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25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包括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安装部,所述控制器通过安装部固定在车轮的电机轴的穿出端上;所述电机轴与平衡车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若干朝向所述车体的接线插口,用于控制器与车体内的部件连接。其优点在于,将控制器与平衡车车轮模块化,解决了现有平衡车安装步骤繁琐的问题;同时,在控制器上设置接线插口,方便其与车体内的部件快速接线,提高组装效率。提高组装效率。提高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两轮平衡车这几年发展比较迅速,其包括早期的纯机械式平衡车,以及后面发展起来的电动平衡车,其既可用于运动比赛,也可以用于休闲娱乐,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电动平衡车需要控制器对平衡车的启动、运行速度、行进方向等进行控制。而现有大部分两轮电动平衡车的控制器全部位于平衡车壳体内,使得平衡车的安装步骤繁琐,无法实现模块化快速安装,平衡车的生产成本较高。而将控制器设置在平衡车车轮上,又会导致控制器与其他部件接线困难,增加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控制器置于平衡车车轮上,形成模块化结构,同时可利用接线插块实现快速接线。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包括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安装部,所述控制器通过安装部固定在车轮的电机轴的穿出端上;所述电机轴与平衡车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若干朝向所述车体的接线插口,用于控制器与车体内的部件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座,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的穿出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固定盖,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固定盖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固定盖上设有若干窗口,所述接线插口与所述窗口一一对应,并穿过所述窗口并露出
[0008]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圆环形电路板,所述接线插口沿所述圆环形电路板的边缘弧形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接线插口露出于所述车体内,所述车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上设有电机轴固定座,所述接线插口与所述电机轴固定座错位分布。
[0010]优选地,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的内侧设有线束卡扣,用于梳理与所述接线插口连接的线束;至少一个所述线束卡扣位于所述电机轴固定座的侧边。
[0011]优选地,所述线束卡扣包括固定部和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电机轴固定座的侧壁相对间隔设置,具有供线束进入的开口。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为圆盘形,所述控制器为圆环形电路板,所述固定座靠近边沿的位置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控制器上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固定盖上设有第一紧固柱,所述第一紧固柱位于所述固定盖的内壁上,且朝向所述固定座突出,第一紧固柱上设有第三紧固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一紧固孔,将所述固定盖和
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0013]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为长条形,中心设有扁口结构,用于所述电机轴的穿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为圆环形电路板;所述固定座的两端为圆弧面,与所述控制器的内侧面相适配,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控制器的内侧面卡接固定。
[0014]优选地,位于固定座两端的所述圆弧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与所述圆环形电路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圆环形电路板的内侧设有缺口和挡台,两个所述缺口相对设置,之间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所述固定座嵌入所述缺口后转动使所述圆环形电路板的内侧边沿卡入所述卡槽,持续转动直至与所述挡台相抵。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将平衡车的控制器组件设置在平衡车车轮上,用于控制平衡车的运行,将控制器从平衡车车体内取出,有利于缩小平衡车的车体结构,使其更加紧凑,满足平衡车小巧、方便携带的使用要求,将控制器与平衡车车轮模块化,解决了现有平衡车安装步骤繁琐的问题;同时,在控制器上设置接线插口,方便其与车体内的部件快速接线,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车车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一中控制器与电机轴的连接方式。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盖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三的固定盖的结构。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端盖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中的内端盖的外侧壁的结构。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车车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二中固定座与控制器的结构。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二中固定座的另一面的结构。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车车轮与车体壳体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四中的平衡车车轮。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端盖、固定座和控制器的内侧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车车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五中内端盖、固定座、控制器、固定盖的连接方式。
[0025]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图8所示实施例与车体壳体连接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壳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的示意图,其显示了实施例六中的下壳结构。
[0030]图中:10、轮毂电机;11、电机轴;12、穿出端;121、定位槽;13、台阶;14、通孔;15、内端盖;151、旋转槽;152、第二轴承安装槽;153、轴承露出孔;154、旋转凹槽;16、第二轴承;17、第一线束;20、控制器组件;21、控制器;211、扁口结构;212、缺口;213、挡台;214、第二紧固孔;22、接线插口;23、固定座;231、第一扁口槽;232、第一凸起;233、卡槽;234、第一环形
侧板;235、第一紧固孔;24、固定盖;241、平面板;242、第二环形侧板;243、第二扁口槽;244、第二凸起;245、窗口;246、第一紧固柱;247、第三紧固孔;25、固定件;26、第一密封槽;27、凸沿;28、第二密封槽;30、车体壳体;31、上壳;311、第一侧板;32、下壳;321、第二侧板;33、安装孔;34、容纳槽;35、电机轴固定座;36、线束卡扣;361、弹片;362、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虽然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本公开还旨在涵盖替代品、修改和等同物。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对所公开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包括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安装部,所述控制器通过安装部固定在车轮的电机轴的穿出端上;所述电机轴与平衡车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若干朝向所述车体的接线插口,用于控制器与车体内的部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座,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电机轴的穿出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固定盖,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固定盖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固定盖上设有若干窗口,所述接线插口与所述窗口一一对应,并穿过所述窗口并露出。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圆环形电路板,所述接线插口沿所述圆环形电路板的边缘弧形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插口露出于所述车体内,所述车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上设有电机轴固定座,所述接线插口与所述电机轴固定座错位分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控制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的内侧设有线束卡扣,用于梳理与所述接线插口连接的线束;至少一个所述线束卡扣位于所述电机轴固定座的侧边。7.如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小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