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怡宁专利>正文

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099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根据这个总系统,可以对老式窨井盖体系或大面积窨井盖体系进行更新换代成为新一代更加坚固耐用的窨井盖体系。换代成为新一代更加坚固耐用的窨井盖体系。换代成为新一代更加坚固耐用的窨井盖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建设领域中的一种窨井系统,具体是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道路窨井系统,采用的都是在道路底下传统的用砖砌成窨井、接好管道,然后在最上部承载混凝土预制的或铸铁成型的窨井盖基座与窨井盖的工艺,后来因为铁质的窨井盖容易被撬、水泥的又太笨重,由此推出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其余工艺未变,也就是说窨井盖上面产生的“载荷”主要由砖砌的窨井来“承载”,虽然新建马路时看似基本上是平整的,但没过多少时日就因为窨井的易于自然沉降和路面载荷重压下的下沉凹陷、特别是对某些超载车辆的碾压促使窨井盖的进一步下沉凹陷,难以抵挡重荷下的破坏性碾压,而且因为是无封锁的特别是金属材质的窨井盖极易被撬,更造成了公安的隐患,另外显眼的窨井盖还可能因为车辆相互避让容易引发事故隐患,再加上老式窨井盖的座盖之间没有锁定功能,在人走过或车辆经过时会发出“咯噔”声,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地发生着,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由单个至多个垂直竖立的“小微型基桩”【注1】(简称“纵承构体”)与窨井上端的“横承构体”【主要是由作为“座模框”的“内圈档
”ꢀ
通过四周的连接口组装钢构件扩展(辅加钢筋网)与混凝物凝合后一起组成“横承构体”】,两者一起作为该窨井盖体系的主力承载负荷的“纵横承构体”;对于口径较小的窨井盖可采用单个“基桩”(主要为小微型“摩擦桩”),它是在所在窨井底部的中心点构建成功后通过
ꢀ“
三角架构”(由上端的“十字横条”构建成为“倒棱台”形状)向上组装至窨井四角的“角柱”并以该“角柱”为框架主体组装至更上端的“内圈档”,由“内圈档”组装整个窨井上端的“座模框”、该“座模框”是在其“内圈档”上通过四周的连接口组装钢构件扩展(辅加钢筋网)并与混凝物一起组成“纵横承构体”,新的窨井装配架构件已经不再是窨井盖的承载体(反而自身也承载在这个“四角角柱”上了);而对于口径较大的窨井盖体系,可采用多个(一般为4个)基桩,其基准点位可以是在“内圈档”的4个点位一直可以扩展到2倍窨井盖口径的4个“边角点”一起作为“纵承构体”,而“横承构体”结构不变(同前);

所谓“装配型”窨井是因为该窨井总系统成套件均由工厂生产的该窨井系列的定型模压件的框架结构组装而成的,其主体构件“角柱”组装延伸至窨井上端的“内圈档”后可根据需求取新的窨井盖的座盖模框口径为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120厘米(平面为圆或方形)的4个档次进而“对号入座”,其“内圈档”通过连接口扩展至整个“座模框”的比例也是对应窨井盖口径的2倍分别为120厘米、160厘米、200厘米、240厘米;同时该基桩的粗细直径及埋入深度也根据这4个
档次取其恰如其分的某个规格档次予以配合并根据不同土层的“软硬度”基桩埋入深度予以在规定范围内的延伸或缩短;

该座模框(“横承构体”)装配于“纵承构体”完成后,就可以采用与所在道路同质体同步现场浇筑的工艺,而新的“窨井盖”就设计在该“座模框”的“内圈档”之中,该新的“窨井盖”可以做成“盖模框”与“座模框”一起跟道路同质体现场同步浇筑,也可以采用“成品”(定型的“模压”产品)的特制窨井盖,成就后与“座模框”持平,同时,该窨井盖的“面盖”与“加强筋”可以制成“分体”或“一体”两种模式(“分体”即面盖与加强筋为“镶嵌”组合便于安装启合、“一体”的若是大口径窨井盖可采用“微型起吊”设备安装启合),上述窨井盖的“同步浇筑”或“定型模压成品”、“分体式”或“一体化”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畴;

该类窨井盖无论是做成“盖模框”还是“成品盖”与承载该“盖”的“座模框”两者间的“配合面”是“定型密合配置”的,有微量的“倾斜角”(一般为1

5度)便于“启合”,出厂时内置“隔层薄膜”及“润滑油”(一般是作为润滑剂的“原油”);

