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0862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1
本申请涉及柔性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及制备方法。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纯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预乳化制得核相预乳化液和壳相预乳化液,然后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乳液,再加入固化剂、无机填料等制备胶黏剂,最后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与第二离型膜进行热压合,收卷即得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本申请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具有耐热稳定性强以及剥离强度高的优点,无性能短板,适宜市面推广使用,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及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柔性电路板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纯胶膜是主要应用于柔性电路板(又称FPC板)中,对补强板及多层板进行粘接。纯胶膜根据其初粘性又分为高粘和低粘,一般来说高粘纯胶膜多应用于PI补强板、FR4补强板和钢片补强板之间的粘接,而低粘纯胶膜主要应用于多层板的粘接。
[0003]近年来电子行业发展讯速,FPC板的使用量大幅增加,由此应用于电路板的纯胶膜使用也迅速增加。另外由于电子产品朝着更加轻薄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并应用在一些环境较为恶劣或极端的场景中,所以要求电路板的性能更高,相应地对与应用在电路板上的纯胶膜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0004]在实际的使用情况中,市场现有的纯胶膜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求了,由于现在的纯胶膜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出的纯胶膜结构简单,从而导致目前的纯胶膜存在高粘耐热性差,低粘剥离强度低等缺陷,无法将纯胶膜的初粘性、耐热性及剥离强度等性能指标很好的兼顾。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相关技术的纯胶膜存在耐热性差、剥离强度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及制备方法。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1).取以下重量份原料进行搅拌乳化,得均一稳定的核相预乳化液硬单体5~30份,软单体15~50份,功能单体1~5份,引发剂0.1~1份,乳化剂0.2~1份,去离子水20~120份,同样的,取(1)中各原料重量份进行搅拌乳化,得均一稳定的壳相预乳化液;其中引发剂在充分搅拌后再加入;(2).取(1)制得的核相预乳化液5~35份和10~50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搅拌,升温至80~83℃进行反应,反应直至冷凝器无回流,控制温度恒定开始滴加剩余核相预乳化液,
滴加完毕后逐步升温至84~86℃并保持温度不变反应20~30min;(3).开始滴加(1)制得的壳相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保持温度不变反应20~40min,再加入0.05~0.5份引发剂升温至86~90℃继续反应90~120min;(4).冷却至室温,加入1~10份氨水(2:1)进行中和反应20~40min;(5).过滤即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步骤二、制备胶黏剂,取以下重量份原料进行搅拌预分散,然后进行研磨分散值得胶黏剂;乳液100份,填料2~8份,固化剂4~12份,去离子水5~20份,氨水(2:1)0.5~3份,步骤三、制备纯胶膜:预先准备好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将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过隧道炉干燥,梯度升温70℃至130℃,干燥2~4min,然后将胶黏剂的另一面与第二离型膜进行热压合,收卷即得纯胶膜。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搅拌乳化,搅拌均匀后加入引发近,使得聚合反应更易进行,制得核相预乳化液和壳相预乳化液后,值得注意的是,将核相预乳化液和壳相预乳化液分开制备的好处在于,一是制备的量少使得搅拌乳化预乳化更加充分,也能更好的进行聚合,二是可以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通过先滴加核相乳化液,使其里面的单体充分聚合,然后在慢慢加入壳相,控制总加料时间,使其能够充分进行聚合,主要原理即核壳结构采用原位聚合,首先合成核相粒子,再加入壳相预乳化液,壳相预乳化液在核相粒子表面吸附着,并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继续发生聚合反应,接枝在核相粒子表面逐渐形成壳层,得到核壳结构乳液,将值得的核壳结构的乳液制备成胶黏剂从而制得纯胶膜。当采用低Tg(玻璃化转变温度)体系作为核相,高Tg体系作为壳相制备所得的乳液合成胶黏剂,得到剥离强度高、耐热性好的低粘纯胶膜;当采用高Tg体系作为核相,低Tg体系作为相层制备所得的乳液合成胶黏剂,得到剥离强度高、耐热性好的高粘纯胶膜,通过调整软单体和硬单体比例,制备高Tg和低Tg体系的核相和/或壳相。
