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56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旨在对容放在外壳1内的组件(电池元件)M以外部空气进行冷却的电池冷却结构如下构成。即,首先将外壳1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形成中间夹着组件M而相邻的第1空间8b和第2空间8a。并且,在与组件M的一端相对应的外壳1的壳壁上形成第1导入口9b,在与组件M的另一端相对应的外壳1的面上,形成用来将从该第1导入口9b导入第1空间8b内的外部空气,在该外部空气通过第1空间8b内之后将其排出的第1排出口10b。另外,在与组件M的另一端相对应的外壳1的壳壁上形成第2导入口9a。并且,在与组件M的一端相对应的外壳1的壳壁上,形成用来将从该第2导入口9a导入第2空间8a内的外部空气,在该外部空气通过第2空间8a内之后将其排出的第2排出口10a。(*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两轮车等电动车辆上装载的电池的冷却结构。而作为上述电动车辆中要求电源部分更为紧凑的两轮车,装载的是镍氢电池、或者镍镉电池、或者锂离子电池这类高性能的电池。具体地说,首先,将数个单体串联连接成组件。然后,将既定数量的该组件紧密地容放在硬质外壳内。最后,将该组件彼此串联而得到上述电池。但是,这种形式的电池存在着如下问题。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热量,这与电池的种类无关。这一点,对于上述以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也同样。然而,即使各个单体的发热量相同,单体之间有时也会形成较大的温差。例如,位于外壳中心处的单体,比位于外壳壳壁一侧的单体要容易发热。其结果,二者之间将产生相当大的温差。并且,该温差造成电池单体处于不同的充电状况。即,单体之间的温差成为导致电池性能降低的原因。为了抑制不必要的温升,也有以外部空气吹拂电池的结构。但是,导入外壳内的外部空气,在其排出外壳之前温度会逐渐升高,因此,外部空气的冷却效果绝不可能相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即单体之间的温差导致电池性能降低的问题。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池进行冷却而使其整体温度均匀的电池冷却结构。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如下的电池冷却结构实现,即,作为旨在对容放在外壳内的电池以外部空气进行冷却的电池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具有所说外壳, 通过对所说外壳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而形成的、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第1空间和第2空间,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1导入口,用来将从所说第1导入口导入所说第1空间内的所说外部空气在所说外部空气通过所说第1空间内之后排出的、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1排出口,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2导入口,用来将从所说第2导入口导入所说第2空间内的所说外部空气在所说外部空气通过所说第2空间内之后排出的、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2排出口。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所说外壳有两个,通过使所说外壳彼此相邻接,并且,使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1排出口与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2导入口二者相连接,而且,使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1排出口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2导入口二者相连接,使得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1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从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2排出口排出,从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1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2排出口排出。由此,可获得高的空间利用率,实现电池的大容量化。此外,由于同样的理由,最好是,在所说外壳内,多个所说电池呈并列状态容放,并且,在所说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由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所说第1空间和所说第2空间构成的单位冷却系,并且,相邻的所说单位冷却系共有所说第1空间或者所说第2空间。特别是,作为具有两个所说外壳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在所说外壳内,多个所说电池呈并列状态容放,并且, 在所说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由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所说第1空间和所说第2空间构成的单位冷却系,并且,相邻的所说单位冷却系共有所说第1空间或者所说第2空间。此外,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如下的电池冷却结构实现,即,作为旨在对容放在外壳内的电池以外部空气进行冷却的电池冷却结构,其特征是,所说外壳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第1空间和第2空间,从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1导入口导入所说第1空间内的外部空气,在通过所说第1空间内之后,从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1排出口排出,从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2导入口导入所说第2空间内的所说外部空气,在通过所说第2空间内之后,从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2排出口排出。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所说外壳有两个,通过使所说外壳彼此邻接,并且,使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1排出口与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2导入口二者相连接,而且,使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1排出口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2导入口二者相连接,以使得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1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从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2排出口排出,从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第1导入口导入的外部空气,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第2排出口排出。由此,可获得高的空间利用率,实现电池的大容量化。此外,由于同样的理由,最好是,在所说外壳内,多个所说电池呈并列状态容放,并且,在所说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由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所说第1空间和所说第2空间构成的单位冷却系, 并且,相邻的所说单位冷却系共有所说第1空间或者所说第2空间。特别是,作为具有两个所说外壳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在所说外壳内,多个所说电池呈并列状态容放,并且,在所说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由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所说第1空间和所说第2空间构成的单位冷却系,并且,相邻的所说单位冷却系共有所说第1空间或者所说第2空间。此外,上述电池冷却结构,特别是具有两个外壳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还具有具备外部空气压送装置的管道,所说第1导入口连接在所说管道上。采用这种结构,可进一步提高电池冷却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还具有分隔板,对所说外壳内部空间的分隔,是与所说电池一起使用所说分隔板而实现,并且,所说分隔板对所说电池进行支持。当采用这种结构时,与分隔用的部件和支持电池用的部件为各自不同的部件的场合相比,可减少零件数量、节省组装工时。其结果,可实现成本的降低。或者,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还具有衬垫,对所说外壳内部空间的分隔,是使用所说衬垫以及以所说衬垫为中介而上下重叠的成对的所说电池而实现,并且,所说电池,在所说外壳内呈夹在所说外壳的内表面与所说衬垫之间的状态得到支持。这样,与使用所说分隔板的场合相比,还能够进一步减少零件数量、节省组装工时。其结果,可实现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在所说外壳的上下外表面上,形成有用来容纳容放在所说外壳内的所说电池的一部分的凸部,所说外壳上下重叠,以使得形成于所说外壳的一方上的所说凸部,位于在所说外壳的另一方上的所说凸部之间所形成的凹部内。即,所说外壳最好是彼此不同地上下重叠而成。由此,通过将外壳上下重叠,可使所得到的重叠体的尺寸,特别是高度尺寸减小。此外,还能够飞跃性地提高电池在外壳内的位置稳定性。进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特别是具备管道的电池冷却结构),最好是,所说管道上的外部空气导入一侧的端部开口与形成于所说外壳上的所说第2排出口二者通过循环用管体相连接,所说循环用管体,能够根据需要,将自所说第2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向大气中排放,并且,能够向所说管道供给外部空气。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冷却结构,特别是在寒冷时即电池处于冷状态时能够获得下述效果。众所周知,电池在温度过低时也不能发挥所期望的性能。因此,在使用电池时,最好是使电池的温度能够迅速上升到最佳值。为此,只要如上所述,将自所说第2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利用循环用管体向管道供给即可。也就是说,由于该自第2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温度要高于外部空气,故与导入新鲜的外部空气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冷却结构,旨在对容放在外壳内的电池以外部空气进行冷却其特征是,具有:所说外壳,通过对所说外壳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而形成的、中间夹着所说电池而相邻的第1空间和第2空间,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1导入 口,用来将从所说第1导入口导入所说第1空间内的所说外部空气在所说外部空气通过所说第1空间内之后排出的、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1排出口,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2导入口,用 来将从所说第2导入口导入所说第2空间内的所说外部空气在所说外部空气通过所说第2空间内之后排出的、形成于与所说电池的一端相对应的所说外壳的壳壁上的第2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京R及D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