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比如液晶显示器的背光、配电板式仪表以及指示灯类的应用中所用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色和间色。
技术介绍
传统发光二极管(下称“LED”)具有如图10A和10B中所示的装置结构。如图10A和10B中所示,该种LED器件在外壳14内包括LED基片11,受来自LED基片11的光激发而产生不同波长光的荧光材料18,以及半透明树脂17。LED基片11通过导电材料13安装在正、负电极对15,16上。为LED基片11设置导线12,用以输送电流。有如日本专利未审公开No.2004-221163和2003-179269中所披露的那样,使所注入的半透明树脂17与含二氧化硅(SiO2)的光漫射剂19混合,其中二氧化硅作为比如用以改善LED基片11发射光与荧光材料18发射光的混色成分。为了避免混色不均匀,必须使外壳中装入相同量的荧光材料,并使荧光材料能均匀地分布于其中。因而,有如日本专利未审公开No.2003-258310中所披露的那样,已经提出一种方法使用喷墨方法形成所述荧光材料层,或者使用溅射方法形成所述荧光材料层。不过,实际上,考虑到成本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器件,在外壳中包括: 发光二极管基片; 荧光材料,它受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激发而产生波长与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波长不同的光;以及 包含荧光材料的半透明树脂,其中: 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包括侧面部分、顶面部分、底面部分,以及夹在顶面部分与底面部分之间的发光层,并且 半透明树脂中的所述荧光材料在外壳底面上设置成层状形式,全部或者部分地覆盖发光二极管基片的侧面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2-28 2005-0541411.一种发光二极管器件,在外壳中包括发光二极管基片;荧光材料,它受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激发而产生波长与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波长不同的光;以及包含荧光材料的半透明树脂,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包括侧面部分、顶面部分、底面部分,以及夹在顶面部分与底面部分之间的发光层,并且半透明树脂中的所述荧光材料在外壳底面上设置成层状形式,全部或者部分地覆盖发光二极管基片的侧面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的所述侧面部分具有斜面,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朝向外壳的开口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发光层,发光二极管基片的所述斜面被设置成更靠近外壳的外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荧光材料为颗粒状,并且颗粒的尺寸选择为处于颗粒粒子尺寸中值±50%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荧光材料包括至少两种荧光材料,它们由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发射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光。6.一种发光二极管器件,在外壳中包括发光二极管基片;荧光材料,它受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激发而产生波长与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波长不同的光;以及包含荧光材料的半透明树脂,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包括侧面部分、顶面部分、底面部分,以及夹在顶面部分与底面部分之间的发光层;并且半透明树脂中的所述荧光材料设置在外壳的底面上,并且为距离底面具有均匀厚度的层状形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的侧面部分具有斜面,从而使发光二极管基片朝向外壳的开口突起。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发光层,将发光二极管基片的斜面设置得靠近外壳的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荧光材料为颗粒状,并且颗粒的尺寸选择为处于颗粒粒子尺寸中值±50%的范围内。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荧光材料包括至少两种荧光材料,它们由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发射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光。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半透明树脂中包含所述荧光材料层的厚度小于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底面部分到顶面部分的厚度,并大于从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底面部分到发光层的厚度。12.一种发光二极管器件,在外壳中包括发光二极管基片;荧光材料,它受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激发,产生波长与来自发光二极管基片的光波长不同的光;以及填充外壳的半透明树脂,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片包括侧面部分、顶面部分、底面部分,以及夹在顶面部分与底...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