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73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0
本申请公开了电池包及车辆。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至少一个容纳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个电芯组,至少一个电芯组对应安装于至少一个容纳腔内部,且每个电芯组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电芯组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方向是指箱体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箱体的宽度方向;热管理流道,热管理流道设置于容纳腔内部,且热管理流道用于对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本申请电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效增加了电芯组的换热面积,热管理流道对电芯组的大面加热或冷却,提高了加热和冷却效率,有利于保证电池包正常工作。于保证电池包正常工作。于保证电池包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技术一般涉及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普及,锂电池新能源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一般是将很多的单体锂离子电池串,并联组成一个大的电池包。传统的电池包采用的是将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包的箱体内,形成电池包结构。现有的电池包箱体的上盖和底板在第一方向上(箱体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上盖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结构梁,结构梁将箱体内部分隔出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部设置有极芯串,极芯串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串联的极芯组,极芯组位封装于封装膜内,极芯串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0003]但是,现有的电池在上盖和底板的高度方向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极芯串,使得电芯在小空间内密集成组布置,电芯放置密度大,导致电芯的换热面积较小,使得电芯发热无法散热,同时在低温下对电芯加热的效果差,进而影响电池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车辆,工艺简单、节省空间,同时具有良好的加热和冷却效果。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0006]箱体,箱体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至少一个容纳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0007]至少一个电芯组,至少一个电芯组对应安装于至少一个容纳腔内部,且每个电芯组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电芯组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方向是指箱体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箱体的宽度方向;
[0008]热管理流道,热管理流道设置于容纳腔内部,且热管理流道用于对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
[0009]作为可选的方案,容纳腔和热管理流道是一体挤压成型在箱体上的。
[0010]作为可选的方案,热管理流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沿第三方向延伸,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各自在第一方向上贯通,位于第一流道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电芯组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位于第二流道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电芯组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第三方向是指箱体的厚度方向
[0011]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着第三方向的截面呈单排格状。
[0012]作为可选的方案,箱体内部形成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平行排布,相邻两个隔板之间限定出容纳腔。
[0013]作为可选的方案,每个隔板上具有独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隔板上的第一空腔相互连通,相邻两个隔板上的第二空腔相互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部分别充设有热交换介质,每个隔板被配置为热
管理流道。
[0014]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电芯组为至少两个,隔板中位于最中间的隔板记为中位隔板,剩余隔板中位于中位隔板两侧的隔板分别记为第一位隔板和第二位隔板,中位隔板、至少一个第一位隔板和至少一个第二位隔板上设置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用于将中位隔板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分流至每个第一位隔板和每个第二位隔板,且使第一空腔中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
[0015]作为可选的方案,分流接头包括三通接头、多通接头、双通接头或竖通接头中的至少两种。
[0016]作为可选的方案,中位隔板的一端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另一端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分别与一个第一位隔板和一个第二位隔板连接,其余第一位隔板通过双通接头依次串接、其余第二位隔板通过双通接头依次串接,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的自由端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竖通接头,以使第一空腔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并从出口排出;其中,进口和出口其中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另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
[0017]作为可选的方案,中位隔板的一端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中位隔板的一端还连接有多通接头,多通接头分别进液口、出液口、第一位隔板的一端和第二位隔板的一端连通,以使热交换介质在中位隔板、第一位隔板和第二位隔板之间并流,中位隔板的另一端、第一位隔板的另一端和第二位隔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竖通接头,以使第一空腔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并从出液口排出;其中,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另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
[0018]作为可选的方案,位于同一个容纳腔的电芯组包括多个极芯串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0019]作为可选的方案,每个电芯组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相邻两个电芯组中的一个电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与另一个电芯组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电连接。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的电池包。
[0021]本申请的电池包,通过在箱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容纳腔,并且电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效降低了电池包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并且增加了电芯组的换热面积,热管理流道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电芯组在箱体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与热管理流道紧密贴合,可对电芯组的大面进行加热或冷却,提高了加热和冷却效率,有利于保证电池包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一端敞口);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电芯组安装图(一端敞口);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在第一方向的正面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在第一方向的背面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箱体结构示意图(未装配电芯组);
[0028]图6为图5在第一方向的正面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热管理流道的结构示意图(直冷直热);
[0030]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热管理流道的结构示意图(液冷液热);
[0031]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电芯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电芯组的串接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箱体,101.上盖,102.侧板,103.底板,104.吊耳,11.容纳腔, 12.隔板,121.中位隔板,122.第一位隔板,123.第二位隔板,2.电芯组, 21.第一面,22.第二面;3.热管理流道,31.第一流道,32.第二流道; 41.三通接头,42.双通接头,43.第一竖通接头,44.多通接头,45.第二竖通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一个电芯组,所述至少一个电芯组对应安装于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腔内部,且每个所述电芯组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电芯组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指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指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热管理流道,所述热管理流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部,且所述热管理流道用于对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热管理流道是一体挤压成型在所述箱体上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流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第三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各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所述电芯组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位于所述第二流道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所述电芯组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是指所述箱体的厚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沿着所述第三方向的截面呈单排格状。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形成有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平行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上具有独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所述第一空腔相互连通,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上的所述第二空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分别充设有热交换介质,每个所述隔板被配置为所述热管理流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为至少两个,所述隔板中位于最中间的隔板记为中位隔板,剩余所述隔板中位于所述中位隔板两侧的隔板分别记为第一位隔板和第二位隔板,所述中位隔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位隔板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位隔板上设置有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用于将所述中位隔板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分流至每个所述第一位隔板和每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黄伟熊永刁义伟许巍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