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444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架,所述若干个支撑架顶部通过行走机构连接有横梁,横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编组钢筋取放的抓取机构,模具组设于抓取机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操控抓取机构对编组钢筋进行抓取,然后通过行走机构将编组钢筋移动至模具组上方后放入模具内,实现机械化入模,省去工人手工入模大量体力劳动的同时,可使编组钢筋平稳入模,避免了编组钢筋对模具组的损伤,保证了轨枕加工质量,同时提高生产率,消除安全隐患,适用于轨枕加工技术领域。用于轨枕加工技术领域。用于轨枕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轨枕加工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预应力轨枕生产中,没有自己的全自动生产线,各生产厂家都是使用半人工半机械化生产线来生产,有些工序甚至使用原始的手工作业,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易稳定控制。
[0003]预应力轨枕在浇筑成型之前,需要在模具内铺设多根钢筋,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这一工序国内采用的是完全手工作业,该工序由5个年轻力壮的男性工人,手工抓取编组后的钢筋入模,因重量较重,无法做到轻拿轻放,有时候会出现粗暴入模,造成模具内表面被砸的坑坑洼洼,一方面损伤模具,影响产品外购质量,产品质量难以实现稳定控制,另一方面,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手工入模,一方面损伤模具,影响产品外购质量,产品质量难以实现稳定控制,另一方面,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架,所述若干个支撑架顶部通过行走机构连接有横梁,横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编组钢筋取放的抓取机构,模具组设于抓取机构下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通过连接板固设于横梁上的驱动部,连接板底部设有铰接组件,驱动部通过铰接组件与抓取部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体固设于连接板上,驱动气缸的顶出杆穿过连接板并通过铰接组件与抓取部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固设于连接板上并位于顶出杆两侧的铰轴座,抓取部的两勾爪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两铰轴座铰接,顶出杆的端部通过中间轴和铰链与两勾爪的一端铰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柱和悬臂,立柱固设于地面上,悬臂的一端与立柱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斜拉筋与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行走机构活动安装于悬臂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电动葫芦,电动葫芦活动安装于悬臂上,并通过钢丝绳与横梁相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编组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根纵向钢筋,纵向钢筋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限定轨枕长度的隔板,相邻两隔板之间的纵向钢筋通过若干个环形钢筋固定连接,纵向钢筋两端的隔板外侧设有限位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组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个模具槽,模具槽两端固设有压紧限位板进行端部密封用的限位组件,模具槽内壁两侧靠近两端处设有用于限位板定位的限位条。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设于模具槽两端的端板和顶出板,端板上设有顶出气缸,顶出气缸的顶出杆穿过端板并与顶出板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通过操控抓取机构对编组钢筋进行抓取,然后通过行走机构将编组钢筋移动至模具组上方后放入模具内,实现机械化入模,省去工人手工入模大量体力劳动的同时,可使编组钢筋平稳入模,避免了编组钢筋对模具组的损伤,保证了轨枕加工质量,同时提高生产率,消除安全隐患,适用于轨枕加工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编组钢筋和模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部与抓取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标注部件:1

立柱,2

电动葫芦,3

横梁,4

抓取机构,41

驱动气缸,411

缸体,412

顶出杆,42

连接板,421

铰轴座,422

销轴,43

勾爪,44

销轴,45

中间轴,46

铰链,5

悬臂,6

斜拉筋,7

编组钢筋,71

环形钢筋,72

纵向钢筋,73

隔板,74

限位板,8

模具组,81

模具槽,82

限位条,83

顶出板,82

端板,85

顶出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架,所述若干个支撑架顶部通过行走机构连接有横梁3,横梁3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编组钢筋7取放的抓取机构4,模具组8设于抓取机构4下方。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柱1和悬臂5,立柱1固设于地面上,悬臂5的一端与立柱1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斜拉筋6与立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能,行走机构活动安装于悬臂5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电动葫芦2,电动葫芦2活动安装于悬臂5上,并通过钢丝绳与横梁3相连。通过电动葫芦2带动横梁3下方的抓取机构4升降和平移,通过抓取机构4进行编组钢筋7的取放,从而实现机械入模,省去工人手工入模。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支撑架数量有两个,电动葫芦2有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支撑架的悬臂5上,电动葫芦2的钢丝绳连接横梁3两端,横梁3上安装有3对抓取机构。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操控抓取机构4对编组钢筋7进行抓取,然后通过行走机构将编组钢筋7移动至模具组8上方后放入模具内,实现机械化入模,省去工人手工入模大量体力劳动的同时,可使编组钢筋7平稳入模,避免了编组钢筋7对模具组8的损伤,保证了轨枕加工质量,同时提高生产率,消除安全隐患。
[0028]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

6所示,每个连接板42上固设有两个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4包括通过连接板42固设于横梁3上的驱动部,连接板42底部设有铰接组件,驱动部通过铰接组件与抓取部相连。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气缸41,驱动气缸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架,所述若干个支撑架顶部通过行走机构连接有横梁,横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编组钢筋取放的抓取机构,模具组设于抓取机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包括通过连接板固设于横梁上的驱动部,连接板底部设有铰接组件,驱动部通过铰接组件与抓取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体固设于连接板上,驱动气缸的顶出杆穿过连接板并通过铰接组件与抓取部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固设于连接板上并位于顶出杆两侧的铰轴座,抓取部的两勾爪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两铰轴座铰接,顶出杆的端部通过中间轴和铰链与两勾爪的一端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搬运预应力轨枕编组钢筋入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柱和悬臂,立柱固设于地面上,悬臂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翟玉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首科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