成的参考路和D3-D4组成的移相路的转换,有J2-J3通道端口,有E5-E6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J3,J2通道的转换,E7端口输入TTL电乎控制吸收负载,移相器1和开关2通过匹配网络电路连接。本技术移相器1的串联的支路D1-D4,D5-D8,D9-D12,D13-D16经阻抗变换而匹配,直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从E1-E4端口馈入,有隔直电容C1,C3,C6,C13防止直流信号的泄漏,单刀三掷开关采用三级PIN二极管串联电路D17-D19,D20-D22,D23-D25组成星形结构,直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从E5-E7端口馈入。本技术的P1N二极管ID1-D25采用MA4P166-134型PIN管芯片,隔直电容C1,C3,C6,C13采用CC11型芯片电容,电路基片采用ROGERS,RT/dusoid5580基片。本技术E1-E7端口和J1-J3端口玻珠引出线3通过烧结方法式与玻胚4连接,玻胚4通过烧结方式与金属套5连接,金属套5与模块腔体6固连,模块电路基片密封在模块腔体6中。本技术由一个PIN管四位数字式移相器和一个PIN管数字式单刀三掷开关组成,移相器用于控制微波信号的相位以实现相控阵雷达天线的电扫描,单刀三掷开关的功能是使发射通道,接收通道和监测共用一个移相器。此模块作为TR组件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S波段舰载、炮瞄等相控阵雷达。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1)移相精度高,在整个频带,绝对相差<±3°,(2)括损小,整个模块32种状态插损<2.5dB,(3)驻波系数小,33种状态驻波系数<1.3(4)零相一致性好,适合干批量生产。(5)开关速度快,每个开关节速度<50ns,提高了雷达的跟踪速度,(6)驱动电流<30m/位,降低了电源制作成本,(7)器件可靠性高,选用MA-COM生产的PIN芯片,可靠性等级比国产器件提高了一个数量级,(8)密封性好,具有防盐雾,防霉菌能力,(9)体积小,重量轻。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已完全到达工程的需要。如下是本技术的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框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玻珠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左视图。如下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由一个PIN管四位数字式移相器和一个PIN管数字式单刀三掷开关组成,移相器采用四路独立的TTL电平控制,开关采用三路独立的TTL电平控制(见图1),微波信号由J1输入,经过移相器到单刀三掷开关,从J2输出到发射通道,从J3输出到接收通道。模块中移相器采用开关线原理设计(图2),微波信号从J1输入,通过E1输入直流信号控制D1,D2,D3,D4的阻抗,输入+5V时,D1,D2打通。信号从参考路传输。输入-5V时,D3,D4打通,信号从移相路传输,由于两路之间传输的差异而达到移相的目的。同理其它三级移相器也照此工作,各级移相器间优化设计阻抗变换以达到匹配,直流信号通过C1,I1组成的低道滤波器结构馈入,防止微波信号的泄漏,隔直电容C1,C3,C6,C13用于防止直流信号的泄漏,R1为限流电阻,单刀三掷开关采用三级PIN管串联的方案设计,如信号从发射通道J2输出,需要从E5端口加入-5V电压,经C10,I10低通滤波器馈入,将D23,D24,D25管打通,其中R5为限流电阻,如果加入+5V电压,则移相器输出信号与发射通道隔离。D5,D6,D9,D10,D13,D14的功能同D1,D2,用于控制参考路的通断,D7,D8,D11,D12,D15,D16功能同D3,D4,用于控制移相路的通断,D17~D19,D10~D22功能同D23~D25,用于控制接收通道和吸收负载两路的信号切换,C4,I3,C5,I4,C7,I6,C12,C8,I8功能同C2,J1一样,作为低通滤波器馈入直流信号。I2,I5,I9作为接地电感,以形成直流通路,R2,R3,R4,R5,R6,R7同R1一样是限流电阻。模块中D1~D25号PIN管采用美国MA-COM生产的MA4P166-134型PlN管芯片,隔直电容C1,C3,C6,C13采用中国715厂产生的CC11型芯片电容。电路基片采用美国生产的ROGERS,RT/dusoid5880基片。本技术中模块的各种射频端口,直流端口引出线均采用50Ω的玻珠结构(见图3),通过烧结方法使它烧在模块腔体6上,这样模块电路就可以密封在模块腔体中,大大提高模块的可靠性,整个模块的机械结构没计适合于TR组件的装配(见图4)。本技术中模块的主要参数如下(ⅰ)工作频率3.1~3.4GHZ。(ⅱ)移相位数22.5°,45°,90°,180°。(ⅲ)各端口驻波系数<1.3(33种状态)(ⅳ)TR端口之间隔离度>30dB(ⅴ)输入峰值功率>8W,平均功率>0.8W(300us脉宽占空比10%)。(ⅵ)零相状态相位不一致性<±3°相位非线性度<±1°。幅度不一致性<±0.2dB(ⅶ)移相精度,16种状态内,移相值与标称值相比<±3°。(ⅷ)插入损耗<2.5dB幅频起伏<±0.2dB跟踪起伏<±0.3dB(ⅳⅴ)控制信号驱动电流≤30mA/位,控制电压±5V。TTL“1”对应“-5V”,TTL“0”对应+5V。权利要求1.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由一个PIN二极管四位数字式移相器(1)和一个PIN二极管数字式单刀三掷开关(2)组成,移相器(1)有E1-E4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二极管D1-D2组成的参考路和D3-D4组成的移相路的转换,有J2-J3通道端口,有E5-E6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J3,J2通道的转换,E7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吸收负载,移相器(1)和开关(2)通过匹配网络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移相器(1)的串联的支路D1-D4,D5-D8,D9-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S波段PIN二极管移相器一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由一个PIN二极管四位数字式移相器(1)和一个PIN二极管数字式单刀三掷开关(2)组成,移相器(1)有E1-E4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二极管D1-D2组成的参考路和D3-D4组成的移相路的转换,有J2-J3通道端口,有E5-E6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J3,J2通道的转换,E7端口输入TTL电平控制吸收负载,移相器(1)和开关(2)通过匹配网络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靭
申请(专利权)人:王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