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省电化和低成本化,尤其适合于可以降低驱动电路的损失和削减部件数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与现有的阴极射线管(布劳恩管)相比,等离子显示装置因其画面较大并且形状较薄而得以迅速普及。但由于画面大而造成了消耗电流大、成本也高的问题。图8为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及其动作的示意图。前面玻璃板10a和后面玻璃板10b由肋板10c间隔并封入了Xe等发光气体9。在前面玻璃板10a上形成了电极Y 8a和电极X 8b等,对电极Y 8a和电极X 8b施加电压,在与其相接触的前面玻璃板10a的相对表面上产生电荷,当该电荷的电位差超过放电电压时就会发光。即,对于电路而言,开关8c导通成放电状态。为了将其实现,采用了开关1x、2x、1y、2y作为外部电路。首先1x和2y导通,然后1y和2x导通,彼此交替反复导通。通过每次导通时发光,增加反复交互的次数可以增加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亮度。图9表示发光时的XY间的面板电压和面板电流的时间变化。若在期间a施加面板电压,则首先流过的是对前面玻璃板和XY布线等的电容进行充电的电流。面板电压如果比放电开始电压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为,至少具有第1驱动元件和第2驱动元件中的任一个,其中,上述第1驱动元件具有可由栅极控制从形成在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上的第1主电极流向形成在与上述一个主表面相对的另一主表面上的第2主电极的电流的第1IGBT(绝 缘栅双极晶体管)、和集成在上述第1IGBT中、可流过与从上述第1主电极流向上述第2主电极的电流相反方向的电流的第1二极管,该第1驱动元件对发光电流进行控制,上述第2驱动元件具有可由栅极控制从形成在与上述衬底不同的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上的 第3主电极流向形成在与上述一个主表面相对的另一主表面上的第4主电极的电流的第2IGB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睦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次世代PDP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