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怡宁专利>正文

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87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可以从道路开始创建一种全新的基建工艺与模式、运用于基建领域的多个方面,无论是“上天”“入地”还是“下海”,都可以在“点阵基桩网”找到创建与运用的模型,是千年古训“团结才是力量”在当今基建领域的发扬光大,是采用一个特定的模型体系就可以解决在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所有当今棘手问题的“良方”。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kind of dot matrix pile net represented by a specific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础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类基桩,都是“单打独斗”承担各自独立的基础,哪怕是高架桥之类最多也只能是成为基桩的“线”或“带”并没有连成基桩的“网”、基桩的“面”更不要说是连成基桩的“体”了;若遭遇到天灾人祸,诸如地震洪涝造成的天灾(如道路坍塌、“山崩地裂”、泥石流等),只能任其肆虐目前尚无根本的解决之道,至于“人祸”更是“攻不胜攻”防不胜防的了;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各类道路都是传统的筑路方法:包括各种级别的公路,城市街道道路乃至高架道路等,一般都是传统的建造流程——勘察、设计、路基、浇筑、平整等工艺流程,采用的材料普通的道渣、砂、石子、钢筋、水泥、沥青等,压路机是压实整平的主要工程机械,这种道路的使用周期都不是很长,经常需要维修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经过多次维修还是不行只能进行重建,而且这种道路在使用期间如果有新的项目、管线需要增设或路面下方故障需要排除,则需要将路面挖开后进行增设管线或修理故障,导致路面长时间处于勉强使用的状态且增设管线和维修工作操作复杂与频繁,时不时需要开开挖挖被戏称为“拉链马路”;再者,目前的江河与道路哪怕是平行的并没有并肩综合利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呈现相互“不搭界”;至于在基建领域衍生出来的种种问题,还可以罗列许许多多,比较典型的还有:——对于占中国2/3的非平原适宜地乃至海岛,进行基建难度比较大,造成那些地方经济没有适宜地区发展快。上述种种问题(还仅仅不过是所有这些问题的“冰山一角”),目前的现有技术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够一一破解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单凭这样一个专利技术体系就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述的当今棘手的全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由特定模型【注1】展现的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其根本要领是:a.构建模型的具体尺寸采用“1﹕x”(x取1~10000,特别需要情况下x可以大于10000),一般情况下取1﹕20即1/20,在取得一点进展后逐步扩展到“1﹕10”、“1﹕5”乃至最后的“1﹕1”实样;b.上述模型比例可以是根据具体取样范围采用不同比例来呈现,总体单个项目“长、宽、高”常规常态下控制在10米、10米、2米以内,特殊情况下可进一步扩展或缩小;c.“点阵基桩网”中所谓的“点”就是“纵向”架构体的每一个的点、它在常规常态情况下包括大型基桩、中型基桩、小型基桩【在1/20模型上体现为大型基桩口径10CM(代表2米左右口径的单基桩或相当口径面积的“排桩”)、中型基桩口径6CM(代表1.2米左右口径的单基桩或相当口径面积的“排桩”)、小型基桩口径3CM(代表0.6米左右口径的单基桩或相当口径面积的“排桩”)】;d.“点阵基桩网”所谓的“阵”就是具有同一目标的横向架构体联结体系,那就是大型的横向架构体、中小型的横向架构体、箱涵体、管廊体、底板和其它必须的架构件,连同各种“三角形固定架”一起构建成为“纵横交叉”的阵型(其模型具体尺寸依模型具体承载负荷而定);e.上述纵向的基桩点、通过联结横向的各类架构体、以点到线、以线到面、以面到体,形成一个实际上巨大的“点阵基桩网”,相比非如此结构体、其坚固度、抗破坏力度、具广泛运用度等可以提升相当多的一个级别,f.