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992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涉及齿轮轴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杆套、通油组件、两个内圈和外圈,内圈的外壁设置有挡油组件,外圈的内壁安装有导热板,外圈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固定杆、挡油套和漏油孔,当内圈不停地转动时,内圈会带动环形槽和出油孔转动,当出油孔转动至与漏油孔相对齐时,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则会经出油孔和漏油孔流至内圈和外圈之间,而出油孔与漏油孔没有对齐时,润滑油则被挡油套挡住而无法流入至内圈和外圈之间,从而使润滑油每隔一小段时间才会流出,避免了大量的润滑油积留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且可防止润滑油从内圈和外圈之间流至它处,进而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进而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进而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轴领域,具体为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

技术介绍

[0002]齿轮轴指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根据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可以分为曲轴和直轴两类;根据轴的承载情况,又可分为: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是机械中最常见的轴,如各种减速器中的轴等。
[0003]根据公开号为CN2109200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该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油嘴、环形槽、通槽配合使用,方便向环形槽中添加润滑油,提高第二轴承的流畅度;但由于油嘴和环形槽没有封堵结构,导致油嘴内的润滑油会一直通过环形槽流入至第二轴承内部,使得大量的润滑油积留在第二轴承内,而当轴承内圈不停转动时,可能会致使部分润滑油从第二轴承内流出,进而造成了润滑油的浪费;同时由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内部的滚珠不停的在转动,导致轴承内部会因滚珠摩擦而产生较多的热量,且由于内圈一直转动,其表面的热量很容易散出,而外圈因没有转动导致其内壁的热量难以快速散出,长时间下来会影响轴承的使用效果,且可能会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以解决向轴承内部加入的润滑油易流出进而造成浪费与轴承转动时其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且难以快速散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包括杆套、通油组件、两个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外壁设置有挡油组件,所述外圈的内壁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外圈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所述通油组件设置于内圈的内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设置有散热孔和导热板,便于外圈内壁处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出,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散热效率,而挡油组件可阻挡润滑油随意流入至轴承内部,且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0007]进一步的,所述杆套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杆,所述第一齿轮轴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杆,两个所述内圈分别套接于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的外表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杆套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轴杆转动,第一齿轮轴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轴杆转动,而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转动时带动内圈转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挡油组件包括有环形槽和设置于外圈两侧的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之间固定有挡油套,所述挡油套位于环形槽的内部,所述挡油套的内部开设有漏油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可固定住挡油套,防止挡油套随内圈转动,同时内圈内部的润滑油可通过漏油孔流入至内圈和外圈之间,以便对滚珠、内圈和外圈进行润滑。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挡油套的厚度与环形槽的深度相同,所述挡油套的长度小于环形
槽的长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油套可挡住环形槽内部的润滑油,避免润滑油一直流入至内圈和外圈的内部,从而防止大量润滑油积留在内圈和外圈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通油组件包括有注油孔和储油腔,所述内圈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内圈的内部下方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和注油孔均与储油腔相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拆装内圈,同时方便使用者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加入至储油腔内部,而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可通过出油孔排出。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塞底部位于注油孔的内部,所述密封塞与注油孔相适配,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安装有拉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通过拉环将密封塞从注油孔内取出或将密封塞塞入至注油孔内部,且密封塞可提高储油腔的密封性,防止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随意流出。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的外表面一侧均套接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均采用碳素钢材料制作而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转动时能够带动齿轮转动,且由于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均采用碳素钢材料制作而成,可以提高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的强度和抗压性能,并提高第一齿轮轴杆和第二齿轮轴杆的使用寿命。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固定杆、挡油套和漏油孔,当内圈不停地转动时,内圈会带动环形槽和出油孔转动,当出油孔转动至与漏油孔相对齐时,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则会经出油孔和漏油孔流至内圈和外圈之间,而出油孔与漏油孔没有对齐时,润滑油则被挡油套挡住而无法流入至内圈和外圈之间,从而使润滑油每隔一小段时间才会流出,避免了大量的润滑油积留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且可防止润滑油从内圈和外圈之间流至它处,进而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0021]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导热板和散热孔,当外圈内壁处产生大量的热量时,导热板会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孔处,而热量则经散热孔散出,从而提高了对外圈内壁的散热效率,防止热量积聚在外圈内壁的周围,且同时提高了外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杆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杆套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齿轮轴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内圈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内圈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杆套;2、齿轮圈;3、齿轮;4、第一齿轮轴杆;5、挡油组件;501、固定杆;502、挡油套;503、环形槽;504、漏油孔;6、内圈;7、外圈;8、通油组件;801、密封塞;802、注油孔;803、储油腔;804、出油孔;9、滚珠;10、第二齿轮轴杆;11、导热板;12、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0]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如图1

5所示,包括杆套1、通油组件8、两个内圈6和外圈7,内圈6的外壁设置有挡油组件5,外圈7的内壁安装有导热板11,外圈7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2,便于外圈7内壁处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出,进而提高了对轴承的散热效率;杆套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杆4,第一齿轮轴杆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杆10,两个内圈6分别套接于第一齿轮轴杆4和第二齿轮轴杆10的外表面,可使杆套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轴杆4转动,第一齿轮轴杆4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轴杆10转动,而第一齿轮轴杆4和第二齿轮轴杆10转动时带动内圈6转动;内圈6和外圈7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9,便于内圈6转动,通油组件8设置于内圈6的内部,第一齿轮轴杆4和第二齿轮轴杆10的外表面一侧均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包括杆套(1)、通油组件(8)、两个内圈(6)和外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6)的外壁设置有挡油组件(5),所述外圈(7)的内壁安装有导热板(11),所述外圈(7)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2),所述内圈(6)和外圈(7)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9),所述通油组件(8)设置于内圈(6)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套(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杆(4),所述第一齿轮轴杆(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杆(10),两个所述内圈(6)分别套接于第一齿轮轴杆(4)和第二齿轮轴杆(10)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动流畅的齿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组件(5)包括有环形槽(503)和设置于外圈(7)两侧的固定杆(501),多个所述固定杆(501)之间固定有挡油套(502),所述挡油套(502)位于环形槽(503)的内部,所述挡油套(502)的内部开设有漏油孔(504)。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秀陈利玲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技赢精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