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97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成,它包括前横梁、前纵梁、前门形梁、前侧梁、前侧竖梁、前上摇臂座、前下摇臂座、前U形梁、前底纵梁、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般水陆两栖车的车架总成,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翻滚性能、且适合6x6系列水陆两栖车的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制造的水陆两用车一般均借用越野车的车架底盘,这种车架虽可使车辆获得较好的陆地通过性,并具有较好的防碰撞能力,但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普通越野车的车架难以对其改造,无法满足车辆水面浮渡时所有车轮均可向上折叠提升的特殊要求,因而显著地增加车辆水面运行的水阻力;二是车体完成涉水密封后整备质量显著增重,车辆的水上行驶阻力也随之成倍增加。上述两种情况导致车辆水面运行时速显著降低,能耗大幅上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整车的综合性能。
[0003]专利号为ZL201710300573.X,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多轮式两栖车车架总成”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多轮式两栖车车架总成由上框架、中框架、门形框、上横梁、引擎盖框、上纵梁、边竖梁、上撑梁、下撑梁、轮毂座总成1、前U 形梁、下纵梁、后U形梁、边纵梁和后竖梁等部件有序装配焊接而成,具有较好的抗碰撞性能、可大幅提升车辆的抗翻滚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开发多轮式或履带式水陆两用车艇的迫切需要。
[0004]专利号为ZL201710297731.0,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承载式车架总成”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该种承载式车架总成由前盖框、面板框、1
#
门形框、2
#
门形框、前下纵梁、U形横梁、门框梁、钩形梁、上纵梁、下纵梁、后横梁、前横梁、发动机吊装座、中纵梁、转臂座、减震器座、角形杠、摇臂座总成、纵杠和空桨座等部件有序装配焊接而成,具有较好的抗碰撞性能、可大幅提升车辆的抗翻滚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开发多轮式水陆两用车艇的迫切需要。
[0005]专利号为ZL201710967449.9,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水陆两栖吉普车的车架总成”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该种水陆两栖吉普车的车架总成由环形梁、前门形梁、后门形梁、中U形梁、前U形梁、前角梁、后角梁、后U形梁、中底梁、前底梁、后底梁、加强板和车身座等部件有序装配焊接而成,具有较好的抗碰撞性能、可大幅提升车辆的抗翻滚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开发多种水陆两用车艇的迫切需要。
[0006]上述专利技术专利虽均涉及到水陆两栖车专用的车架总成,但均未提及将“车架总成”与“防滚架总成”合并设装的技术方案;且用上述车架总成装配的两栖车,均需要“对车体进行密封才可使车辆实现水面运行”;也无法在船体内的底部装配“浮力装置”、在车辆的后下部装配“水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安全防护性能,能便捷装配多种浮力装置和水翼装置,能较好地适应发动机中置和后置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海水腐蚀和耐酸碱氧化性能,且完全符合整车轻量化的要求,能更好满足开发多种应急救援两栖车迫切需要的“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
成”。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各组成构件有序装配焊接成一个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成整体。
[0009]本专利技术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
[0010]一种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成,它包括前横梁1、前纵梁2、前门形梁3、前侧梁4、前侧竖梁5、前上摇臂座6、前下摇臂座7、前U形梁8、前底纵梁9、1
#
横梁10、边纵梁11、门形梁12、中纵梁13、2
#
横梁14、中底纵梁15、后U形梁16、连杆17、船体连接板18、后围梁19、门杠20、后门形梁21、后纵梁22、后侧竖梁23、后上摇臂座24、后下摇臂座25、侧杠26、后底纵梁27、喷泵安装座28、后竖梁29、油缸臂30、横梁31、后横梁32、摆臂座33、动力安装架34、防滚框架51、防滚纵梁52、防滚U形梁53、前支撑梁54、后支撑梁55和连接座56。
[0011]其中,(两)前纵梁2分别与前横梁1和1
#
横梁10有序连接。
[0012]前门形梁3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有序连接。
[0013](两)前侧梁4的两端分别与前门形梁3和门形梁12有序连接。
[0014](两)前侧竖梁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前侧梁4和前纵梁2有序连接。
[0015](两)前上摇臂座6分别有序焊接在前侧竖梁5的预设位置上。
[0016](四)前下摇臂座7分别有序焊接在前纵梁2的预设位置上。