新的窨井盖体系设置4个防护罩,内置窨井盖的专用锁定螺栓,由专用工具打开专用锁定螺栓即可,事后复原,防护罩及专用螺栓设计为“中空”的,以便于窨井盖在平时是可以“呼吸”及漏水的,另一方面,这种“窨井盖”的面盖也可以做成“镂空”型的,这样可以与前述的“防护罩及专用螺栓设计为

中空

的”成为“双保险”——哪怕是一个故障了另一个还可以“照样工作”。{【注1】:同样是由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权人不久前获得的技术专利《一种带有横向分支的摩擦桩类微型基桩》(专利号:2019206673287)}。
[0004]进一步的,对于大面积窨井盖体系,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只要采用多个微型基桩的“点”与横向承构体的“线”(主要是“横梁结构体”)连接在一起构建简称为“点阵基桩网”体系来承载“大面积窨井盖”就可以了,这里面,“纵承构体”全部由“纵向基桩”承担,而“横承构体”即由“横向架构体”(包括各种“横梁”)来承担,连在一起同样可以成为“纵横承构体”(相当于上述的“点阵基桩网”),这样的结构可以把整条马路底下都能“架空”。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小微型基桩”的“纵承构体”及“2倍口径”扩展“座模框”的“横承构体”,使得成就后新的窨井盖体系抗压强度大大提高(至少是所在道路1.5倍以上、倘若不计成本的话,甚至可做到所在道路的10倍以上,但是考虑到所在道路也有“寿命”因此取2倍最为合适与经济),因此只要这种窨井盖体系的问世,就可以“抵挡重荷的破坏性碾压”,新建或“更新换代”后也就此不会产生“易于自然沉降和下沉凹陷”的问题了,而且因为是采用了锁定专用螺栓就不会“被撬”和路过发出“咯噔”的了,总而言之本专利技术在定型生产后无论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单个窨井盖体系还是大面积组合窨井盖体系,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所在道路的窨井盖体系(包括窨井)都有着非常广泛的无可替代的运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000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0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型窨井盖与“加强筋”镶嵌结构示意图。
[000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大面积窨井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1中,101

单个基桩(注意在“平面图120”中为一个“圆圈”)、102

座模框扩展至边角的支点(边桩)、103

结构框架钢管、104

内圈档、105

座模框扩展连接体、106

防护罩、
107

角柱上端并连接、108

分体窨井盖(面盖)、109

窨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由单个至多个垂直竖立的“小微型基桩”(简称“纵承构体”)与窨井上端的“横承构体”【主要是由作为“座模框”的“内圈档
”ꢀ
通过四周的连接口组装钢构件扩展(辅加钢筋网)与混凝物凝合后一起组成“横承构体”】,两者一起作为该窨井盖体系的主力承载负荷的“纵横承构体”;对于口径较小的窨井盖可采用单个“基桩”【主要为小微型“摩擦桩”】(101),它是在所在窨井底部的中心点构建成功后通过
ꢀ“
三角架构”【由上端的“十字横条”(116)构建成为“倒棱台”形状】向上组装至窨井四角的“角柱”(118)并以该“角柱”(118)为框架主体组装至更上端的“内圈档”(107)(201),由“内圈档”组装整个窨井上端的“座模框”、该“座模框”是在其“内圈档”上通过四周的连接口(105)(204)组装钢构件扩展(辅加钢筋网)并与混凝物一起组成“纵横承构体”,新的窨井装配架构件已经不再是窨井盖的承载体(反而自身也承载在这个“四角角柱”上了);而对于口径较大的窨井盖体系,可采用多个(一般为4个)基桩,其基准点位可以是在“内圈档”的4个点位一直可以扩展到2倍窨井盖口径的4个“边角点”(102)(207)一起作为“纵承构体”,而“横承构体”结构不变(同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其特征是:所谓“装配型”窨井是因为该窨井总系统成套件均由工厂生产的该窨井系列的定型模压件的框架结构组装而成的,其主体构件“角柱”(118)组装延伸至窨井上端的“内圈档”(104)(201)后可根据需求取新的窨井盖的座盖模框口径为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120厘米(平面为圆或方形)的4个档次进而“对号入座”,其“内圈档”通过连接口扩展至整个“座模框”的比例也是对应窨井盖口径的2倍分别为120厘米、160厘米、200厘米、240厘米;同时该基桩的粗细直径及埋入深度也根据这4个档次取其恰如其分的某个规格档次予以配合并根据不同土层的“软硬度”基桩埋入深度予以在规定范围内的延伸或缩短。3.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一种以纵横承构体为主载荷的装配型窨井总系统,其特征是:该座模框(“横承构体”)装配于“纵承构体”完成后,就可以采用与所在道路同质体同步现场浇筑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E零二D二九一二
申请(专利权)人:邓怡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