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811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半导体衬底上边绝缘膜的布线区域上形成第1沟,电容区域上形成宽度比第1沟宽的第2沟。而且,淀积第1导体膜使其完全填埋第1沟,填埋第2沟到中途。进而,淀积电容绝缘膜使其填埋到第2沟的中途,其上淀积第2导体膜完全填埋第2沟。研磨第2导体膜、电容绝缘膜和第1导体膜的叠层膜直到绝缘膜露出,给第1沟内埋入由第1导体膜形成的布线和给第2沟内埋入由第1导体膜、电容绝缘膜和第2导体膜构成的电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特别是关于具有埋入布线构造的。
技术介绍
一般地说,现有进行半导体集成电路元件间连接的金属布线,是用光刻和各向异性蚀刻法,把绝缘膜上成膜的Al等金属膜制成图形来形成。然而,因为伴随元件微细化而使布线的线条/间隔微细化,把绝缘膜埋入形成图形的布线间隔也不断困难起来。于是,现在已经采用,在绝缘膜上加工布线沟,用电镀法把Cu等埋入到该布线沟内的镶嵌法,代替现有Al布线的形成方法。并且,集成电路内需要很大容量时,也在绝缘膜上的布线区域内,进行形成由金属(M)/绝缘膜(I)/金属(M)的叠层构造而成的MIM电容器而不用现有的硅/绝缘膜/硅形成的电容器。这时,与布线同时形成MIM电容的电极是理想的。图13~图16表示与用镶嵌法的Cu布线同时形成MIM电容的工序例。作为利用这样的工序例,例如,有特开2001-36010号公报上记载的技术。如图13所示,在硅衬底1上边形成的绝缘膜2上,用各向异性蚀刻法,与布线沟3a同时在电容区域形成沟3b。而且,在图未示出的阻挡金属层形成后,用镀铜法,如图14所示与布线4a同时分别形成电容下部电极4b,分别埋入沟3a、3b内,进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在该半导体衬底上边形成的绝缘膜;和在将该绝缘膜上形成的接触部作为宽度宽的布线沟中,平坦地埋入的布线;上述布线,至少在上述接触部中,由第1导体膜和覆盖其上面的一部分的 第2导体膜的叠层结构构成,在上述接触部以外,仅由上述第1导体膜构成,并且,上述接触部的中央部的上述第2导体膜的上面与上述接触部以外的上述第1导体膜的上面高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9-12 276987/2001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在该半导体衬底上边形成的绝缘膜;和在将该绝缘膜上形成的接触部作为宽度宽的布线沟中,平坦地埋入的布线;上述布线,至少在上述接触部中,由第1导体膜和覆盖其上面的一部分的第2导体膜的叠层结构构成,在上述接触部以外,仅由上述第1导体膜构成,并且,上述接触部的中央部的上述第2导体膜的上面与上述接触部以外的上述第1导体膜的上面高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与上述接触部连接的导体膜埋入的孔的直径比上述第2导体膜的宽度要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上述接触部的上述第1导体膜剖面为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上述第1导体膜是Cu膜,上述第2导体膜是从Ti、TiN、Ta、TaN、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和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