该模型其中比较典型的从下到上的结构如附图所示,最底层是纵向的基桩、其模型点位是每300厘米(1/20比例相当于实际距离60米,采用了60而不是50主要是根据数学上公约数的比较而定的、到了实地还必须根据地形土质等具体情况可予以修正或变更)设立1个大型基桩,两个大型基桩的中点设立1个中型基桩、最后在大中型基桩的中点设立小型基桩;地下中浅层设置与三角形加强筋混合浇筑成为底板及箱涵体,可以起到地下通廊防止渗水作用,到了地表层在这些大中型纵横架构体全部安装到位(包括纵向三角形加强筋),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路基框架的装配搭建,所述路基框架是这样来构建的:包括作为路面结构框架的单元座盖模框承载于纵框架和横框架上,沿纵向布置的所述大型结构件上安装纵框架,沿横向布置的所述大型结构件上安装横框架,上述这些纵横交叉的结构件共同组合成为一整套路基框架,所述路基框架的在水平面的纵框架和横框架交汇区域内安装有作为路面结构框架的单元座盖模框组合,全部安装就绪其上部浇筑水泥或沥青(或今后有更好的“混凝物”)整平成型后就可以成为具有非传统筑路工艺构建的高强度高抗压度道路。更进一步的,所述“点阵基桩网”的纵向架构体的大中小各类基桩构建的“点”都是在现有技术下的的各类摩擦桩、端承桩、钢管桩、柱桩等,这些现有技术甚至还包括各类基桩的桩基、经过河道的桥墩等、还包括多功能纵向架构体如纵向的管道、电梯运行竖井架构体等同为纵向架构体的一部分;同时,作为“点阵基桩网”联结体的横向架构体在常规常态下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下的拱形钢架结构、混凝土预制件等结构(包括各种预应力梁),也包括大跨度钢架结构甚至悬索、斜拉索桥梁等结构,横向架构体纵截面横截面采用拱形、三角形、T字形或工字形等物理结构最优化组合设置;同时,横向架构体形成的路基框架具有多重功能:既是道路路面的承载体、又是地下通廊的“顶棚”型架构体。更进一步的,作为“点阵基桩网”纵横架构体的连接采用都是现有技术的榫接、套接、铆接、螺接、现场浇筑的构接、非着力点焊接等这些接口除了遵从一般的技术规范还需要注重多种材料的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硬度系数等,以确保这些关键性的接口的牢固度。更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创建运用在一种基于点阵基桩网构建的装配型道路体系,其工艺与方法是:a.新建道路在确定其级别、地形、地层、路线等客观条件后,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决定基桩的规格、点位、然后开始布局上述的大中小基桩、在上述各个基桩点确立以后,底端先用三角形加强筋架构体并且在此基础上一起浇筑成为混凝土底板、箱涵体、最后在大型横向架构体及其它架构件装配成为路线平行框架垂直框架,然后紧接着装配固定单元路面盖板模框,这种单元路面盖板模框连同它的基座模框具有如图5所示的良好物理结构截面,全部组装完毕,就可以在盖板模框组合面上部浇筑混凝物,整平保养后就可以成为一种基于点阵基桩网构建的装配型道路体系,剩下来道路的整形还包括双向隔离带、道路两侧拓展延伸体、两侧非路基(一般为水系)等;b.同样是路面装配模框板除了采用上述单元模框组合外(进一步需要上面浇筑混凝物、整平),还可以采用更加精密的可以一次组合成型的不需要再浇筑混凝物与整平的整体路面板,所述整体路面板之间通过装配紧固件总成(包括外部安装的防护罩、内置热熔冷凝物),可以达到整体上更好的质量与效应并且与前述技术方案一起为建设方提供了不同道路环境下的另类更好的筑路技术方案;综合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道路路面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拼装型路面模框,因为有了点阵基桩网为依托、纵横架构件为安装模框的实体,那么剩下的就只需要像“铺地砖”那样拼装固定到位最后浇筑混凝物整平就可以了(若采用“b”的整体路面板连混凝物浇筑也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由特定模型【注1】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其特征在于:通过一定比例的特定模型展现“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于运用”,可采用从局部到整体之间的适当比例,构建本专利技术从局部到整体的系列模型,以小博大进行创建与推广运用这个“点阵基桩网”体系,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注1:之所以只能采用模型先行而不是1﹕1的实样是因为“点阵基桩网”这个项目实在是太大了,必须上升到举国之力,甚至成为一种“国策”才能全面展开;只有采用一定比例的模型,才能以小博大、以点带面、少走弯路、一举成功;当年“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