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02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硫化装置和卸料装置;上料装置用于在板状原料上截取环状的胚料,并用于将胚料输送至硫化装置内进行硫化形成密封圈以及废边,卸料装置用于将密封圈与废边分离;硫化装置包括模架、上模板、下模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加热组件;卸料装置包括升降架、安装架、环形导柱、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合模前,上料装置将胚料自动输送至下环形槽内;开模后,环形导柱下端将密封圈压紧在下环形槽内,第一压板与第一顶板夹紧密封圈内侧的废边向上运动,第二压板与第二顶板夹紧密封圈外侧的废边向上运动。其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实现密封圈与废边的分离,降低了人工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


[0001]本申请涉及密封圈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设备在安装时,内部都需要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油液或气体的渗漏。
[0003]现有的密封圈的加工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先在硫化设备内喷涂脱模剂;2、人工将切好的条状或者颗粒状原料放入硫化设备中,再启动硫化设备进行加温、加压;3、待密封圈成型并冷却后,人工将成型后的密封圈取出,并重新喷涂脱模剂,以进行下一次硫化。
[0004]但是,现有的密封圈加工存在以下缺陷:1、对人工的依赖性强,智能自动化程度比较低;2、为了保证密封圈能够正常脱模,需要频繁喷涂脱模剂,降低了密封圈的生产效率;3、在硫化设备内取出密封圈后,需要人工将密封圈周围的废边去除干净,人工的工作量较大,且工作效率低。
[000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使其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实现密封圈与废边的分离,能降低人工的工作量,且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密封圈自动生产线。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硫化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在板状原料上截取环状的胚料,并用于将所述胚料输送至所述硫化装置内;所述硫化装置用于将所述胚料硫化形成密封圈以及废边,所述卸料装置用于将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废边分离;所述硫化装置包括模架、上模板、下模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加热组件;所述上模板设置于所述模架,所述上模板下端面设有上环形槽;所述下模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模架,所述下模板上端面设有下环形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上环形槽与所述下环形槽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密封圈的成型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下环形槽的内侧,所述第一顶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环绕于所述下环形槽的外侧,所述第二顶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升降架、安装架、环形导柱、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安装架可水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架;所述环形导柱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压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导柱的内部,所述第二压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导柱的外部;合模前,所述上料装置将切割形成的所述胚料输送至所述下环形槽内;开模后,所述安装架运动至所述下模板正上方,所述环形导柱下端将所述密封圈压紧在所述下环形槽内,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顶板夹紧所述密封圈内侧的废边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顶板夹紧所述密封圈外侧的废边向上
运动。
[0008]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内环刀、外环刀、吸附组件以及上料输送带;所述固定架可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架;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同心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的下端形成有刀刃;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的内部;当所述固定架运动至所述上料输送带的正上方时,所述上料输送带将所述板状原料输送至所述固定架的正下方,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随所述升降架向下运动,直至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之间切割形成所述胚料后,所述吸附组件得以吸附所述胚料,使所述胚料随所述固定架运动至所述下环形槽内。
[0009]优选的,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径向贯穿设有让位孔;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之间,且所述密封环、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之间形成密封;所述第一杆体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让位孔延伸至与所述密封环的上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上料输送带包括输送架、输送带本体、主动辊、从动辊、托辊以及多个定位架;所述输送带本体通过所述主动辊、所述从动辊以及所述托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输送架;所述托辊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托辊沿输送方向等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定位架沿输送方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带本体,所述定位架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板状原料的容纳槽;当所述定位架随所述输送带本体运动至多个所述托辊的正上方时,所述刀刃随所述固定架以及所述升降架运动至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底部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且位于所述上环形槽的内侧以及外侧均向上贯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段、锥形段以及第二直段,且所述第二直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直段的内径;所述硫化装置还包括抽芯,所述抽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杆部、锥形部以及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上端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下端贯穿至所述锥形部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杆部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直段;当所述第一杆部向下滑动至所述第二杆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直段的下端平齐时,所述锥形部与所述锥形段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二直段之间形成密封;当所述第二杆部向上滑动至所述第二杆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直段分离后,向所述进气孔通入气体,以迫使所述密封圈以及所述废边脱离所述上模板。
