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及其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07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其中,该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盖板以及密封在壳体内的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置组成的卷绕状电极芯及电解液,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所述卷绕状电极芯中负极极片与电池壳体底部接触,正极极片与盖板电连接,其中,电池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设置使得与电池壳体之间的良好电连接,避免了电池内阻变大,放电性能变差等问题的产生,进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电池断路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的电池壳体及其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圆柱形电池通常包括电池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电芯和电解液,电芯包括依次叠置在一起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由于现有电池的负极片通常与电池壳体内底部接触,通常需要人工焊接一个花底突台来增加与电池极芯的接触;在人为加工的过程中,花底与电池壳体壳体内底部容易出现焊接不牢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电池的放电性能,使得电池的内阻变大,最终使得电池降级使用或者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负极片与电池壳体内底部接触时,由于设置有突台花底,突台花底的增加使花底与电池壳体内底部容易产生脱焊、焊接不牢、虚焊等不良现象,并且电池的断路率较高;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和实验后发现,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是电池壳体底部焊接有突台花底,突台花底与电池-->壳体底部焊接,两端点焊焊接位置不准确造成不良,造成导通效果差;从而导致电流流通不畅,致使电池内阻变大,放电性能变差,断路率较高,从而导致电池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导致电池报废。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包括现有的电池断路率较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电池壳体,使采用该电池壳体的电池具有较低的断路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其中,该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间距为0.1-10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高为0.2-6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形为正三角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正三角形的高为0.2-4毫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盖板以及密封在壳体内的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置组成的卷绕状电极芯及电解液,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所述卷绕状电极芯中负极极片与电池壳体底部接触,正极极片与盖板电连接,其中,电池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间距为0.1-10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高为0.2-6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该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的设置使得与电池壳体之间的良好电连接,避免了电池内阻变大,放电性能变差等问题的产生,进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电池断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第一种实施例,即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正三角形)的平面示意图;图2;图1A-A方向的纵截面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第二种实施例,即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平面示意图;图4:图3B-B方向的纵截面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第三种实施例,即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平面示意图;图6:图5C-C方向的纵截面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第一种实施例,即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正三角形)与电池配合的半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剖示放大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的电池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1,该壳体底部1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2。本技术凸出部2的间距均匀并且间距比较小,一般为0.1-10毫米;其高一般为0.2-6毫米;其凸出部2的纵截面形状一般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凸出部2由电池壳体壳体底部1延伸出或者与其成一体,其作用是与电池极片多点接触,以达到与电池极片之间的良好电连接。本技术凸出部2可以采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制备,或者制成模具,用模具使所述凸出部2成型的方法。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中,电池壳体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导电材料制成,如铝、铜、钢、铁等可导电的金属;可以根据电池型号确定;其一般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如图7,图8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6、盖板以及密封在电池壳体6内的由正极极片3、隔膜8、负极极片4叠置组成的卷绕状电极芯及电解液(未示出),所述电池壳体6,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1,该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2。-->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的电池,如图7所示,包括电池壳体6,盖板,电解液(未示出),隔膜8,电池壳体6为负极端;其盖板为正极引出端,盖板由镀镍盖帽5及底板9、防爆球7组成;其电解液起连通作用,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而成,其隔膜起隔离正负作用,成分为细纤维、特殊纤维(耐高温、酸碱)、粘结纤维组成。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6可以用于各种电池,如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特别是碱性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除了包括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壳体之外,还包括碱性二次电池所需的其它必要组件,如包括正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和盖板。所述电解液、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位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共同密封在电池壳体内。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位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的卷绕或层叠方法,以及电池的装配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一种电池的制造过程如下:先将一般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分别涂敷在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极片部分的导电基体上,然后对涂敷有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导电基体进行干燥、辊压、分切处理;将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叠置在一起,并将它们卷绕成涡状的卷绕体;将该卷绕体套入电池壳体中,(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电池壳体,采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制备凸出部,凸出部与电池负极片实现多点接触,以达到与电池极片之间的良好电连接);最后注入电解液,封口后制成电池。-->实施例1:电池壳体的制作,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电池壳体,采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制备凸出部,凸出部2的形状为正三角形(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池壳体,其凸出部2正三角形的高为4毫米,正三角形的间距为5毫米。电池制作:采用上述电池壳体,将镍正极、镉负极及隔膜组合在一起,经卷绕装入电池壳体中,注入碱液,密封制成标称容量为一定的Sc型电池,此电池记为A1。实施例2:电池壳体的制作(其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所述电池壳体凸出部2形状为长方形(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长方形的长为5毫米,长方形的间距为5毫米。电池制作:采用上述电池壳体制成电池(其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记为A2。实施例3:电池壳体的制作(其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所述电池壳体凸出部2的形状为半圆形(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半圆的半径为3毫米,半圆的间距为5毫米。电池制作:采用上述电池壳体制成电池(其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记-->为A3。比较例:按照现有技术,比较例采用有花底突台的电池壳体,并且制成电池(其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记为A4。表1由表1可以看出,按照同样的材料和方法制成1000个电池,采用本技术的电池壳体结构的电池A3、A2和A1的成品不良率明显降低,由于本技术电池壳体的结构的变化,电池壳体凸出部的设置使得与电池极片之间的良好连接,避免了电池内阻变大,进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其中,该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体,包括一端封闭的壳体底部,其中,该壳体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增多接触点的凸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凸出部的间距为0.1-1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凸出部的高为0.2-6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凸出部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半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三角形为正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正三角形的高为0.2-4毫米。7、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军王勇夏松亚余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