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22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具有STI的半导体装置中使用的沟槽内壁的平面和平面边界及边、角或者角落的交界等的周边部分上没有应力集中,在交界部分上结晶缺陷难以发生的半导体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半导体装置100,包含具有形成元件的基板表面12的半导体基板10;电气分离在基板表面中形成元件的元件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沟槽60;其中,位于沟槽侧面62和底面64间的交界部分80,被形成具有80nm以上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装置,特别涉及通过STI进行元件分离的半导体装置。图4是在具有以往的STI的半导体装置400的制造过程中的放大断面图。在半导体基板10的基板表面上形成栅绝缘膜20。在栅绝缘膜20上形成了,由非晶质硅膜形成的栅电极30。在栅电极30上堆积有硅氮化膜40。在硅氮化膜40上堆积有硅氧化膜50。利用光刻法(フォトリソグラフィ),把硅氮化膜40及硅氧化膜50蚀刻成规定的图案。接下来,以硅氧化膜为掩膜,蚀刻栅电极30、栅绝缘膜20及半导体基板10。通过这样的蚀刻,形成达到半导体基板10的沟槽60。接着,采用RTO(Rapid Thermal Oxidation,快速热氧化),将沟槽60的侧面部分和底面部分在氧气O2环境,1000℃条件下氧化。图4表示经RTO工艺处理后的沟槽60及其周围的放大断面图。沟槽60的侧面及底面上经RTO处理,形成硅氧化膜70。用硅氧化膜70保护半导体基板10等。在氧气O2环境中氧化沟槽60的情况下,扩散到硅结晶中的氧化种类的扩散系数比较小。特别是在平面和平面交界上的边、角和角落等的边界部周边,随着氧化的进行出现应力。对产生比较大应力的交界部分的周边的氧化种类的扩散系数,与对应力比较小的平面部分的氧化类扩散系数相比更小。因而。在半导体装置400中被形成在沟槽60底部的交界部分80难以氧化。因此,越接近交界部分80,所形成的氧化膜的膜厚度,与形成近似平坦的面上的氧化膜的膜厚相比越薄。由此,交界部分80形成曲率半径较小的曲面,或者容易出现尖的形状。如图2(A)所示的那样,交界部分80的曲率半径越小或者是越尖的形状,在交界部分80上就会有更大的应力集中。对交界部分80的应力,除经氧化集中的应力以外,也还包含因堆积在半导体基板10上的非晶质硅、硅氮化膜或硅氧化膜等产生的应力。如图2(A)所示的那样,由于在沟槽60的交界部分80上应力集中,因而在交界部分80容易发生结晶缺陷90。结晶缺陷90,会引起电荷泄漏等,妨碍半导体装置的正常工作,成为半导体装置出现故障的原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STI中使用的沟槽内壁的平面和平面交界处的边、角或角落等的交界部分的周边上没有应力集中,在交界部分上难以发生结晶缺陷的半导体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包含具有形成元件的基板表面的半导体基板;具有与基板表面相对的相对面,通过栅绝缘膜和半导体基板电气绝缘的栅电极;形成贯穿栅电极到半导体基板的,电气分离在基板表面中形成元件的元件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沟槽;形成在沟槽侧面及底面上的各部分氧化膜的膜厚度大致相同。理想状态是沟槽的侧面及底面基本是平面。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栅绝缘膜;在栅绝缘膜上形成和半导体基板电气绝缘的栅电极;为了形成电气分离在基板表面中形成元件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沟槽,蚀刻栅电极、栅氧化膜及半导体基板;使用Cl2或HBr系列的气体进一步蚀刻沟槽内部。图2是图4交界部分80及附图说明图1(B)的交界部分80放大断面图。图3是表示半导体装置交界部分80的曲率半径与由于结晶缺陷引起的备用(スタンバィ)时泄漏不良率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以往的具有STI的半导体装置400的制造工序放大断面图。符号的说明100,400半导体装置;10半导体基板;20栅绝缘膜;30栅电极;40硅氮化膜;50硅氧化膜;60沟槽;62侧面;64底面;70硅氧化膜;80交界部分;90硅氧化材料图1(A)、图1(B)及图1(C)是具有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STI的半导体装置100的沟槽及周边的放大断面图。半导体装置100按图1(A)、图1(B)及图1(C)的顺序制造。首先,参照图1(A)在具有基板表面12的半导体基板10的基板表面12上,形成栅绝缘膜20。在栅绝缘膜20上,形成通过非晶质硅膜形成的栅电极30。在栅电极30上,堆积硅氮化膜40。在归氮化膜40上堆积硅氧化膜50。利用光刻法,把硅氧化膜50、硅氮化膜40及栅电极30蚀刻为规定的图案。以下,参照图1(B),将硅氧化膜50作为掩膜蚀刻栅绝缘膜20及半导体基板10。经过这样的蚀刻,形成贯通于栅绝缘膜20到达半导体基板10的沟槽60。