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可靠电子信号传输的超大型集成电路的内连线结 构,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多孔性内连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低介电常数介电层加上铜双镶嵌内连线结构为公知的半导体工艺,用于高速和可靠电子信号传输的超大型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VLSI),特别用于集成电路的元件特征尺寸持续縮小的情 况下。当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非常小到明显降低层间/内部介电层 (inter/intra-metal layer)的电容时,会转而减少信号的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且有助于提高信号完整度(signal integrity)。多孔性低介电常数(porous low-k, PLK)介电材料面临的主要工艺障碍为如何与目前的集成电路工艺完 全相容。这些障碍包括介电常数和材料硬度难以控制、蚀刻速率难以控制、 控制时间的沟槽蚀刻工艺的蚀刻轮廓(profile)难以控制、沟槽/介层孔底部 粗糙度较差,以及抵抗化学机械研磨的材料强度较差等。上述公知的多孔性 低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的缺点会导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第一介电层,其具有第一成孔剂含量;在该第一介电层上形成第二介电层,其具有第二成孔剂含量,该第二成孔剂含量大于该第一成孔剂含量;对该第一介电层和该第二介电 层进行第一固化工艺,其中大体上去除该第一介电层的所有的成孔剂,以及去除该第二介电层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成孔剂;在该第二介电层上形成第三介电层;以及对该第一介电层、该第二介电层和该第三介电层进行第二固化工艺,其中第二固化工艺期间大 体上去除该第二介电层的所有的成孔剂。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7-1-17 11/654,4271. 一种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第一介电层,其具有第一成孔剂含量;在该第一介电层上形成第二介电层,其具有第二成孔剂含量,该第二成孔剂含量大于该第一成孔剂含量;对该第一介电层和该第二介电层进行第一固化工艺,其中大体上去除该第一介电层的所有的成孔剂,以及去除该第二介电层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成孔剂;在该第二介电层上形成第三介电层;以及对该第一介电层、该第二介电层和该第三介电层进行第二固化工艺,其中第二固化工艺期间大体上去除该第二介电层的所有的成孔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介电 层、该第二介电层和该第三介电层包括低介电常数材料。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低介电常数材料为有机介电材料,包括碳、氧或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有机介电 材料选自下列族群有机硅玻璃、多孔性甲基硅酸盐、含氢硅酸盐或其组合。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介电 层、该第二介电层和该第三介电层的形成方式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固化 工艺和第二固化工艺为紫外线热固化工艺。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孔性介电层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成孔剂选 自下列族群(x-松油烯、|3-松油烯、Y-松油烯或其组合。8. —种半导体介电层内连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振华,卢永诚,郑培仁,周家政,林耕竹,柯忠祁,包天一,郑双铭,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