[0017]前U形梁8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前纵梁2下方的预设位置上,在前U形梁8上有序设装有前差速器座8a。
[0018]前底纵梁9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和前U形梁8有序连接。
[0019]1#
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两)边纵梁11有序连接。
[0020](两)边纵梁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纵梁2和后纵梁22有序连接。
[0021]门形梁12的两端与(两)边纵梁11有序连接。
[0022](两)中纵梁13的两端分别与1
#
横梁10和2
#
横梁14有序连接。
[0023]2#
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两)边纵梁11有序连接。
[0024]中底纵梁1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U形梁8和后U形梁16有序连接。
[0025]后U形梁1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后纵梁22下方的预设位置上,在后U形梁16上有序设装有后差速器座16a。
[0026](若干)连杆17的两端分别与边纵梁11和(若干)船体连接板18有序连接。
[0027](在位于车架两侧的各)船体连接板18上有序开设有销轴孔18a。
[0028]后围梁19的两端有序焊接在(两)边纵梁11的预设位置上。
[0029](两)门杠2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门形梁12 和后围梁19的预设位置上。
[0030]在(两)门杠20的预设位置上分别设装有液压减震器座 20a。
[0031]后门形梁21的两端有序焊接在后围梁19后方的预设位置上。
[0032](两)后纵梁22的两端分别与2
#
横梁14和后横梁32有序连接。
[0033](两)后侧竖梁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后门形梁21和后纵梁22有序连接。
[0034](两)后上摇臂座24分别有序焊接在后侧竖梁23的预设位置上。
[0035](四)后下摇臂座25分别有序焊接在后纵梁22的预设位置上。
[0036](两)侧杠2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后纵梁22外下侧的预设位置上,在侧杠26上有序设装有(两)铰链座26a和转轴座26b。
[0037]后底纵梁27的两端分别与后U形梁16和后横梁32有序连接。
[0038](四)喷泵安装座28的两端分别与横梁31和后横梁32有序连接。
[0039]横梁31的两端有序焊接在(两)后纵梁22内侧的预设位置上。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x6两栖救援车的车架总成,它包括前横梁(1)、前纵梁(2)、前门形梁(3)、前侧梁(4)、前侧竖梁(5)、前上摇臂座(6)、前下摇臂座(7)、前U形梁(8)、前底纵梁(9)、1
#
横梁(10)、边纵梁(11)、门形梁(12)、中纵梁(13)、2
#
横梁(14)、中底纵梁(15)、后U形梁(16)、连杆(17)、船体连接板(18)、后围梁(19)、门杠(20)、后门形梁(21)、后纵梁(22)、后侧竖梁(23)、后上摇臂座(24)、后下摇臂座(25)、侧杠(26)、后底纵梁(27)、喷泵安装座(28)、后竖梁(29)、油缸臂(30)、横梁(31)、后横梁(32)、摆臂座(33)、动力安装架(34)、防滚框架(51)、防滚纵梁(52)、防滚U形梁(53)、前支撑梁(54)、后支撑梁(55)和连接座(56);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前纵梁(2)分别与前横梁(1)和1
#
横梁(10)有序连接;前门形梁(3)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有序连接;两所述前侧梁(4)的两端分别与前门形梁(3)和门形梁(12)有序连接;两所述前侧竖梁(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前侧梁(4)和前纵梁(2)有序连接;两所述前上摇臂座(6)分别有序焊接在前侧竖梁(5)的预设位置上;四所述前下摇臂座(7)分别有序焊接在前纵梁(2)的预设位置上;前U形梁(8)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所述前纵梁(2)下方的预设位置上,在前U形梁(8)上有序设装有前差速器座(8a);前底纵梁(9)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和前U形梁(8)有序连接;1
#
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边纵梁(11)有序连接;两所述边纵梁(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纵梁(2)和后纵梁(22)有序连接;门形梁(12)的两端与两所述边纵梁(11)有序连接;两所述中纵梁(13)的两端分别与1
#
横梁(10)和2
#
横梁(14)有序连接;2
#
横梁(14)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边纵梁(11)有序连接;中底纵梁(1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U形梁(8)和后U形梁(16)有序连接;后U形梁(1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所述后纵梁(22)下方的预设位置上,在后U形梁(16)上有序设装有后差速器座(16a);若干所述连杆(17)的两端分别与边纵梁(11)和若干所述船体连接板(18)有序连接;在位于车架两侧的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