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98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包括盖体、第一分离结构以及第二分离结构;盖体连接在收集箱的开口位置,第一分离结构连接在盖体上,且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沿介质流向对应设置,通过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能对收集箱内向外排出的介质进行二级气液分离,避免介质中的气体携带液体排到外部环境中,从而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从而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从而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冷凝液收集器置于轨道车辆内部,用于收集及分离轨道车辆中空气干燥器排出的油、水混合尾气(以下简称尾气),尾气中分离出的液体收集在箱体内,干净气体则排入大气,防止直排大气造成污染。
[0003]冷凝液收集器处理完的大部分干净气体循环至大气,而分离出的液体形成水滴被小部分尾气携带着滴落进收集箱内,为防止箱体被持续进入的这小一部分尾气膨胀破损,需要在箱体上设置开口,但现有结构中,开口位置缺少气液分离和收集的结构,使得未经处理的介质(即气体和气体携带的液体)从开口直接喷散至轨道车辆内部,腐蚀其它设备原件和污染环境。
[000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集箱开口位置缺少气液分离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集箱开口位置缺少气液分离结构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包括盖体、第一分离结构以及第二分离结构;
[0007]所述盖体连接在收集箱上;所述第一分离结构设置在盖体上,且第一分离结构与收集箱的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分离结构与第一分离结构沿介质流向对应设置,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均用于介质的分离。
[000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以及多组挡板;第一连接管设置在盖体的安装孔内;多组挡板沿第一连接管轴向交错设置在第一连接管内,形成S形流道。
[0009]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挡板与介质接触的面的面积为S1,第一连接管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面积为S2,
[0010]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离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管以及U形盖;
[0011]第二连接管连接在盖体上和/或第一分离结构上;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分离结构,所述U形盖安装在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上;所述U形盖与第二连接管沿介质流向对应设置,且U形盖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管;U形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组内凹槽,多组内凹槽之间形成用于介质分离的过滤区。
[0012]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U形盖的内壁包括水平顶壁以及弧形侧壁;弧形侧壁的弧度R为
[0013]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水平顶壁上设有圆形凸起,多组内凹槽设置在圆形凸起上。
[0014]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U形盖的端面与水平顶壁的间隙为L1,圆形凸起的高度为L2,L1≤L2。
[0015]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盖体、第一分离结构、圆形凸起以及第二连接管同轴设置。
[0016]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弧形侧壁和第二连接管的外周面之间通过加强肋连接,弧形侧壁、第二连接管的外周面以及加强肋之间形成泄流槽;所述圆形凸起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通流口,第二连接管内部通过通流口连通泄流槽。
[0017]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与泄流槽对应设置,用于收集泄流槽内流出的介质;所述收集槽的内底壁和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
°

[00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包括盖体、第一分离结构以及第二分离结构;所述盖体连接在收集箱的开口位置,第一分离结构连接在盖体上,且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沿介质流向对应设置,通过第一分离结构和第二分离结构能对收集箱内向外排出的介质进行二级气液分离,避免介质中的气体携带液体排到外部环境中,从而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
[0020](2)本专利技术收集箱内的介质向上进入流道后向上流动并撞击挡板,其所含的大质量的液态颗粒因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方向,进而与挡板发生碰撞并积聚在挡板上滴落回收集箱内,而介质中的气体则发生绕流进入下一层挡板,通过设置多组挡板能够加强介质的分离效果。
[0021](3)本专利技术挡板与介质接触的面的面积为S1,第一连接管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面积为S2,通过将S1设置大于或等于S2的一半,能有效对介质中的液体颗粒进行阻挡。
[0022](4)本专利技术中经第一分离结构进行一级分离后的介质向上流动,介质中悬浮的液态颗粒有较大质量和惯性,与U形盖的水平顶壁发生碰撞,由于顶壁上的过滤区呈凹凸不平状,减小了介质中液体的动能,大部分液体在过滤区内凝聚形成液滴,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滴落下收集箱内,从而实现了介质的气液分离。
[0023](5)本专利技术弧形侧壁的弧度R为便于介质从顶壁至侧壁发生急转弯,从而使得介质中质量较大的液态颗粒被甩向弧形的内壁上,并凝聚形成液滴向下滴落,而干净的气体则排向大气。
[0024](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形凸起上设置内凹槽,形成凹凸不平的网格状,能有效阻挡和收集介质中的液态颗粒。
[0025](7)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圆形凸起的高度L2设置大于或等于U形盖的端面与水平顶壁的间隙L1,避免介质还未经过滤区进行阻挡过滤后便向外排出。
[0026](8)本专利技术的加强肋便于保证第二连接管和U形盖的连接稳固,通过设置多组加强肋能形成多组泄流槽,过滤区过滤后的介质在通过圆形凸起边缘位置的通流口时,呈散射状流出,多组泄流槽能将散射的介质分割并导向,不会出现气流的紊乱导致分离效果下降。
[0027](9)本专利技术的泄流槽中弧形侧壁上凝聚的液体滴落至收集槽内,能避免液体腐蚀
其他设备;收集槽的内底壁和内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
°
,泄流槽内的介质(介质中的气体)向下喷射,并经过倾斜设置的内侧壁向外导出。
[0028](10)本专利技术利用介质自身具有压力及流动性的特点,采用S型横向挡板折流,网格碰撞,转弯惯性的物理分离方法,无能耗以及物料消耗,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可使排出收集箱的空气水含率降低至1%以下,解决环境污染的影响。
[002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1]在附图中:
[0032]图1是本实施例的盖结构安装在收集箱上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图1中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箭头示意介质流向);
[0035]图4是图3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图3中第二分离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6是图5的第二分离结构的顶部示意图;
[0038]图7是图5中第二分离结构的侧视平面图;
[0039]其中,1、盖体;1.1、安装孔;1.2、收集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第一分离结构(2)以及第二分离结构(3);所述盖体(1)连接在收集箱(4)上;所述第一分离结构(2)设置在盖体(1)上,且第一分离结构(2)与收集箱(4)的开口(4.a)连通;所述第二分离结构(3)与第一分离结构(2)沿介质流向对应设置,第一分离结构(2)和第二分离结构(3)均用于介质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结构(2)包括第一连接管(2.1)以及多组挡板(2.2);第一连接管(2.1)设置在盖体的安装孔(1.1)内;多组挡板(2.2)沿第一连接管(2.1)轴向交错设置在第一连接管(2.1)内,形成S形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与介质接触的面的面积为S1,第一连接管(2.1)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面积为S2,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冷凝液收集箱上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结构(3)包括第二连接管(3.1)以及U形盖(3.2);第二连接管(3.1)连接在盖体(1)上和/或第一分离结构(2)上;第二连接管(3.1)的一端连通第一分离结构(2),所述U形盖(3.2)安装在第二连接管(3.1)的另一端上;所述U形盖(3.2)与第二连接管(3.1)沿介质流向对应设置,且U形盖(3.2)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管(3.1);U形盖(3.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组内凹槽(3.a),多组内凹槽(3.a)之间形成用于介质分离的过滤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晟晟夏启杨枭雄侯知青刘子洋郝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联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