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改进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95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OLED器件包含衬底,置于衬底之上的阳极和阴极,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中包括发光层,发光层中包括至少两种基质材料,这两种有机材料互为同分异构体或为同系物或为类似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最佳发光效率和色度的蓝色OLED器件。可采用双源混蒸的方法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器件发光层中各组分的基质材料。器件发光层中基质材料的组合可以直接作为发光材料,也可以掺杂染料而发光,因其还具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能力,也可以作为器件中的载流子传输材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说涉及用于改进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层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对平板显示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新出现的三种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阴极射线管和液晶显示器的不足。其中,OLED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视角宽、颜色丰富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OLED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耗低,其响应速度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势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87年,柯达公司的C.W.Tang等人(C.W.Tang,S.A.Vanslyke,Appl.Phys.Lett.,1987,51,913)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材料,得到了驱动电压低于10V,器件亮度超过1000cd/m2,寿命大于100小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显示出了它潜在的实用价值。OLED发光的机理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正负两极注入后在有机材料中迁移、复合并衰减而产生发光。O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含衬底,置于衬底之上的阳极和阴极,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中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发光层中包括至少两种基质材料,这两种有机材料互为同分异构体或为同系物或为类似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含衬底,置于衬底之上的阳极和阴极,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中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发光层中包括至少两种基质材料,这两种有机材料互为同分异构体或为同系物或为类似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基质材料选自蒽类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基质材料分别选自2,3,6,7-四甲基-9,10-二(1-萘基)蒽、2,3,6,7-四甲基-9,10-二(2-萘基)蒽、9,10-二(1-萘基)蒽、9,10-二(2-萘基)蒽、2-叔丁基-9,10-二(1-萘基)蒽、2-叔丁基-9,10-二(2-萘基)蒽。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基质材料选自三苯胺类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基质材料分别选自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N,N’-二苯基-N,N’-双(间甲基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勇王立铎阚莹段炼雷钢铁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