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80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仅利用唯一的空气供给装置就能够有效地冷却燃料电池组,并且向燃料电池组供给反应气体的燃料电池车辆。在送风通路(71)上设置有两个旁通阀(73、74),从上游的旁通阀(73)分出吹扫气体供给通路(72),用于将外部气体作为吹扫气体导入燃料电池箱(42)内。下游的旁通阀(74)内置的三通电磁阀,送风通路(71)在下游的旁通阀(74)处分成反应气体供给通路(75)及冷却气体供给通路(79)。从上述反应气体供给通路(75),将通过送风通路(71)供给的外部气体作为反应气体(氧)供给到燃料电池组(48)内。由上述冷却气体管道(79),将通过送风通路(71)供给的外部气体作为冷却气体供给到燃料电池组(48)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能源而行驶的燃料电池车辆,特别是涉及导入外部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及冷却气体提供给燃料电池的配管系统的构造简洁的燃料电池车辆。
技术介绍
过去,一种将燃料电池发出的电供给电机,通过该电机驱动后轮的燃料电池式的自动二轮车已被周知。在这种燃料电池系统中,利用作为燃料气体的氢与作为反应气体的氧发生电化学反应进行发电,而这种电化学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反应效率降低,尤其是温度过高,会使燃料电池的寿命缩短。因此,在利用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中,为了把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放到燃料电池外部,以及使燃料电池的运转温度保持在所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还需要配备冷却装置。一般的燃料电池组,都是由多个单个电池组成的层叠式构造,各单个电池上,均需配备有冷却板。在冷却板上形成冷却气体的流动通路,让冷却气体在冷却通路中流动,从而达到使燃料电池组冷却的目的。在特开平2001-13046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项利用外部空气作为冷却气体和反应气体的技术。这项技术的空气供给装置,设置有用于冷却燃料电池组的送风扇27,和在燃料电池组中把空气作为反应气体供入的送风机46。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用于冷却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空气供给装置(送风扇),和将空气作为反应气体供给到燃料电池组的空气供给装置(送风机)。这样,不仅使部件的数量、车重增加、成本上升,而且,还要在二轮车有限空间的限制下,必须设置2种空气供给装置,所以,存在其设计的自由度受到制约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传统课题的、有效冷却燃料电池组、且能够向燃料电池组供给足够反应气体的燃料电池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在利用反应气体和燃料气体进行化学反应所得到的电力而行驶的燃料电池车辆中,具有下述的特征。(1)具有贮存燃料气体的燃料箱;构成包含燃料气体通路、反应气体通路以及冷却气体通路的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组;向上述冷却气体通路供给冷却气体的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向上述反应气体通路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通路;分为上述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和反应气体供给通路的送风通路;以及导入外部气体并压送到上述送风通路中的空气供给装置。(2)含有用于控制向上述反应气体供给通路供给反应气体的旁通阀。(3)上述燃料电池车辆为二轮车,具备头管,用于将手把和前叉支撑于车体前方并自由操纵;上述空气供给装置被安装在上述头管的前方。(4)上述空气供给装置的外部气体导入口朝向车体的横方向。(5)上述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及反应气体供给通路被分开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6)具备用于容纳上述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箱,和向上述燃料电池箱内供给吹扫气体的吹扫气体供给通路,上述吹扫气体供给通路是从上述送风通路中分出来的。-->根据上述特征(1)所述,由于利用空气供给装置将外部空气导入,并压送进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及反应气体供给通路,所以只用唯一的空气供给装置即可冷却燃料电池组,又能供给反应气体。根据上述特征(2)所述,仅用唯一的空气供给装置,就可以一边继续给冷却气体供给通路供给外部空气,一边停止向反应气体供给通路供给外部空气。根据上述特征(3)所述,能够导入干净的空气而不受飞溅起来的泥浆及雨水的影响。根据上述特征(4)所述,能够按空气供给装置能力的大小,稳定地向燃料电池组导入一定量的外部空气,可不受行驶速度等的动压力的左右。根据上述特征(5)所述,因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及反应气体供给通路受行驶风吹拂,所以,冷却气体及反应气体均能保持较低的温度。根据上述特征(6)所述,仅用唯一的空气供给装置,不仅可以供给冷却气体及反应气体,还可供给吹扫气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燃料电池二轮车的主要构造部分的局部切除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燃料电池二轮车的主要构造部分的局部切除透视图。