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252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还包括通轴,通轴的第一端伸入第一车体中,通轴的第二端伸入第二车体中,第一车体与通轴转动连接,第二车体与通轴转动连接,第一车体与通轴之间设有第一复位结构,第二车体与通轴之间设有第二复位结构。其优点在于,在第一车体与通轴设置第一复位结构,在第二车体与通轴之间设置第二复位结构,不仅提供了更真实的控制脚感,还可使平衡车在不工作的状态下自动复位,操作更简单。操作更简单。操作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涉及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平衡车中的一款扭扭车,其主要通过中间的转动机构进行转动,因此,转动机构为整个平衡车的应力集中点,当平衡车的承重超过一定重量时,转动机构及与车体的连接位置容易形变,平衡车会发生内八字现象,严重影响平衡车的运行和安全性。为克服该缺陷,平衡车采用了连接车轮和转动机构的通轴结构。另外,现有平衡车为实现更好的脚感,在车体内设置复位结构,而通轴结构占据了车体内的部分空间,因此,需要重新车体的复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操作脚感灵敏,车体复位快捷。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中,所述通轴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中,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通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体与所述通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中,所述通轴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中,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通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车体与所述通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通轴之间设有第一复位结构,所述第二车体与所述通轴之间设有第二复位结构,所述第一复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复位结构均包括挤压件和复位件,所述挤压件与所述通轴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化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内的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且所述挤压件的两端对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车体内的所述复位件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且所述挤压件的两端对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内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一下壳,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上壳或所述第一下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内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盖体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和第二下壳,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上壳或所述第二下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挤压件为板状结构,两端位于所述通轴的两侧,所述弹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与所述挤压件的两端对应;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弹簧安装座,所述第一盖体中设有弹簧活动腔;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弹簧安装座,所述第二盖体中设有弹簧活动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座包括弹簧槽和弹簧安装柱,所述弹簧安装柱位于所述弹簧槽中间,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弹簧安装柱上;所述弹簧安装柱的端部与所述挤压件的挤压面之间具有间隙以限制所述第二车体或所述第一车体的转动角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通轴的两侧;所述挤压件为“工”字型板,每个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挤压件的端部对应。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复位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片,所述挤压件为块状结构,位于所述通轴的顶部或底部,与所述弹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一底座中设有弹片容纳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小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