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065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类URAT1抑制剂、其药物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物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杂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申请62/862,16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专利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抑制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1)活性的一类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以及作为药物治疗痛风和降低尿酸水平。
[0003]专利技术背景
[0004]尿酸是内源性和膳食嘌呤代谢的最终代谢产物。尿酸主要经肾排泄。约三分之二的尿酸通过尿液排泄,余下经粪便排泄。尿酸在血液中作为抗氧化剂存在,但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症症状)可能引起痛风。尿酸生成过多、排泄不足或两者并存的情况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0005]痛风是一种疼痛的、令人虚弱的进行性疾病,是由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导致。痛风通常伴随尿酸水平升高,尿酸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中结晶和沉淀。这引起关节周围组织和肾脏中致疼痛的针状尿酸结晶沉淀,从而导致炎症、变形结节形成、严重疼痛间歇发作和肾脏疾病。此外,近来研究表明,尿酸水平升高在其他重要疾病如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0006]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W选自芳基和杂芳基,其中每个芳基和杂芳基分别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
的取代基取代;L选自

(CR
C0
R
D0
)
u
C(O)(CR
C0
R
D0
)
t



(CR
C0
R
D0
)
u
C(O)NR
A0
(CR
C0
R
D0
)
t



(CR
C0
R
D0
)
u
S(O)
r
(CR
C0
R
D0
)
t



(CR
C0
R
D0
)
u
S(O)
r
NR
A0
(CR
C0
R
D0
)
t

;X1选自CR
C1
R
D1
、NR
A1
、O和S(O)
r
;X2和X3独立选自

(CR
C1
R
D1
)
u



(CR
C1
R
D1
)
u
O(CR
C1
R
D1
)
t



(CR
C1
R
D1
)
u
NR
A1
(CR
C1
R
D1
)
t



(CR
C1
R
D1
)
u
S(CR
C1
R
D1
)
t



(CR
C1
R
D1
)
u
C(O)(CR
C1
R
D1
)
t



(CR
C1
R
D1
)
u
S(O)
r
(CR
C1
R
D1
)
t

;Y1、Y2和Y3独立选自N、NR1、CR2、O和S(O)
r
;R1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1
的取代基取代;R2选自氢、氘、卤素、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杂芳基

C1‑4烷基、CN、NO2、

NR
A2
R
B2


OR
A2


C(O)R
A2


C(=NR
E2
)R
A2


C(=N

OR
B2
)R
A2


C(O)OR
A2


OC(O)R
A2


C(O)NR
A2
R
B2


NR
A2
C(O)R
B2


C(=NR
E2
)NR
A2
R
B2


NR
A2
C(=NR
E2
)R
B2


OC(O)NR
A2
R
B2


NR
A2
C(O)OR
B2


NR
A2
C(O)NR
A2
R
B2


NR
A2
C(S)NR
A2
R
B2


NR
A2
C(=NR
E2
)NR
A2
R
B2


S(O)
r
R
A2


S(O)(=NR
E2
)R
B2


N=S(O)R
A2
R
B2


S(O)2OR
A2


OS(O)2R
A2


NR
A2
S(O)
r
R
B2


NR
A2
S(O)(=NR
E2
)R
B2


S(O)
r
NR
A2
R
B2


S(O)(=NR
E2
)NR
A2
R
B2


NR
A2
S(O)2NR
A2
R
B2


NR
A2
S(O)(=NR
E2
)NR
A2
R
B2


P(O)R
A2
R
B2


P(O)(OR
A2
)(OR
B2
),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2
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
A0
独立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0
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
A1
独立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1
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
A2
和R
B2
独立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2
的取代基取代;或“R
A2
和R
B2”一起连同与它们相连的单个或多个原子共同构成一个含有0、1或2个额外的独立选自氧,硫、氮和磷的杂原子的4

12元杂环,该环可任选地被1、2或3个R
X2
基团取代;每个R
C0
和R
D0
独立选自氢、氘、卤素、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0
的取代基取代;或每个“R
C0
和R
D0”一起连同与它们相连的单个或多个碳原子构成含有0、1或2个独立选自氧,硫和氮的杂原子的3

12元环,该环可任选地被1、2或3个R
X0
基团取代;每个R
C1
和R
D1
独立选自氢、氘、卤素、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1
的取代基取代;或每个“R
C1
和R
D1”一起连同与它们相连的单个或多个碳原子构成含有0、1或2个独立选自氧,硫和氮的杂原子的3

12元环,该环可任选地被1、2或3个R
X1
基团取代;每个R
E2
独立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N、NO2、

OR
a1


SR
a1


S(O)
r
R
a1


C(O)R
a1
、C(O)OR
a1


C(O)NR
a1
R
b1


S(O)
r
NR
a1
R
b1
,其中烷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X2
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
X
、R
X0
、R
X1
、R
X2
独立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杂芳基

C1‑4烷基、卤素、CN、

NO2、

(CR
c1
R
d1
)
t
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OR
b1


(CR
c1
R
d1
)
t
C(O)R
a1


(CR
c1
R
d1
)
t
C(=NR
e1
)R
a1


(CR
c1
R
d1
)
t
C(=N

OR
b1
)R
a1


(CR
c1
R
d1
)
t
C(O)OR
b1


(CR
c1
R
d1
)
t
OC(O)R
b1


(CR
c1
R
d1
)
t
C(O)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C(O)R
b1


(CR
c1
R
d1
)
t
C(=NR
e1
)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C(=NR
e1
)R
b1


(CR
c1
R
d1
)
t
OC(O)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C(O)O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C(O)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C(S)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C(=NR
e1
)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S(O)
r
R
b1


(CR
c1
R
d1
)
t
S(O)(=NR
e1
)R
b1


(CR
c1
R
d1
)
t
N=S(O)R
a1
R
b1


(CR
c1
R
d1
)
t
S(O)2OR
b1


(CR
c1
R
d1
)
t
OS(O)2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S(O)
r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S(O)(=NR
e1
)R
b1


(CR
c1
R
d1
)
t
S(O)
r
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S(O)(=NR
e1
)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S(O)2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NR
a1
S(O)(=NR
e1
)NR
a1
R
b1


(CR
c1
R
d1
)
t
P(O)R
a1
R
b1


(CR
c1
R
d1
)
t
P(O)(OR
a1
)(OR
b1
),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Y
的取代基取代;每个R
a1
和每个R
b1
独立选自氢、氘、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Y
的取代基取代;或R
a1
和R
b1
一起连同与它们相连的单个或多个原子构成含有0、1或2个额外的独立选自氧、硫、氮和磷的杂原子的4

12元杂环,该环可任选地被1、2或3个R
Y
基团取代;每个R
c1
和每个R
d1
独立选自氢、氘、卤素、C1‑
10
烷基、C2‑
10
烯基、C2‑
10
炔基、C3‑
10
环烷基、
C3‑
10
环烷基

C1‑4烷基、杂环基、杂环基

C1‑4烷基、芳基、芳基

C1‑4烷基、杂芳基和杂芳基

C1‑4烷基,其中每个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是未被取代的或被至少一个独立选自R
Y
的取代基取代;或R
c1
和R
d1
一起连同与它们相连的单个或多个碳原子构成含有0、1或2个独立选自氧,硫和氮的杂原子的3

12元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祖文徐华容悦陈岭陈志方谭锐杨理君王宪龙谭浩瀚刘滨周程琳高玉伟姜立花林舒赵兴东王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尚慧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