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怡宁专利>正文

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71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根据这个总系统,可以对老式窨井盖体系或大面积窨井盖体系进行更新换代成为新一代更加坚固耐用的窨井盖体系。代成为新一代更加坚固耐用的窨井盖体系。代成为新一代更加坚固耐用的窨井盖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建设领域中的一种窨井系统,具体是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道路窨井系统,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在道路底下传统的用砖砌成窨井、接好管道,然后在最上部承载混凝土预制的或铸铁成型的窨井盖基座与窨井盖的工艺,后来因为铁质的窨井盖容易被撬、水泥的又太笨重,由此推出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其余工艺未变;虽然新建马路时看似基本上是平整的,但没过多少时日就因为窨井的易于自然沉降和路面重压下的下沉凹陷、特别是对某些超载车辆的碾压促使窨井盖进一步下沉凹陷,难以抵挡重荷下的破坏性碾压,而且因为是无封锁的特别是金属材质的窨井盖极易被撬,更造成了公共安全的隐患,另外显眼的窨井盖还可能因为车辆相互避让容易引发事故隐患,再加上老式窨井盖的座盖之间没有锁定功能,在人走过或车辆经过时会发出“咯噔”声,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地发生着,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由单个“基桩”(主要为微型“摩擦桩”)【注1】与窨井上端的“座模框”作为该窨井盖体系的主力承载负荷的结构体,该单个基桩(主要为微型“摩擦桩”)是在所在窨井底部的中心点构建成功后通过“三角架构”(由上端的“十字横条”构建成为“倒棱台”形状)向上组装至窨井四角的“角柱”并以该“角柱”为框架主体组装至更上端的“内圈档”,由“内圈档”组装整个窨井上端的“座模框”、该“座模框”是在其“内圈档”上通过四周的连接口组装钢管扩展而成的,新的窨井模框已经不再是窨井盖的承载体(反而自身也承载在这个“四角角柱”上了);

所谓“模框型”窨井是因为该窨井总系统成套件均由工厂生产的该窨井系列的定型模压件的框架结构组装而成的,其主体构件“角柱”组装延伸至窨井上端的“内圈档”后可根据需求取新的窨井盖的座盖模框口径为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120厘米(平面为圆或方形)的4个档次进而“对号入座”,其“内圈档”通过连接口扩展至整个“座模框”的比例也是对应窨井盖口径的2倍分别为120厘米、160厘米、200厘米、240厘米;同时该单个基桩的粗细直径及埋入深度也根据这4个档次取其恰如其分的某个规格档次予以配合并根据不同土层的“软硬度”基桩埋入深度予以在规定范围内的延伸或缩短;

该座模框装配完毕,就可以采用与所在道路同质体同步现场浇筑的工艺,而新的“窨井盖”就设计在该“座模框”的“内圈档”之中,该新的“窨井盖”可以做成“盖模框”与“座模框”一起跟道路同质体现场同步浇筑,也可以采用“成品”(定型的“模压”产品)的特制窨井盖,成就后与“座模框”持平,同时,该窨井盖的“面盖”与“加强筋”可以制成“分体”或“一体”两种模式(“分体”即面盖与加强筋为“镶嵌”组合便于安装启合、“一体”的
若是大口径窨井盖可采用“微型起吊”设备安装启合),上述窨井盖的“同步浇筑”或“定型模压成品”、“分体式”或“一体化”均属于本专利技术;

新的窨井盖体系设置4个防护罩,内置窨井盖的专用锁定螺栓,由专用工具打开专用锁定螺栓即可,事后复原,防护罩及专用螺栓设计为“中空”的,以便于窨井盖在平时是可以“呼吸”及漏水的,另一方面,这种“窨井盖”的面盖也可以做成“镂空”型的,这样可以与前述的“防护罩及专用螺栓设计为

