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怡宁专利>正文

一种通过下端抽吸形成特定微负压的空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429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下端抽吸形成特定微负压的空间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新建或改造就可以把此类“特定空间”产生“微负压”,从而可以抵御像“新冠病毒”那样的依靠空气传染让病毒蔓延,因此该设施具有广泛的发展运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下端抽吸形成特定微负压的空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构建特定微负压的基础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通过下端抽吸形成特定微负压的空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负压系统结构都比较复杂与繁琐,且其适应性比较单一(还不够广泛),需采用专用设备才能达到“负压”效果,且这些设施一般情况下并没有指定空气流通的方向
,
特别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人类的活动空间并没有广泛采用可以防止病毒传播专门的“负压设备”加以辅助,以至于那些“邮轮”、“餐厅”、“教室”、“体育场馆”等的广泛意义上的公共设施因并没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而不得不在疫情严重时予以“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这样一种方案:一种通过下端抽吸形成特定微负压的空间系统,其基本结构特征在于:

改变传统习惯上采用的“上吸下送”(因为需要遵循
ꢀ“
热空气上升”的物理原理)的空气流通模式,而采用以之相反的“上送下吸”的空气流通模式,其改变的方法是通过位于“底端”或
ꢀ“
中下端”的“吸气泵系统”来达成,以达到被抽吸的“特定空间”产生“微负压”的功效;

在此基础上从现有技术的“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扩展至邮轮

列车(含“高铁”“动车”)

飞机客舱

体育馆

餐厅

课堂等的广泛意义上的公共设施,其关键技术就是采用了上述的“上送下吸”的一种新的“新风系统”方案;

促成“上送下吸”的原动力就是“下吸”(只要“特定空间”成为“微负压”状态,与外部连通的“上方”或“中方”自然就会有新鲜空气进来),其控制规模采用的是以人体呼出的气流在相距
0.5
米距离内到达不了对方的鼻孔部位为标准;

考虑到“下吸”的原动力是根据人流而设定的,在比较大的“特定空间”其自动控制部分采用的是“热红外线人流跟踪系统”(即人走到哪里“下吸”便跟踪开启或过后关闭到哪里);

考虑到“下吸”产生的“噪音”的“分贝”不能太大,故采用低噪音“吸泵”和“吸泵”的“动力源”(发出“噪音”的部分)离“工作点”稍微远一点的方案;

对于“上送”放送的“新鲜空气”应确保其属于对人体的“无害气体”。【
注:有报道称:美国“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在穿越火灾区域能够保持车内人吸入的空气没有“烟味”(可无风险穿越

而其它车就不行)

这个“现有技术”的“有偿”或“无偿”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是非常乐观的
】。
[0004]进一步的,对于人类聚集较多的空间场所(比如教室

邮轮

公共交通

会场等),可以采用单个吸泵或通过其与枝干型管道输送至大型吸泵相结合的方法,其吸泵的功率可“自动”或“它动”调节成为最恰当的抽吸状态

[0005]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由于“吸泵”产生的“噪音”及提高其“整体”的“抽吸容量”,可以在其“工作区”的“前端”设置一个或多个“较强负压区”(比如在工作区的前端开辟一个“较强负压”的“地下密封空间”区)

[0006]进一步的,对于“下吸”而排放的气流,一律进行经过消毒后的“无害排放”模式,其
消毒方式可采用“等离子”“紫外线”等消毒方法

[0007]进一步的,对于各类家庭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心应手获得更加可靠的“新风系统”——
住房上端的“气窗”或“百叶窗”把“新风”无需功率通过外墙的较高的管道由室内下端自动抽吸(管道可以产生自动抽风的“烟囱效应”),需要加强抽吸还可以在开启其中的“吸泵”(“自动”或“它动”可调)

[0008]进一步的,对于检测该“微负压”特定空间能不能达到“阻断空气传染”的功效,可采用在该空间的底端放置具有挥发气味的物质,当调整抽吸功率到在离地面
50
厘米以上闻不到该挥发气味时,该“微负压”特定空间就可以确认已达到能够“阻断空气传染”的功效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送下吸”空气流通模式,改变了传统上的因为“热空气上升”而必须的“上吸下送”的空气流通方式,使得人与人沟通不需要“戴口罩”模式进行了(“戴口罩”只是为了“双保险”而已),只要设置得当,完全可以在“公交车”“邮轮”“体育馆”“餐厅”“课堂”等的公共场所得以充分发挥这样的模式而不需要刻意回避,特别是对于“岗亭式”做“核酸检测”那样的小型“特定空间”更是可以“得心应手”,用这样的手段构建或改造这样的“微负压空间”系统对于抵御“新冠病毒”等依靠空气传染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人流聚集较多的地方是现阶段最为理想且又比较经济的方案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专利技术适用广泛的“上送下吸”空气流通示意图

[0011]图2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动车”的“上送下吸”空气流通示意图

[0012]图3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岗亭式“上送下吸”空气流通设施示意图

[0013]图1中,
101

抽吸动力泵
(
吸泵
)、102

管道中气流方向
、103

管道延伸部分
、104

顶端管道弯头
、105

弯头旋转口
、106

出气口
、107

风向舵
、108

室内上方进气口(可控)
、109

底端抽吸系统(包括吸头的“热红外线跟踪”排出气体的“消毒”等)
、110

被抽吸的空间
、111

吸泵关闭时依靠“向上气流”自动开启的“阀门”;图2中,
201
表示“动车”车厢内下端的“条状吸气口”、202

上端送气口
、203

车厢内气流方向;图3中,
301

做“核酸检测”的“特定岗亭”、302

工作“窗口”、303

吸气头
、304

向下吸气流通管道
、305

上端送气的“进气口”、306

空气过滤消毒区域
、307

工作窗口气流方向
、308

下端“吸泵”气流方向延伸段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阐述

[0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通过下端抽吸形成特定微负压的空间系统,其结构特征在于:

改变传统习惯上采用的“上吸下送”(因为需要遵循
ꢀ“
热空气上升”的物理原理)的空气流通模式,而采用以之相反的“上送下吸”的空气流通模式,其改变的方法是通过位于“底端”或
ꢀ“
中下端”的“吸气泵系统”来达成,以达到被抽吸的“特定空间”产生“微负压”的功效;

在此基础上从现有技术的“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扩展至邮轮

列车(含“高铁”“动车”)

飞机客舱

体育馆

餐厅

课堂等的广泛意义上的公共设施,其关键技术就是采用了上述的“上送下吸”的一种新的“新风系统”方案;

促成“上送下吸”的原动力就是“下吸”(只要“特定空间”成为“微负压”状态,与外部连通的“上方”或“中方”自然就会有新鲜空气进来),其控制规模采用的是以人体呼出的气流在相距
0.5
米距离内到达不了对方的鼻孔部位为标准;

考虑到“下吸”的原动力是根据人流而设定的,在比较大的“特定空间”其自动控制部分采用的是“热红外线人流跟踪系统”(即人走到哪里“下吸”便跟踪开启或过后关闭到哪里);

考虑到“下吸”产生的“噪音”的“分贝”不能太大,故采用低噪音“吸泵”和“吸泵”的“动力源”(发出“噪音”的部分)离“工作点”稍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怡宁姜镧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邓怡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