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410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其采用由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调配形成的配粉胶进行配荧光粉,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第二组份的主要组成为由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基硅氧烷和乙烯基硅氧烷形成的共聚物,所述第二组份中共聚物的重量含量为94%~99%,其中二甲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84%~90%、甲基氢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4%~9%、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二极管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降低白光发光 二极管光衰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被广泛的用作指示灯、显示屏等。 白光发光二极管被誉为替代荧光灯和白炽灯的第四代照明光源。发光二极管理论寿命约100000小时,但是,从目前市场上之白光发光二极管产品来看, 其寿命远远达不到所理论的100000小时。请参阅图1所示,该图为国内某A公司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产品在25。C室 温条件下,恒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时的光衰曲线图。从该图可以 看出,在168小时时出现了 13%的光衰率,在336小时时光衰率为20% ,在 504小时时光衰率为25% , 648小时时光衰率为31 % , 1128小时时光衰率为 49%,而在2520小时时其光衰率达到了 80%。为了进一步验证该产品的光 衰状况,专利技术人对该产品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1032 小时,图2为在上述条件下的光衰曲线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在168小时时 出现了 34%的光衰率,在336小时时光衰率为45% ,在504小时时光衰率为 68%,而在1032小时时光衰率达到了 88% 。国外厂商也同样面临着光衰问题,目前国际顶级LED厂商在降低光衰方 面的努力已经使他们生产的白光LED产品在光衰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请参阅 图3所示,该图为日本日亚化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SPW500CS的白光发光 二极管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时的光衰曲 线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在168小时时出现了 3%的光衰率,在336小时时 光衰率为5%,在504小时时光衰率为8% , 648小时时光衰率为10%, 1128 小时时光衰率为12%,而在2520小时时其光衰率达到了 24%。为了进一步 验证上述型号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产品的光衰状况,专利技术人对该产品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1032小时,图4为在上述条件下的光 衰曲线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在168小时时出现了 10%的光衰率,在336小 时时光衰率为13%,在504小时时光衰率为14% ,而在1032小时时光衰率 达到了 24 % 。请参阅图5所示,该图为当今世界LED领域的另一巨头美国华刚公司生 产的型号为LC503TWN1-15Q-A1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25°C室温条件下,恒 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时的光衰曲线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在168 小时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出现了 4%的上升,在336小时时其光通量维持率仍 然保持在104%状态,在504小时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回落到103%, 648小时 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回落到101%, 1128小时时光衰率为3% ,而在2520小时 时其光衰率达到了 9%。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型号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产品的 光衰状况,专利技术人对该产品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 1032小时,图6为在上述条件下的光衰曲线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在168小 时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出现了 4%的上升,在336小时时光衰率为2%,在504 小时时光衰率为5%,而在1032小时时光衰率达到了 17%。曰亚化学和美国华刚的产品相对目前其他公司的产品在光衰方面有着明 显的优势,然而,该二厂商产品的价格都很高,是目前同类产品的很多倍, 这势必增加了 LED的使用成本,进而束缚了 LED在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因此,市场需要一种新的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以提供低光衰、 长寿命且低成本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低白光发光二 极管光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由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调配形成的配粉胶进行配焚光 粉,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为聚二曱基硅氧烷,所述第二组份的主要组成为由二 曱基硅氧烷、曱基氢基硅氧烷和乙烯基硅氧烷形成的共聚物,所述第二组份 中所述共聚物的重量含量为94% ~99%,其中二曱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84 %~90%、甲基氢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4% ~9%、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2% ~7%。所述第二组份中共聚物的重量含量优选为98%,其中二曱基硅氧烷的重 量含量优选为87%,曱基氢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优选为7% ,乙烯基硅氧烷 的重量含量优选为4%。所述第二组份中还包括r-(2, 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曱氧基硅烷(r-缩水甘油醚丙基三曱氧基硅烷),其在第二组份中的重量含量为0.5% ~3%。所述r-(2, 3 _环氧丙氧基)丙基三曱氧基硅烷(r-缩水甘油醚丙基三 甲氧基硅烷)在第二组份中的重量含量优选为1%。所述第二组份中还包括三乙氧基甲基硅氧烷,其在第二组份中的重量含 量为0.5% ~3%。所述三乙氧基曱基硅氧烷在第二组份中的重量含量优选为1%。所述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按重量1: 1比例调配。所述荧光粉、第一组份、第二组份按重量l: 3: 3比例调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 主要通过 采用由所述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调配形成的特殊的配粉胶进行配焚光粉,不 但有效地解决了白光发光二极管目前面临的高光衰问题,而且工艺简单、成 本低廉,该技术的研发成功将大力推动白光发光二极管在照明领域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同样情况下,国内某A公司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产品在25°C室温条 件下,恒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时的光衰曲线图。图2为同样情况下,国内某A公司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产品在25°C室温条 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1032小时的光衰曲线图。图3为同样情况下,日本日亚化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SPW500CS的白 光发光二才及管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时的 光衰曲线图。图4为同样情况下,日本日亚化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SPW500CS的白 光发光二才及管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1032小时的 光衰曲线图。图5为同样情况下,美国华刚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C503TWN1-15Q-A1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25 'C室温条件下,恒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 时的光衰曲线图。图6为同样情况下,美国华刚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C503TWN1-15Q-A1 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1032小 时的光衰曲线图。图7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方法而获得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流程图。图8为同样情况下,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方法而获得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25mA电流,连续测试2520小时的光衰曲线图。图9为同样情况下,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方法而获得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25。C室温条件下,恒流40mA电流,连续测试1032小时的光衰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 ,其采用由呈液态粘稠状的 第一组份、第二组份调配形成的配粉胶进行配荧光粉,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为 聚二曱基硅氧烷,所述第二组份的主要组成为由二曱基硅氧烷、曱基氢基硅 氧烷和乙烯基硅氧烷形成的共聚物(),同时还包含r-(2, 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r-缩水甘油醚丙 基三曱氧基硅烷)(分子结构式CH=CH2OCH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由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调配形成的配粉胶进行配荧光粉,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第二组份的主要组成为由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基硅氧烷和乙烯基硅氧烷形成的共聚物,所述第二组份中共聚物的重量含量为94%~99%,其中二甲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84%~90%、甲基氢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4%~9%、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由第一组份和第二组份调配形成的配粉胶进行配荧光粉,其中所述第一组份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第二组份的主要组成为由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基硅氧烷和乙烯基硅氧烷形成的共聚物,所述第二组份中共聚物的重量含量为94%~99%,其中二甲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84%~90%、甲基氢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4%~9%、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为2%~7%。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份中共聚物的重量含量优选为98%,其中二曱基硅氧烷的重量含 量优选为87%,曱基氢基硅氧烷的重量含量优选为7%,乙烯基硅氧烷的重 量含量优选为4%。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低白光发光二极管光衰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二组份中还包括r-(2, 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曱氧基硅烷(r-缩水甘油醚丙基三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贤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安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