在形成沟槽60时,在蚀刻半导体基板10之际,在通常使用的RIF法的蚀刻步骤中,进一步追加在比较高的高压下用含有CI2及HBr的蚀刻气体实施采用RIF法的蚀刻的步骤。接着,沟槽60的侧面部分及底面部分,采用RTO在氧气O2氛围中在1000℃下被氧化。图1(B)是展示在氧气O2氛围中经氧化处理后的沟槽60及周边的放大断面图。但是,这种氧化,也可以取代氧气在氢气H2及氧气O2或臭氧O3氛围中处理。在氢气H2及氧气O2氛围或臭氧O3氛围中的氧化处理,与只在氧气O2氛围中的氧化处理相比,更能够增大交界部分80的曲率半径。在半导体基板10的基板表面上形成沟槽60。沟槽60电气分离形成元件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位于构槽60的侧面62和底面64之间的底部交界部分80,形成具有比较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则交界部分80具有约80nm以上的曲率半径。另外,侧面62及底面64几乎是平面。即侧面62及底面64的曲率半径几乎是无限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采用RIE法的蚀刻步骤中追加了用含有CI2和HBr的蚀刻气体实施采用RIE的蚀刻的步骤。但是,即使不附加采用含CI2及HBr的蚀刻气体的蚀刻,而在采用一般的RIE法的蚀刻后,在氢气H2及氧气O2氛围或臭氧O3氛围中的氧化处理,与只有氧气O2的氛围中的氧化处理比较,也能够增大交界部分80的曲率半径。其他,假如是可以得到在交界部分80形成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的方法,则不限于上述蚀刻步骤或氧化步骤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进而,参照图1(C),通过HDP(High Density Plasma,高密度等离子)法,把硅氧化材料90堆积在沟槽60内。硅氧化材料90经CMP法平坦化后,在约900℃的氮气氛围中加热半导体基板10。半导体基板10在NH4F溶液漂白后,经约150℃的磷酸处理除去硅氮化膜40。其后,通过减压CVD法形成在硅氧化材料90及栅电极30上含磷的掺杂聚硅92。接着,通过减压CVD法、堆积ONO膜(硅氧化膜、硅氮化膜、硅氧化膜的三层膜)101、添加了磷的非晶质硅膜103、WSi膜105及硅氧化膜107。硅氧化膜107用光刻法形成所需要的图案,用RIE法蚀刻。以这个硅氧化膜107为掩膜,用RIE法蚀刻ONO膜101、添加了磷的非晶质硅膜103及WSi膜105。再其后,经过规定的步骤,形成用沟槽60分离元件的半导体装置100。图2(A)及图2(B)分别是图4交界部分80及图1(B)交界部分80的放大断面图。为了容易理解,图2(A)及图2(B)表示除去了硅氧化膜70的状态的断面图。如图2(A)所示,在以往的半导体装置400中,交界部分80的曲率半径越小,越尖或锐角状态,在交界部分80上应力越集中。由于在沟槽60的交界部分80上应力集中,因而交界部分80容易发生结晶缺陷90。结晶缺陷90妨碍半导体400的正常工作,成为半导体400产生故障的原因。例如,由于在交界部分80上发生的结晶缺陷90贯通阱,因而电荷从阱泄漏。由此,引起半导体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形成元件的基板表面的半导体基板;具有与上述基板表面相对的相对面,用栅绝缘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电气绝缘的栅电极;以及形成贯通上述栅电极到达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电气分离在上述基板表面中形成元件的元件 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沟槽;其中,位于上述沟槽的侧面和上述沟槽的底面之间的交界部分,形成具有80nm以上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9-27 296391/2001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形成元件的基板表面的半导体基板;具有与上述基板表面相对的相对面,用栅绝缘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电气绝缘的栅电极;以及形成贯通上述栅电极到达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电气分离在上述基板表面中形成元件的元件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沟槽;其中,位于上述沟槽的侧面和上述沟槽的底面之间的交界部分,形成具有80nm以上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2.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形成元件的基板表面的半导体基板;具有与上述基板表面相对的相对面,用栅绝缘膜和上述半导体基板电气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園田真久角田弘昭坂上栄人金高秀海松崎憲二松本孝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