[0012]优选的,所述环形导柱的下端沿周向设有环形的压紧槽,所述压紧槽的内顶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吸附孔;当所述压紧槽将所述密封圈压紧在所述下环形槽内时,所述环形导柱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隔;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废边分离后,所述第一吸附孔内产生负压,以将所述密封圈吸附于所述压紧槽内;所述第一压板以及所述第二压板的下端面均沿所述压紧槽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吸附孔;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废边分离后,所述第二吸附孔内产生负压,以将所述废边吸附于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下端。
[0013]优选的,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卸料输送带;当所述安装架运动至所述卸料输送带的正上方时,分别向所述第一吸附孔以及所述第二吸附孔内通入气体,使得所述密封圈以及所述废边分别下落至所述卸料输送带上。
[0014]优选的,所述模架包括架体、升降台、竖直伸缩件以及水平伸缩件;所述升降台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竖直伸缩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台上下滑动;所述上模板固定于所述架体,所述下模板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台,所述水平伸缩件用于驱动所述下模板水平滑动。
[0015]优选的,所述硫化装置还包括顶杆、滑杆以及第一弹簧;所述顶杆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且所述顶杆位于所述上模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部向下贯穿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下端径向向外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第二顶板的下端面均连接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所述滑杆的下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用于迫使所述限位板向下滑动,直至所述第一顶板以及所述第二顶板分别运动至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下模板水平向外滑动,直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硫化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在板状原料上截取环状的胚料,并用于将所述胚料输送至所述硫化装置内;所述硫化装置用于将所述胚料硫化形成密封圈以及废边,所述卸料装置用于将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废边分离;所述硫化装置包括模架、上模板、下模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加热组件;所述上模板设置于所述模架,所述上模板下端面设有上环形槽;所述下模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模架,所述下模板上端面设有下环形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上环形槽与所述下环形槽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密封圈的成型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下环形槽内侧,所述第一顶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环绕于所述下环形槽外侧,所述第二顶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升降架、安装架、环形导柱、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安装架可水平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升降架;所述环形导柱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压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导柱的内部,所述第二压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导柱的外部;合模前,所述上料装置将切割形成的所述胚料输送至所述下环形槽内;开模后,所述安装架运动至所述下模板正上方,所述环形导柱下端将所述密封圈压紧在所述下环形槽内,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顶板夹紧所述密封圈内侧的废边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顶板夹紧所述密封圈外侧的废边向上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内环刀、外环刀、吸附组件以及上料输送带;所述固定架可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架;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同心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的下端形成有刀刃;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的内部;当所述固定架运动至所述上料输送带的正上方时,所述上料输送带将所述板状原料输送至所述固定架的正下方,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随所述升降架向下运动,直至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之间切割形成所述胚料后,所述吸附组件得以吸附所述胚料,使所述胚料随所述固定架运动至所述下环形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径向贯穿设有让位孔;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内环刀与所述外环刀之间,且所述密封环、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之间形成密封;所述第一杆体可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让位孔延伸至与所述密封环的上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刀以及所述外环刀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上料输送带包括输送架、输送带本体、主动辊、从动辊、托辊以及多个定位架;所述输送带本体通过所述主动辊、所述从动辊以及所述托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输送架;所述托辊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托辊沿输送方向等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定位架沿输送方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带本体,所述定位架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板状原料的容纳槽;当所述定位架随所述输送带本体运动至多个所述托辊的正上方时,所述刀
刃随所述固定架以及所述升降架运动至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底部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且位于所述上环形槽的内侧以及外侧均向上贯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林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