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和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916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和电动工具。该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共同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其中,所述上壳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下壳上设置有排风孔。该电池包包括壳体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位于壳体围成的空间中,其中,所述壳体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该电动工具包括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池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该电动工具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与电池包的进风孔相通。由于可以通过进风孔和排风孔对装在电池包壳体中的电池组进行通风冷却,所以可以将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地排出,从而提高了电池组的充、放电效率,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该电池包壳体的电池包以及包括 该电池包的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传统电动工具上使用的电池包壳体通常为密闭的胶壳,电池组则装在这 种密闭的胶壳中。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尤其在快速充放电时,电 池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传统的电池包壳体为密闭的胶壳,所以电池散 发的热量不能及时地排出,从而导致电池组整体温度的升高,降低了电池组 的充、放电效率,縮短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性好的电池包壳体、包括该电池包壳 体的电池包和包括该电池包的电动工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壳体,该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1和下壳2, 所述上壳1和下壳2共同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其中,所述上壳l上设置有 进风孔3,所述下壳2上设置有排风孔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壳体5和电池组6,所 述电池组6位于壳体5围成的空间中,其中,所述壳体5是本技术提供 的电池包壳体。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包括电池包7,其中, 所述电池包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该电动工具还包括通风装置8, 所述通风装置8与电池包7的进风孔3相通。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5的上壳1和下壳2上分别设置有进 风孔3和排风孔4,所以可以通过通风装置8对位于电池包壳体5中的电池 组6进行通风冷却。因此,电池组6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排 风孔4及时地散出,从而降低了电池组6的温度,提高了电池组6的充、放 电效率,并且延长了电池组6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的上壳和上壳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的下壳和下壳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1和下壳2,所述 上壳1和下壳2共同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其中,所述上壳l上设置有进风 孔3,所述下壳2上设置有排风孔4。为了更好地将从进风孔3进入的风导入电池组的内部,如图1和图2所 示,优选地,该电池包壳体还包括上壳夹层9,所述上壳夹层9位于上壳1 和下壳2共同围成的空间中且靠近上壳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上壳夹层9的 四周与上壳1的内壁贴合,所述上壳夹层9上分布有多个导流孔10。可以采 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式实现上壳夹层9的四周与上壳1内壁的贴合,如可 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上壳夹层9的四周与上壳1内壁之间形成连接。所述导 流孔10可以在上壳夹层9上任意分布,为了将位于电池包壳体内的电池组释放的热量均匀地排出,优选地,所述导流孔10在上壳夹层9上均匀分布, 且每个导流孔10的位置设置为对准所述电池包壳体中盛装的电池组的相邻 单体电池之间的缝隙。所述导流孔10可以为各种形状的孔,如柱状孔或锥 形孔。为了提高导流孔10的导流效果,优选地,所述导流孔10为沿冷却风 流入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变小的锥形孔。对导流孔10的孔径大小没有特别的 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导流孔10贯穿上壳夹层9形成,对导 流孔10的深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导流孔10的深度可以为2-100毫米。所 述上壳夹层9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材料制成,如尼龙、ABS、聚碳酸 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为了更好地将吸收了电池组热量的热风通过排风孔4排出,如图1和图 3所示,优选地,该电池包壳体还包括下壳夹层11,所述下壳夹层11位于 上壳1和下壳2共同围成的空间中且靠近下壳2的下表面设置,所述下壳夹 层11的四周与下壳2的内壁贴合,所述下壳夹层11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孔12。 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式实现下壳夹层11的四周与下壳2内壁的贴 合,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下壳夹层11的四周与下壳2内壁之间形成连 接。所述引流孔12可以在下壳夹层11上任意分布,为了将位于电池包壳体 内的电池组释放的热量均匀地排出,优选地,所述引流孔12在下壳夹层11 上均匀分布,且每个引流孔12的位置设置为对准所述电池包壳体中盛装的 电池组的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缝隙。所述引流孔12可以为各种形状的孔, 如柱状孔或锥形孔。为了提高引流孔12的引流效果,优选地,所述引流孔 12为沿冷却风流出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变大的锥形孔。对引流孔12的孔径大 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引流孔12贯穿下壳夹层 11形成,对引流孔12的深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引流孔12的深度可以为 2-100毫米。所述下壳夹层11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材料制成,如尼龙、 ABS、聚碳酸酯、聚丙烯或聚乙烯。对上壳1和下壳2围成的电池包壳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如该形状 可以是通常的四方体形或圆柱体形。上壳1和下壳2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 各种材料制成。对进风孔3的位置和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进风 孔3可以设置在上壳1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上壳1的侧面。对进风孔3 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如进风孔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对进风孔 3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如进风孔3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对排风孔4的位置和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排风 孔4可以设置在下壳2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在下壳2的侧面。对排风孔4 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如排风孔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对排风孔 4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如排风孔4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如图4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壳体5和 电池组6,所述电池组6位于壳体5围成的空间中,其中,所述壳体5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组6为通常的电池组,如电池组6可以由多个单体电池13串 联、并联或混联而成。电池组6可以在壳体5围成的空间中任意排布。为了 更好地将从进风孔3进入的风导入电池组6的内部,均匀地将电池组6的电 池13冷却,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单体电池13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导流 孔10的轴线方向,且所述导流孔10对准相邻单体电池13之间的缝隙。为 了更好地将吸收了电池组6热量的热风通过排风孔4排出,如图4所示,优 选地,所述单体电池13的法线方向平行于引流孔12的轴线方向,且所述引 流孔12对准相邻单体电池13之间的缝隙。如图5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包括电池 包7,其中,所述电池包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该电动工具还包括 通风装置8,所述通风装置8与电池包7的进风孔3相通。所述通风装置8可以为各种能够将冷却风送入电池包7内部的装置,如 风扇。可以专门设置对电池包7进行冷却的通风装置8,也可以利用电动工 具中存在的通风装置,例如可以利用为电机提供冷却风的通风装置,在该通 风装置与电池包7的壳体5的进风孔3之间设置一个通道即可。可以在电动 工具上设置进风孔,以通过通风装置8将外部的冷却空气送入电池包7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工具时,通风装置8 通过进风孔3将外部的冷却风送入电池包7中,冷却风通过进风孔3进入上 壳夹层9与上壳1之间的空隙中,然后通过上壳夹层9上的导流孔10进入 电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壳体,该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共同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上设置有进风孔(3),所述下壳(2)上设置有排风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海鹏郑顺娜陶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