中空

的”成为“双保险”——哪怕是一个故障了另一个还可以“照样工作”。{【注1】:同样是由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权人不久前获得的技术专利《一种带有横向分支的摩擦桩类微型基桩》(专利号:2019206673287)}。
[0004]进一步的,对于大面积窨井盖体系,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只要采用多个微型基桩的“点”与横向结构体的“梁”连接在一起构建简称为“微型点阵基桩网”体系作为“大面积窨井盖”体系主要的“承载体系”就可以了,而作为“大面积窨井盖组合体”只要采用成品的多个新的窨井盖体系(在80厘米

120厘米口径中任选1种合适规格的)就可以了(这样的结构甚至可以把整条马路“架空”)。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单个基桩”及“2倍扩展”口径的“座模框”使得成就后新的窨井盖体系抗压强度大大提高(至少是所在道路1.5倍以上、倘若不计成本的话,甚至可做到所在道路的10倍以上,但是考虑到所在道路也有“寿命”因此取2倍最为合适与经济),因此只要这种窨井盖体系的问世,就可以“抵挡重荷的破坏性碾压”,新建或“更新换代”后也就此不会产生“易于自然沉降和下沉凹陷”的问题了,而且因为是采用了锁定专用螺栓就不会“被撬”和路过发出“咯噔”的了,总而言之本专利技术在定型生产后无论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单个窨井盖体系还是大面积组合窨井盖体系,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所在道路的窨井盖体系(包括窨井)都有着非常广泛的无可替代的运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000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0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型窨井盖与“加强筋”镶嵌结构示意图。
[0008]图1中,101

单个基桩(注意在“平面图120”中为一个“圆圈”)、102

座模框扩展至边角的支点(边桩)、103

结构框架钢管、104

内圈档、105

座模框扩展连接体、106

防护罩、107

角柱上端并连接、108

分体窨井盖(面盖)、109

窨井中部框板、110

分体窨井盖“加强筋”部分、111

路面混凝土段浇筑部分、112

路基段部分、113

角柱上端延伸体、114

地下管道接口、115

窨井框板底端部分、116

基桩底层三角梁(平面图中呈现“十字”)、117

三角梁(等边)、118

角柱体(平面图中呈现一个“圆圈”)、119

基桩下端延伸体;图2中,201

座模框“内圈档”、202

防护罩、203

座模框及扩展结构钢管、204

座模框展开连接体、205

分体窨井盖路面部分及对角线加强筋(虚线表示隐蔽部分)、206窨井盖“镂空”孔、207

座模框扩展至外框的支点、208

窨井盖为圆形、209

窨井盖为方形;图3中,301

分体窨井盖的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单个基桩为主载荷的模框型窨井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

由单个“基桩”【主要为微型“摩擦桩”】(101)与窨井上端的“座模框”【由“内圈档”(104)(201)通过连接体(105)(204)组装钢管(103)(203)至边桩(102)(207)成型】作为该窨井盖体系的主力承载负荷的结构体,该单个基桩【主要为微型“摩擦桩”】(101)(201)是在所在窨井底部的中心点构建成功后通过
ꢀ“
三角架构”【由上端的“十字横条”(116)构建成为“倒棱台”形状】向上组装至窨井四角的“角柱”(118)并以该“角柱”(118)为框架主体组装至更上端的“内圈档”(104),由“内圈档”(104)组装整个窨井上端的“座模框”、该“座模框”是在其“内圈档”上通过四周的连接口(105)组装钢管(103)扩展而成的,新的窨井模框已经不再是窨井盖的承载体(反而自身也承载在这个“四角角柱”上了);

所谓“模框型”窨井是因为该窨井总系统成套件均由工厂生产的该窨井系列的定型模压件的框架结构组装而成的,其主体构件“角柱”(118)组装延伸至窨井上端的“内圈档”(104)后可根据需求取新的窨井盖的座盖模框口径为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120厘米(平面为圆或方形)的4个档次进而“对号入座”,其“内圈档”通过连接口扩展至整个“座模框”的比例也是对应窨井盖口径的2倍分别为120厘米、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E零二D二九一二
申请(专利权)人:邓怡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