[0009]正是由于核壳结构的存在,制得的纯胶膜既能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很好的结合了纯胶膜的初粘性好、剥离强度高以及耐热性高的优点,利于市场推广,满足市场需求。
[0010]可选的,所述核相预乳化液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占核相预乳化液的0.1%~1%。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核相预乳化液加入交联剂,使其在单体发生聚合时进入大分子结构链中,使得聚合后的大分子更加紧密,能够提升纯胶膜的耐热性,而且不影响初粘性和剥离强度。
[0012]可选的,所述壳相预乳化液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占壳相预乳化液的0.1%~1%。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壳相预乳化液加入交联剂,使其在单体发生聚合时进入大分子结构链中,使得聚合后的大分子更加紧密,能够提升纯胶膜的耐热性,而且不影响初粘性和剥离强度。
[0014]可选的,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和/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均是在上述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在聚合时进入大分子结构链内,称为内交联,可以提高交联密度和耐热性;另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可提供第二阶段有效的双功能基交联,具有很好的抗冲击强度、粘合力、硬度和低缩水性。
[0016]可选的,所述核相预乳化液与壳相预乳化液的用量比值为1:9至9:1。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核相预乳化液和壳相预乳化液的用量比,来控制纯胶膜的初粘性的高低,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当壳相在整个具有核壳结构的乳化液的占比大于等于30%时,纯胶膜的初粘性的高低有壳相中的主要由硬单体和软单体比值决定,当占比小于30%时,核相中单体用量会影响初粘性。
[0018]可选的,所述硬单体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单体、软单体和功能单体为乳液的主要原料,其中硬单体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能够提高纯胶膜的硬度和拉伸强度,软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给纯胶膜带来了一定的的柔韧性和延伸性;软单体和硬单体的结合作用叠加,使得纯胶膜的综合性能提升,另外功能单体因其具有耐水或耐溶剂性能,提高了纯胶膜的粘接强度及稳定性,对于制备过程中来说,功能单体为后续加入固化剂使其硬化提供了交联点,另外也便于后续加氨水增加黏稠性制备胶黏剂。
[0020]可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为无机引发剂,因其能溶于水,对于乳液和水溶液的聚合的作用十分明显,利于各类单体的完全聚合,形成稳定的乳液,从而制得高性能的纯胶膜。
[0022]可选的,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取以下重量份原料进行搅拌乳化,得核相预乳化液硬单体5~30份,软单体15~50份,功能单体1~5份,引发剂0.1~1份,乳化剂0.2~1份,去离子水20~120份,同样的,取(1)中各原料重量份进行搅拌乳化,得壳相预乳化液;取5~35份核相预乳化液和10~50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搅拌,升温至80~83℃进行反应,反应直至冷凝器无回流,控制温度恒定开始滴加剩余核相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逐步升温至84~86℃并保持温度不变反应20~30min;开始滴加壳相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保持温度不变反应20~40min,再加入0.1~0.5份引发剂升温至86~90℃继续反应90~12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氨水(2:1)进行中和反应20~40min;过滤即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步骤二、制备胶黏剂,取以下重量份原料进行搅拌预分散,然后进行研磨分散值得胶黏剂;乳液100份,填料2~8份,固化剂4~12份,去离子水5~20份,氨水(2:1)0.5~3份,步骤三、制备纯胶膜:预先准备好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将胶黏剂均匀涂布在第一离型膜上,过隧道炉干燥,梯度升温70℃至130℃,干燥2~4min,然后将胶黏剂的另一面与第二离型膜进行热压合,收卷即得纯胶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相预乳化液还包括交联剂,所述交联剂占核相预乳化液的0.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纯胶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彪黄俊明李泽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泰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