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375 阅读:6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及其制法,该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的材料为Cr/Pd/Au的金属组合,其制法是在蓝宝石衬底的外延结构上蚀刻出N型氮化镓层,并在P型氮化镓层上蒸镀P型透明电极层,接着定位出P、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的图形,再在P型透明电极层、N型氮化镓层上分别依次蒸镀50~500埃的铬,300~1000埃的钯和3000~20000埃的金的金属组合,然后在氮气的气氛、温度为200~450℃和时间为5~20min的条件下对蒸镀有铬、钯和金的芯片进行电极退火,从而获得优异的欧姆接触特性,并获得较佳的热稳定性且不易氧化,从而提升二极管的可靠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 层欧姆接触电极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行为有欧姆接触和萧特基接触。对欧姆接 触而言,接触界面的电流-电压特性为线性关系,且金属与半导体间的接触阻值 比起半导体本身的阻值而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目前, 一般用来制作P、 N欧姆接触电极的金属为Ti/Al、 Cr/Pt/Au的金属组合,釆用此类金属组合完成的金属电极具有较低的特征接触阻抗,可获得优 异的欧姆接触特性。但是,釆用此类金属组合完成的金属电极的热稳定性不佳, 如此导致二极管的可靠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 层欧姆接触电极及其制法,通过选择适当功函数的金属,不仅在金属与半导体 的界面获得优异的欧姆接触特性,而且能获得较佳的热稳定性且不易氧化,如 此可使二极管整体可靠度提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其特点是,所述欧姆接 触电极的材料为Cr/Pd/Au的金属组合,在P型透明电极层、N型氮化镓层上蒸 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欧姆接触电极的材料为Cr/Pd/Au的金属组合,在P型透明电极层、N型氮化镓层上蒸镀的欧姆接触电极的第一层为铬,第二层为钯,第三层为金,所述铬的厚度大于等于50埃且小于等于500埃,所述钯的厚度大于等于300埃且小于等于1000埃,所述金的厚度大于等于3000埃且小于等于20000埃。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 欧姆接触电极的材料为Cr/Pd/Au的金属组合,在P型透明电极层、N型氮化镓 层上蒸镀的欧姆接触电极的第一层为铬,第二层为钯,第三层为金,所述铬的 厚度大于等于50埃且小于等于500埃,所述钯的厚度大于等于300埃且小于等 于1000埃,所述金的厚度大于等于3000埃且小于等于20000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铬的厚度大于等于100埃且小于等于200埃,所述钯的厚度 大于等于400埃且小于等于600埃,所述金的厚度大于等于5000埃且小于等于 10000埃。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层欧姆接触电 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铬的厚度为200埃,所述钯的厚度为600埃,所述金的 厚度为10000埃。4、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P、 N型层欧 姆接触电极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 在蓝宝石衬底上利用外延的方法形成N型氮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聪王孟源雷秀铮
申请(专利权)人:普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