图3是表示车体框架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由上部框架支撑燃料箱的状态的正面图。图5是由车体右斜前方看到的送风单元的图。图6是由车体左斜前方看到的送风单元的图。-->图7是表示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与送风单元后段相连的配管系统的结构的侧面图。图9是表示与送风单元后段相连的配管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0是图8中所示燃料电池箱的A-A线断面图。图11是图8中所示燃料电池箱的B-B线断面图。图12是燃料电池组的透视图。图13是单个电池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的A-A线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燃料电池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局部切除侧剖面图。图2为其斜视图,图3为表示车体框架的示意图。车体框架10包括:头管11;以该头管11为始点,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为一对的上部斜梁13(L、R);在上述上部斜梁13下方,以上述头管11为始点,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为一对的下部斜梁12(L、R);从上述下部斜梁12的大致中央部位斜向上方延伸,在途中与上述上部斜梁13的另一端连接的左右为一对的上部车架14(L、R);在上述上部车架14下方,从上述下部斜梁12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为一对的下部车架15(L、R)。上述车体框架10还进一步具备:略呈正方形的环状构造、四角支撑上述上部车架14及下部车架15后端的环形架16;从上述下部车架15后端斜向上方延伸的后挡板17;在与上述上部车架14及下部车架15连接的位置,与上述左右一对的下部斜梁12(L、R)连接的上连接架1 8及下连接架19。上述头管11支撑用于支撑前轮FW的前叉32,及与上述前叉32-->相连的可用来操作方向的车把30。在上述后挡板17的下方,安装有以轴21为支点、左右一对的摇动自如的悬架20,该悬架20的后端支撑作为驱动轮的后轮RW。本专利技术的二轮车的燃料电池系统,包含有内设燃料电池组(48)的燃料电池箱42;贮藏有向上述燃料电池箱42内的燃料电池组供给燃料气体(氢)的燃料箱41;和导入外部气体并作为吹扫气、反应气体及冷却气体供给燃料电池箱42内的配管系统43,另外,作为辅助电源还配有多个二次电池81、83及燃料电池82。上述燃料箱41,设置在上述左右的上部车架14的中间并支撑在此,以截止阀44朝后设置,而且截止阀侧的一端要比另一端略高倾斜横卧的状态,沿上部车架14较鞍座31靠前设置。图4所示为表示上部车架14支撑燃料箱41的状态的正面图。由于左右上部车架14(L、R)之间的间隔,由上到下逐渐变窄,所以可以支撑燃料箱41为横卧的状态。在上述上部车架14和上述燃料箱41的接触面上,安装有冲击吸收部件45。上述燃料箱41与上述上部车架14,通过后面详述的紧固带24、25等适宜的紧固件,被牢牢地固定住。在上述燃料箱41的下方,燃料电池箱42由安装在上述左右的上部车架14(L、R)上的2处(共4处)的支架38、39使之下垂并固定,以便该燃料电池箱位于上述左右各一个的下部车架15的中间,并且,沿与前轮FW的旋转轴和后轮RW的旋转轴所连的直线,进而与该直线重合。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燃料箱41和燃料电池箱42设置为,将上述燃料箱41设置在燃料电池箱42的大约正上方位置,并且其后方是鞍座31,所以紧凑集中,使得车的易操作性能大大地提高。另外,-->由于将燃料箱41和燃料电池箱42设置在鞍座位置的前方,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利用使反应气体和燃料气体进行化学反应而得到的电力来行驶,其特征在于,具有:贮存上述燃料气体的燃料箱;构成包含燃料气体通路、反应气体通路及冷却气体通路的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组;向上述冷却气体通路供给冷却 气体的冷却气体供给通路; 向上述反应气体通路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通路;分成上述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及反应气体供给通路的送风通路;和吸入外部气体并压送到上述送风通路的空气供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7-11 195924/2003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利用使反应气体和燃料气体进行化学反应而得到的电力来行驶,其特征在于,具有:贮存上述燃料气体的燃料箱;构成包含燃料气体通路、反应气体通路及冷却气体通路的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组;向上述冷却气体通路供给冷却气体的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向上述反应气体通路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通路;分成上述冷却气体供给通路及反应气体供给通路的送风通路;和吸入外部气体并压送到上述送风通路的空气供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控制向上述反应气体供给通路供给反应气体的旁通阀。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井义之幕田洋平大津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