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器件,特别是用含有极性基团或离子性基团的强极性组分的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注入层的有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自1977年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发现聚乙炔导电以来,这种被称为“第四代高分子”材料的共轭聚合物以其突出的光电性能吸引了众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共轭聚合物是一类沿着分子链有大π键的聚合物。共轭聚合物的主链一般由C-C单键和双键交替联结而成,聚合单元是CH。其中的碳原子的电子轨道采取的是sp2杂化,形成的三个共平面夹角是120°的杂化轨道。这些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轨道键合构成平面型的聚乙炔框架,剩下的未成键p轨道与这一平面相垂直,它们互相重叠,形成长程的π共轭体系,类似于一维的碱金属体系。根据分子学和量子学的计算,当反式聚乙炔的大π键达到8个以上碳原子链长时即具有电子导电性,但是这种长链共轭体系不稳定,会发生Peierls相变导致能带分裂,是原有的p电子形成两个亚带,即成键π轨道构成价带,反键π*轨道构成的导带以及成键与反键轨道间的能隙构成的禁带。由于π电子的离域化较强,因而可以产生稳定的激发、自由迁徙的载流子,使得共轭聚合物表现出导电的特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由阴极(1)、发光层(2)、空穴注入层(3)、阳极(4)、衬底(5)依次层叠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阴极(1)与发光层(2)之间设一电子注入层(6),所述电子注入层采用含有极性基团或离子性基团的极性单元的共轭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极性基团或离子性基团的极性单元的共轭聚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n1=1,2,3….;n2,n3=0,1,2……;其中A为含有极性基团或离子性基团的极性组分,具有如下其中一种或多种结构的组合聚芴 其中R1,R2为带有胺基、季铵盐基、腈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的侧链;n=1,2,3……;聚对苯 其中R1,R2为带有胺基、季铵盐基、腈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侧链;n=1,2,3……;聚对苯乙炔 其中R1,R2为带有胺基、季铵盐基、腈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的侧链;n=1,2,3……;聚SPIRO-对苯 其中R1,R2为带有胺基、季铵盐基、腈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的侧链;n=1,2,3……;聚对苯撑乙炔 其中R1,R2为带有胺基、季铵盐基、腈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的侧链;n=1,2,3……;聚咔唑 其中R1为带有胺基、季铵盐基、腈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的侧链;n=1,2,3……;其中B为不含有极性或离子性基团的组分,具有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聚芴 其中R3,R4为H,C1-C20的烷基;n=1,2,3……;聚对苯 其中R3,R4为H,C1-C20的烷基,烷氧基;n=1,2,3……;聚对苯乙炔 其中R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