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怡宁专利>正文

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44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该体系以“点阵基桩网”与“逆通风”作为创新的引领措施、描绘了未来的“地下建筑”的“蓝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础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地下构建体系,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在地面下传统的构建方法——开挖深层次土石方、然后在底层构建基础后一层一层构建到地面上且需要层层防水防渗透处理等、特别是地下建筑的“外围”及“底层”更需要“铁壁铜墙”那样的构建才能抵御“塌方”“渗水”那样的问题,因此这样的“地下构建体系”造价都比较高,另外对那些地下建筑因为湿度较高还需要配备“除湿机”那样的装备常年开启才能不至于造成环境潮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该构建体系作为“引领”的主要创新特征是:

它是建立在一种叫做“点阵基桩网”基础上,所谓“点阵基桩网”是通过纵向基桩(一般为“端承桩”)的“点”与横向架构件按照一定的比例规划规格连在一起的“阵”形成所谓的“点阵基桩网”(具有比“单枪匹马”的“单个基桩体系”强大许多倍的“结构强度”),那么在这个空域里就可以通过其架构件装配起来的建筑物,因为在地(水)下具有不需要另外附加能量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物理原理,因此把这样的建筑称之为“恒温构建体系”;

采用“逆通风”体系——所谓“逆通风”就是把习惯上的“上吸下送”(依据“热空气上升”的物理原理)的空气流通模式倒过来成为“上送下吸”的空气流通模式这样可以让所在的空间产生“微负压”效果可以更好控制该构建体系的温度湿度、并可以有效阻断依靠空气流通产生的传染病的可能性;

采用“整体密封”或“独立密封”两个均可以达到该构建体系特色成效的目的,同时说明:“整体密封”适用于其环境为一般地面下的“构建体系”;“独立密封”适用于其环境为海洋湖泊等水体下面的“构建体系”。
[0004]进一步的,对于该构建体系的
“‘
室外

空间”(一般情况下,以3

6层高度作为一个
“‘
室外

空间”为妥)其照明以顶端的“天花板”采用“光导纤维”或“反光”系统引入地面阳光与一般电能光源相结合的“天空化”处理,尽可能让“地下”产生如同“地上”的“天空”相仿的效果(包括夜间也可以显示“星空”)。
[0005]进一步的,热红外系统跟踪生命体所在地的“逆通风”系统的开启与闭合,以适应特别是人员流动与多寡的需要。
[0006]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体系内的“生态垃圾处理系统”得以充分运用,让有机物、厨余、排泄物等经过粉碎发酵处理后成为可以浇灌作物的宝贵“有机肥液”,同时也可以让每家每户的垃圾达到“零输出”的“生态平衡”的效果。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使得地(水)下建筑物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并且配备了“逆通风”系统使得这些建筑物除了具备天然的“冬暖夏凉”更具备杜绝病毒细菌的空气传染并可以除湿恒温的“新风”系统成为可能,同时由于采用了对这些
地下的“院落”顶端的“天花板”特殊的照明处理使得这些“院落”也可以如同“地面”那样相仿的成效,再加上对于产生的垃圾采用粉碎发酵最后成为有机肥浇灌作物而达到生活垃圾的“零输出”的“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特色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点阵基桩网”结构照片图。
[0009]图3为“逆通风”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生态垃圾处理结构示意图。
[0011]图1中,101
‑“
点阵基桩网”中的“点”——纵向基桩及延伸体、102
‑“
点阵基桩网”中的“阵”——横向结构连结体、103

上端进风口、104

下端吸气口(含热红外跟踪)、105

上端照明体系、106

层间隔层、107

单元住宅、108

院落空间;图2中,201
‑“
十字”横截面基桩、202

横向架构体;图3为“逆通风”系统示意图,301
‑“
逆通风”受理房间、302

自动开关、303

吸泵、304

排风通道、305

风道延伸体、306

弯头、307

活接口、308

出风口、309

风向标、310

上端进风口、311

底端吸风体系(含热红外跟踪);图4中,401

家用分拣粉碎机,402

可分解垃圾输入、403

厨余垃圾输入、404

人排泄物输入、405

发酵池A、406发酵池B、407

转换开关、408

有机肥输出管道、409

管道延伸体。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一款适应于一般地下的“整体密封”的地(水)下构建体系的模型参见图1

图4,图1中,101
‑“
点阵基桩网”中的“点”——纵向基桩及延伸体、102
‑“
点阵基桩网”中的“阵”——横向结构连结体、103

上端进风口、104

下端吸气口(含热红外跟踪)、105

上端照明体系、106

层间隔层、107

单元住宅、108

院落空间;图2中,201
‑“
十字”横截面基桩、202

横向架构体;图3为“逆通风”系统示意图,301
‑“
逆通风”受理房间、302

自动开关、303

吸泵、304

排风通道、305

风道延伸体、306

弯头、307

活接口、308

出风口、309

风向标、310

上端进风口、311

底端吸风体系(含热红外跟踪);图4中,401

家用分拣粉碎机,402

可分解垃圾输入、403

厨余垃圾输入、404

人排泄物输入、405

发酵池A、406发酵池B、407

转换开关、408

有机肥输出管道、409

管道延伸体;第一步,按照图2 的“照片结构图”构建“点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水)下构建体系,其主要特征是:

它是建立在一种叫做“点阵基桩网”基础上,所谓“点阵基桩网”是通过纵向基桩(一般为“端承桩”)的“点”(101)(201)与横向架构件(102)(202)按照一定的比例规划规格连在一起的“阵”(106)(202)形成所谓的“点阵基桩网”(具有比“单枪匹马”的“单个基桩体系”强大许多倍的“结构强度”),那么在这个空域里就可以通过其架构件装配起来形成建筑物或特定的空间,因为在地(水)下具有不需要另外附加能量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物理原理,因此把这样的建筑称之为“恒温构建体系”;

采用“逆通风”体系——所谓“逆通风”就是把习惯上的“上吸下送”(依据“热空气上升”的物理原理)的空气流通模式倒过来成为“上送下吸”的空气流通模式这样让所在的空间产生“微负压”效果可以更好控制该构建体系的温度湿度、并且可以有效阻断依靠空气流通产生的传染病的可能性;

采用“整体密封”或“独立密封”两个均可以达到该构建体系特色成效的目的,同时说明:“整体密封”适用于其环境为一般地面下的“构建体系”;“独立密封”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E零二D二九零四五
申请(专利权)人:邓怡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