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11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正极集流结构包括正极集流片和正极柱,负极集流结构包括负极集流片和负极柱,正极和负极的一侧各留有空白光边,其特点是:正极和负极空白光边为2-5mm,卷绕成极组时正、负集流体空白光边分别在极组的两端,所述正极上空白光边与正极集流片焊接为一体,所述负极上空白光边与负极集流片焊接为一体,焊接后正极集流片与正极柱连接,焊接后负极集流片与负极柱连接。不需焊接极耳,避免了极耳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非常适合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采用的仍然是小型锂离子电池的条形极耳焊接方式。由于大容量电池的极片很长,在电极的中部必须预留有几个到十几个极耳焊接位置,由于这些极耳焊接部位没有活性物质,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容易造成金属锂的析出,导致容量衰降;同时,极耳焊接部位如果绝缘不好,有可能造成短路失效,电池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不需要焊接极耳,避免了由于极耳焊接部分绝缘不好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失效和在极耳上析锂现象,提高了电池可靠性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包括正极集流结构和负极集流结构,所述正极集流结构包括正极、正极集流片和正极极柱;所述负极集流结构包括负极、负极集流片和负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一侧留有正极空白光边,所述正极空白光边宽为2-5mm,正极集流片为L形结构,正极集流片上平行分布带翻边的长条形孔,孔的翻边高度为0.1-0.5mm;所述负极一侧留有负极空白光边,所述负极空白光边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集流结构,包括正极集流结构和负极集流结构,所述正极集流结构包括正极、正极集流片和正极极柱;所述负极集流结构包括负极、负极集流片和负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一侧留有正极空白光边,所述正极空白光边宽为2-5mm,正极集流片为L形结构,正极集流片上平行分布带翻边的长条形孔,孔的翻边高度为0.1-0.5mm;所述负极一侧留有负极空白光边,所述负极空白光边宽为2-5mm,负极集流片为L形结构,负极集流片上平行分布带翻边的长条形孔,孔的翻边高度为0.1-0.5mm;正极、负极、隔膜卷绕成极组时,正、负极的空白光边分别在极组的两端,所述正极空白光边与正极集流片焊接为一体,所述负极空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玲生白杨田爽韩立明孙毅高岩崔振海刘红军王琪郭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