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63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包括主管道与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端面设置有两对立杆,所述立杆顶部设置有循环蓄水箱,所述循环蓄水箱前端面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头部连接到主管道一侧,所述循环蓄水箱后端面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尾部设置有水泵箱,所述水泵箱底部设置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头部连接到主管道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属于冷却系统领域,通过在主管道外设置循环蓄水箱来存放冷却液,并利用三根导管进行循环接入,在冷却系统负载压力较大时可采用外置循环的方式加速降温,提升中频电炉冷却水的冷却效率。提升中频电炉冷却水的冷却效率。提升中频电炉冷却水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频电炉是一种将工频低频赫兹交流电转变为中频的电源装置,由变频装置、炉体、炉前控制等几部份组成,为了保障中频电炉的安全运行,通常在设备内安装有冷却系统,利用冷却水进行循环降温,而常用的中频电炉的冷却水系统功能有限,在中频电炉长时间适用后,冷却水温度随之升高,难以对高温设备进行持续有效降温,从而影响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包括主管道与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端面设置有两对立杆,所述立杆顶部设置有循环蓄水箱,所述循环蓄水箱前端面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头部连接到主管道一侧,所述循环蓄水箱后端面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尾部设置有水泵箱,所述水泵箱底部设置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头部连接到主管道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均通过焊接与循环蓄水箱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导管上端面头部位置设置有引水阀门,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三导管头部均连接到主管道同一侧,且第三导管位于第一导管下方位置,所述主管道另一侧端面在第一导管与第三导管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水阀门。
[0007]优选的,所述循环蓄水箱上端面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壁对应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位置均设置有导流孔,所述蓄水槽内壁顶部位置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0008]优选的,所述循环蓄水箱右侧端面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循环蓄水箱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排水管道顶部设置有排水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循环蓄水箱左侧端面顶部位置设置有一对贴合固定板,所述贴合固定板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立板,所述竖直立板头部设置有斜角直板,所述斜角直板与竖直立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0010]优选的,所述斜角直板内设置有若干内置圆槽,所述内置圆槽内设置有小型风机,所述小型风机通过粘接固定到内置圆槽内壁,所述小型风机与斜角直板的倾斜角度相等。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通过在主管道外设置循环蓄水箱来存放冷却液,并利用三根导管进行循环接入,在冷却系统负载压力较大时可采用外置循环的方式加速降温,使升温后的冷却水进入循环蓄水箱内,提升中频电炉冷却水的冷却效率,通过在循环蓄水箱一侧设置
排水管道并安装排水阀门,方便对箱体内的冷却水进行更换,通过在循环蓄水箱一侧设置贴合固定板与竖直立板,利用竖直立板安装斜角直板,从而安装若干小型风机,利用小型风机对蓄水槽内的冷却水进行风力降温,加速消散冷却水带出的热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斜角直板示意图。
[0016]图中:1、主管道;2、固定底板;3、立杆;4、循环蓄水箱;5、第一导管;6、引水阀门;7、进水阀门;8、蓄水槽;9、第二导管;10、水泵箱;11、第三导管;12、散热孔;13、贴合固定板;14、竖直立板;15、斜角直板;16、小型风机;17、内置圆槽;18、排水管道;19、排水阀门;20、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包括主管道1与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上端面设置有两对立杆3,立杆3顶部设置有循环蓄水箱4,循环蓄水箱4前端面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管5,第一导管5头部连接到主管道1一侧,循环蓄水箱4后端面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管9,第二导管9尾部设置有水泵箱10,水泵箱10底部设置有第三导管11,第三导管11头部连接到主管道1一侧。
[001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冷却水的流向,第一导管5与第二导管9均通过焊接与循环蓄水箱4进行固定,第一导管5上端面头部位置设置有引水阀门6,第一导管5与第三导管11头部均连接到主管道1同一侧,且第三导管11位于第一导管5下方位置,主管道1另一侧端面在第一导管5与第三导管1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水阀门7;
[00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风力散热效果,循环蓄水箱4上端面设置有蓄水槽8,蓄水槽8内壁对应第一导管5与第二导管9位置均设置有导流孔20,蓄水槽8内壁顶部位置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2;
[00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排出循环蓄水箱4内部的冷却水进行更换,循环蓄水箱4右侧端面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管道18,排水管道18与循环蓄水箱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排水管道18顶部设置有排水阀门19;
[0022]在本实施例中,循环蓄水箱4左侧端面顶部位置设置有一对贴合固定板13,贴合固定板13上端面设置有竖直立板14,竖直立板14头部设置有斜角直板15,斜角直板15与竖直立板14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0023]此外,为了加速冷却水的降温,斜角直板15内设置有若干内置圆槽17,内置圆槽17内设置有小型风机16,小型风机16通过粘接固定到内置圆槽17内壁,小型风机16与斜角直板15的倾斜角度相等。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中频电炉长时间工作后,可找到主管道1一侧的第一导管5与第三导管11,打开第一导管5上
方的引水阀门6,接着迅速关闭主管道1一侧的进水阀门7,此时主管道1内进水阀门7处被隔断,冷却水沿着第一导管5流动并进入蓄水槽8内,然后可启动水泵箱10与小型风机16,水泵箱10带动冷却水沿着第二导管9以及第三导管11流动,从而再次并入主管道1内,以完成冷却水的循环,蓄水槽8内原有的未使用的冷却水迅速进入冷却系统之中,可迅速有效的降低设备的温度,有利于处理紧急情况,小型风机16在蓄水槽8上方持续工作,产生的风力吹向蓄水槽8,从而加速冷却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率,使其从上方或散热孔12排出,利用风力迅速的带走热量,提升循环蓄水箱4内冷却水的散热效率,使冷却水始终具有良好的温度,以保障冷却系统具有持续有效的降温效果,从而延长中频电炉内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与固定底板(2),所述固定底板(2)上端面设置有两对立杆(3),所述立杆(3)顶部设置有循环蓄水箱(4),所述循环蓄水箱(4)前端面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5)头部连接到主管道(1)一侧,所述循环蓄水箱(4)后端面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管(9),所述第二导管(9)尾部设置有水泵箱(10),所述水泵箱(10)底部设置有第三导管(11),所述第三导管(11)头部连接到主管道(1)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5)与第二导管(9)均通过焊接与循环蓄水箱(4)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导管(5)上端面头部位置设置有引水阀门(6),所述第一导管(5)与第三导管(11)头部均连接到主管道(1)同一侧,且第三导管(11)位于第一导管(5)下方位置,所述主管道(1)另一侧端面在第一导管(5)与第三导管(1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水阀门(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频电炉冷却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蓄水箱(4)上端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王建颖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亿联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