这些举国项目也都是从模型开始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由特定模型【注1】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与运用,其特征在于:通过一定比例的特定模型展现“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于运用”,可采用从局部到整体之间的适当比例,构建本发明从局部到整体的系列模型,以小博大进行创建与推广运用这个“点阵基桩网”体系,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注1:之所以只能采用模型先行而不是1﹕1的实样是因为“点阵基桩网”这个项目实在是太大了,必须上升到举国之力,甚至成为一种“国策”才能全面展开;只有采用一定比例的模型,才能以小博大、以点带面、少走弯路、一举成功;当年“黄河三门峡”、“长江三峡”这些举国项目也都是从模型开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于运用,其特征在于:a.其具有代表的一种整体模型结构从下到上包括:地下底层的大型基桩(1)、中型基桩(2)、小型基桩(3);地表浅层的三角形架构体【纵向或横向】(6)(306)(326)(808)、箱涵体(17)、底板(18)等;地表上层及其延伸的大型架构件(4)、中小型架构件(5)、和其它框架模框结构共同装配组合成为点阵基桩网;b.所述的大型基桩(1)、中型基桩(2)、小型基桩(3)采用现有技术的摩擦桩端承桩等类基桩、采用各类桩基构建的基桩以及它们的延伸体甚至包括各类桥墩、竖井等纵向架构体作为“点阵基桩网”的“点”,而包括上述所有横向架构体、三角形架构体与各类基桩按照一定的条件与规格、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联结于一体就形成了“点阵基桩网”。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于运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结构件(4)、和中小型结构件(5)、三角形架构体【纵向或横向】(6)(306)(326)(808)、箱涵体(17)、底板(18)等和其它框架模框结构其纵横之间的装配联结组合采用现有技术下的榫接、螺接、铆接、与混凝物浇筑一体接、非着力点焊接等,与采用横截面为直角形、T字形、工字形等结构件共同构建成为拱形、轻钢龙骨结构型等都是为了在现有技术下最优化的物理结构组合成的点阵基桩网。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于运用,其特征在于:在此基础上创建运用在一种基于点阵基桩网构建的装配型道路体系,其工艺与方法是:a.新建道路在确定其级别、地形、地层、路线等客观条件后,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决定基桩的规格、点位、然后开始布局上述的(1)(2)(3)大中小基桩、在上述各个基桩点确立以后,底端先用三角形加强筋架构体(6)并且在此基础上一起浇筑成为混凝土底板(18)、箱涵体(17)(16)、最后在大型横向架构体(21)及其它架构件装配成为路线平行框架(7)垂直框架(8),然后紧接着装配固定单元路面盖板模框(9),全部组装完毕,就可以在单元盖板模框(9)组合面上部浇筑混凝物,整平保养后就可以成为一种基于点阵基桩网构建的装配型道路体系,剩下来道路的整形还包括双向隔离带(12)、道路两侧拓展延伸体(10)、两侧非路基(11)【一般为水系】等;b.同样是路面装配模框板除了采用上述单元模框(9)组合外【进一步需要上面浇筑混凝物、整平】,还可以采用更加精密的可以一次组合成型的不需要再浇筑混凝物与整平的整体路面板(901),所述整体路面板(901)之间通过装配紧固件总成(902)【包括外部安装的防护罩、内置热熔冷凝物】,可以达到整体上更好的质量与效应并且与前述技术方案一起为建设方提供了不同道路环境下的另类更好的筑路技术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点阵基桩网的创建于运用,其特征在于:在整个点阵基桩网的关键部位【注2】上安装有各类传感器,如水位传感器(332)、综合传感器(314)【如位移、压力、温度、湿度等的传感器】,各种讯号数据汇集于“大数据”控制中心【注2:所谓“关键部位”指各类不同的传感器需要固定在其功能发挥的最敏感部位,因为太过庞杂不能一一罗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由特定模型展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怡宁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邓怡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