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扭梁悬架纵臂总成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扭梁悬架
,具体涉及一种后扭梁悬架纵臂总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扭转梁半独立悬架是目前常用的汽车后悬挂结构,通过一根整体的V形或U形断面的扭力梁把左右两侧的纵臂焊在一起,在纵臂的前端通过橡胶—金属支承与车身作绞式连接,在纵臂的后端与轮毂、减震器和弹簧相连。扭转梁的纵臂可绕硬性连接点上下摆动以便通过减震器和减震弹簧吸收震动,起到吸震的作用,当两侧悬架变形不等时,扭力梁发生扭转变形,因该扭力梁有较大的弹性,可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因此扭力梁是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中关键部件,其起到传力、受力和连接平衡两侧的作用,而悬架又关系到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
[0003]通常,后扭梁悬架由横梁和纵臂总成组成,现有的纵臂总成包括纵臂、弹簧座、轮胎支架、减震器支座、衬管,弹簧座、轮胎支架、减震器支座、衬管分别通过焊接方式与纵臂固定成后形成纵臂总成,对于这种结构的纵臂总成而言,虽然制造难度降低了,但是对于焊接的质量,例如焊接的均匀性,焊缝的一致性等无法在每个焊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后扭梁悬架纵臂总成的制备方法,所述纵臂总成包括纵臂(2)、弹簧座(3)、轮胎支架(4)、减震器支座(5)、衬管(6),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作用于浇铸纵臂总成的模具(A)和型芯,将型芯与模具装配;制作用于涛铸的浇铸液接受部件和浇道系统,浇铸液接受部件和浇道系统连接,浇道系统和模具连接,其中,浇铸液接受部件包括收容部件(7)、分隔部件(8)、过滤部件(9)、阻挡部(10)、输出通道(11),收容部件(7)上设有第一腔体,分隔部件(8)位于收容部件(7)内且分别与收容部件(7)的内侧壁面固定,分隔部件(8)与收容部件(7)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H1),过滤部件(9)的一端与分隔部件(8)固定,过滤部件(9)的另一端与阻挡部(10)配合,阻挡部(10)设置在收容部件(7)的底面上,阻挡部(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所述输出通道(11)设置在收容部件(7)的底部并贯穿阻挡部(10),分隔部件(8)、过滤部件(9)、阻挡部(10)将收容部件(7)的第一腔体分隔成输入腔体(7a)、残渣沉降通道(7b)、输出腔体(7c);将熔炼好的浇铸液输入到输入腔体(7a)中,浇铸液在通过残渣沉降通道(7b)时,过滤部件(9)滤除浇铸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礼,孙伟元,曹敏,肖强,宁晨曦,王涛,陈磊,马小芹,原磊,蔡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