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98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通过在平衡车的车体内增设一体式结构的通轴,增强平衡车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的连接强度,提高平衡车的承重量,避免出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的连接处变形的情况,保证平衡车的安全运行;将控制系统从车体内移出;其中,控制电路板安装在车轮上,与车轮形成模块化结构,使用时可直接将模块化的平衡车车轮与车体组装并电连接,简化安装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将检测电路板独立出来,所述检测电路板及其上的姿势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上壳的上表面,距离人的脚部更近,可以检测到人脚原始的操控变化,使得车体的倾斜检测更加真实地反应人体的操控,从而使平衡车达到驾驶者预期的操控目的。控目的。控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涉及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两轮平衡车这几年发展比较迅速,其包括早期的纯机械式平衡车,以及后面发展起来的电动平衡车,其既可用于运动比赛,也可以用于休闲娱乐,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电动平衡车需要控制系统对平衡车的启动、运行速度、行进方向等进行控制,而现有大部分两轮电动平衡车的控制系统全部位于平衡车壳体内,使得平衡车的安装步骤繁琐,无法实现模块化快速安装,平衡车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现有的电动平衡车存在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无法承载较大体重的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平衡车安装步骤繁琐、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包括车轮、车体和控制系统,所述车体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车轮包括与所述第一车体对应连接的第一车轮和与所述第二车体对应连接的第二车轮,
[0006]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中,并与所述第一车轮的第一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通轴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中,并与所述第二车轮的第二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通轴转动连接;
[0007]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和检测电路板,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设有姿势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或所述第二车轮上,所述检测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检测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车体上设有平衡车开关,所述平衡车开关与所述检测电路板电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电路板安装槽,所述检测电路板沉设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中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还设有站人检测开关,
[0010]所述车体包括踏板,所述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上壳的上表面,位于所述上壳上的站人检测开关位于所述踏板和所述上壳之间,且与所述踏板下表面的触发件对应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均设有踏板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安装槽位于所述踏板安装槽中;所述踏板安装槽中设有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踏板的内表面,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孔相抵。
[0012]优选地,所述踏板的内表面设有弹簧连接柱,所述弹簧连接柱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位置对应,且所述弹簧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直径。
[0013]优选地,所述踏板的内表面均设有活动连接柱,所述踏板安装槽中设有活动安装孔;所述活动连接柱包括连接活动部和卡头,所述卡头位于所述活动安装孔的下方,且所述卡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动安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活动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动安装孔的直径,相对所述活动安装孔上下移动。
[0014]优选地,所述踏板的内表面均设有密封沿,所述密封沿的形状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的形状适配;所述密封沿的长度大于所述踏板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密封沿伸入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并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的侧壁紧密配合。
[0015]优选地,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轮毂、定子、转子和电机轴,所述轮毂单侧开口,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轮毂的开口处设有内端盖,所述内端盖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轴横穿所述轮毂并从所述内端盖一侧穿出,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电机轴上;
[0016]所述轮毂的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外侧设有外端盖,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轮毂之间;或者
[0017]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或者
[0018]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内端盖靠近所述车体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电机轴的穿出端上。
[0019]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座和固定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中间设有与所述电机轴适配的第一扁口槽,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相对静止,并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
[0020]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轮毂之间时,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扁口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凸部上;所述电机轴的外端设有扁状的横向部和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轮毂端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扁口槽与所述横向部套接,并在所述固定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台阶相抵,与所述轮毂的端面保持距离。
[0021]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环绕所述第一凸部设置,朝向所述轮毂方向凹陷,圆环形的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
[0022]优选地,所述电机轴上设有过线通孔,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线束通过所述过线通孔进入所述车体内。
[0023]优选地,所述外端盖与所述轮毂的外侧端面可拆卸连接,覆盖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轮毂的外侧端面之间还设有发光灯带,所述外端盖上设有透光部,与所述发光灯带对应。
[0024]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板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时,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定子与所述内端盖之间,靠近所述车体设置;
[0025]所述电机轴靠近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扁口结构,所述扁口结构的起始端靠近所述定子,所述扁口结构的起始端设有第二台阶,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扁口槽与所述扁口结构套接,并在所述固定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台阶相抵,与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保持间隙。
[0026]优选地,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内端盖一面设有抵靠边,所述抵靠边环绕所述第一扁口槽,所述电机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抵靠边相抵,所述内端
盖上设有第二轴承容纳槽,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容纳槽中。
[0027]优选地,所述电机轴上设有过线通孔和第一入孔,所述第一入孔靠近所述定子;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定子的一面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线束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从所述第一入孔进入所述过线通孔,从而穿入所述车体。
[0028]优选地,所述内端盖朝向所述轮毂的一面设有电路板容纳腔,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路板容纳腔中,且所述控制电路板朝向所述内端盖设置。
[0029]优选地,所述定子外侧设有发光灯带,所述外端盖与所述轮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端盖上设有透光部,与所述发光灯带对应。
[0030]优选地,当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内端盖靠近所述车体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电机轴的穿出端上时,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固定盖,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盖和所述固定座之间。
[0031]优选地,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内端盖的外壁形成第二容纳腔,容纳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内端盖的外壁上设有旋转槽,所述固定盖朝向所述内端盖的一面设有第二环形侧板,所述第二环形侧板和所述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通轴平衡车,包括车轮、车体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车轮包括与所述第一车体对应连接的第一车轮和与所述第二车体对应连接的第二车轮,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中,并与所述第一车轮的第一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通轴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中,并与所述第二车轮的第二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通轴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和检测电路板,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设有姿势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或所述第二车轮上,所述检测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检测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车体上设有平衡车开关,所述平衡车开关与所述检测电路板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有电路板安装槽,所述检测电路板沉设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中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还设有站人检测开关,所述车体包括踏板,所述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上壳的上表面,位于所述上壳上的站人检测开关位于所述踏板和所述上壳之间,且与所述踏板下表面的触发件对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均设有踏板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安装槽位于所述踏板安装槽中;所述踏板安装槽中设有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踏板的内表面,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孔相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内表面设有弹簧连接柱,所述弹簧连接柱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位置对应,且所述弹簧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直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内表面均设有活动连接柱,所述踏板安装槽中设有活动安装孔;所述活动连接柱包括连接活动部和卡头,所述卡头位于所述活动安装孔的下方,且所述卡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动安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活动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动安装孔的直径,相对所述活动安装孔上下移动。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内表面均设有密封沿,所述密封沿的形状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的形状适配;所述密封沿的长度大于所述踏板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密封沿伸入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并与所述电路板安装槽的侧壁紧密配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轮毂、定子、转子和电机轴,所述轮毂单侧开口,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轮毂的开口处设有内端盖,所述内端盖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轴横穿所述轮毂并从所述内端盖一侧穿出,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轮毂的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外侧设有外端盖,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轮毂之间;或者
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或者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内端盖靠近所述车体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电机轴的穿出端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座和固定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中间设有与所述电机轴适配的第一扁口槽,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相对静止,并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轮毂之间时,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扁口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凸部上;所述电机轴的外端设有扁状的横向部和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轮毂端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一扁口槽与所述横向部套接,并在所述固定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台阶相抵,与所述轮毂的端面保持距离。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环绕所述第一凸部设置,朝向所述轮毂方向凹陷,圆环形的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凹部。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上设有过线通孔,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线束通过所述过线通孔进入所述车体内。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轮通轴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盖与所述轮毂的外侧端面可拆卸连接,覆盖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外端盖和所述轮毂的外侧端面之间还设有发光灯带,所述外端盖上设有透光部,与所述发光灯带对应。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小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