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2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包括重载轨枕,所述重载轨枕设有两加深承轨槽,加深承轨槽内设有安装孔,相邻两重载轨枕间隔设置,钢轨铺设于重载轨枕的加深承轨槽中并通过压紧组件固定,钢轨与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和压紧组件进行防护的轨道板,钢轨的头部露出轨道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与钢轨之间铺设有轨道板,对钢轨以及扣件加以防护,避免钢化飞溅导致扣件与钢轨粘连,维护方便,适用于轨道结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轨道结构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所用的高炉鱼雷罐轨道结构,是将60kg/m钢轨铺设至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承轨槽内,承轨槽两边各设有25mm高的挡肩用于阻挡扣件的外移,保证高炉鱼雷罐走行线路的轨距不变。但是在浇铸段以及走行线路至浇铸段的过渡段,由于钢轨及扣件都暴露在外,遇到钢花飞溅则将扣件与钢轨粘连在一起,同时轨枕下铺设的石砟钢屑飞溅进去更是难以清理,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对钢轨以及扣件加以防护,避免钢化飞溅导致扣件与钢轨粘连,维护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包括重载轨枕,所述重载轨枕设有两加深承轨槽,加深承轨槽内设有安装孔,相邻两重载轨枕间隔设置,钢轨铺设于重载轨枕的加深承轨槽中并通过压紧组件固定,钢轨与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和压紧组件进行防护的轨道板,钢轨的头部露出轨道板。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板为“L”型结构的金属板,轨道板的一侧边搭设到加深承轨槽侧壁上端面,另一侧边与钢轨尾部的上表面相抵,轨道板的两侧边相接处设有与钢轨头部适配的拐角。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板的两侧边具有起缓冲作用的弧形槽。进一步的,所述加深承轨槽两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轨道板侧边搭设和定位的台阶。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用于限定钢轨水平位置的定位部和用于限定钢轨竖直位置的压紧部,定位部位于加深承轨槽的侧壁与钢轨尾部的侧壁之间并通过螺栓与重载轨枕固定连接,压紧部通过螺栓与定位部固定连接并对钢轨尾部进行压紧。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为长方体结构的金属板,定位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为“Z”型结构的金属板,定位部开设有与压紧部一侧边适配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重载轨枕的两端设有倾斜面,重载轨枕的中间位置设有三角形结构的沟槽。进一步的,所述加深承轨槽深度为170mm。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重载轨枕间隔距离为2mm-5mm。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钢轨铺设于重载轨枕的加深承轨槽中并通过压紧组件固定,钢轨与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和压紧组件进行防护的轨道板,钢轨的头部露出轨道板,不影响高炉鱼雷罐运输车的滚轮与钢轨之间正常接触,保证运输顺利进行,通过设置轨道板对钢轨和压紧组件进行防护,使钢轨非工作部位和压紧组件隐藏在轨道板下方,避免了钢花飞溅则将压紧组件与钢轨粘连在一起,钢化飞溅落到轨道板上,便于清理,维护方便。综上,本技术在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与钢轨之间铺设有轨道板,对钢轨以及扣件加以防护,避免钢化飞溅导致扣件与钢轨粘连,维护方便,适用于轨道结构
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轨枕的排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轨枕和钢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A出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轨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重载轨枕,101-倾斜面,102-加深承轨槽,103-台阶,104-沟槽,105-安装孔,2-轨道板,21-弧形槽,22-拐角,3-钢轨,4-压紧组件,41-定位部,411-凹槽,42-压紧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重载轨枕1,重载轨枕1设有两加深承轨槽102,加深承轨槽102深度为170mm,加深承轨槽102内设有安装孔105,相邻两重载轨枕1间隔设置,钢轨3铺设于重载轨枕1的加深承轨槽102中并通过压紧组件4固定,钢轨3与加深承轨槽102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3和压紧组件4进行防护的轨道板2,钢轨3的头部露出轨道板2。相邻两重载轨枕1间隔距离为2mm-5mm,为重载轨枕1在季节交替产生温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热胀冷缩提供预留空间。重载轨枕1的宽度相当于普通轨枕的5倍,使轨枕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得以提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钢轨3铺设于重载轨枕1的加深承轨槽102中并通过压紧组件4固定,钢轨3与加深承轨槽102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3和压紧组件4进行防护的轨道板2,钢轨3的头部露出轨道板2,不影响高炉鱼雷罐运输车的滚轮与钢轨3之间正常接触,保证运输顺利进行,通过设置轨道板2对钢轨3和压紧组件4进行防护,使钢轨3非工作部位和压紧组件4隐藏在轨道板2下方,避免了钢花飞溅则将压紧组件4与钢轨3粘连在一起,钢化飞溅落到轨道板2上,便于清理,维护方便。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轨道板2为“L”型结构的金属板,轨道板2的一侧边搭设到加深承轨槽102的侧壁上端面,另一侧边与钢轨3尾部的上表面相抵,轨道板2的两侧边相接处设有与钢轨3头部适配的拐角22。加深承轨槽102两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轨道板2侧边搭设和定位的台阶103。通过在加深承轨槽102侧壁上端面开设台阶103和轨道板2两侧边相接触设置拐角22,使得轨道板2与重载轨枕1和钢轨3配合更加紧凑,防止钢花从缝隙中进入加深承轨槽102。进一步的,轨道板2的两侧边具有起缓冲作用的弧形槽21。一方面轨道板2可产生一定形变方便安装,且不会因季节交替产生温度变化导致轨道板2发生不可逆形变,另一方面钢花冷却后的渣滓可以留存到轨道板2的弧形槽21内,便于清理。进一步的,重载轨枕1的两端设有倾斜面101,重载轨枕1的中间位置设有三角形结构的沟槽104。设置倾斜面101便于其他运输装置横向通过钢轨3,设置沟槽104便于钢花冷却后的渣滓留存,方便清理。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压紧组件4包括用于限定钢轨3水平位置的定位部41和用于限定钢轨3竖直位置的压紧部42,定位部41位于加深承轨槽102的侧壁与钢轨3尾部的侧壁之间并通过螺栓与重载轨枕1固定连接,压紧部42通过螺栓与定位部41固定连接并对钢轨3尾部进行压紧。固定压紧部42的螺栓焊接在定位部41上。进一步的,定位部41为长方体结构的金属板,定位部41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压紧部42为“Z”型结构的金属板,定位部41开设有与压紧部42的一侧边适配的凹槽411。通过设置凹槽411,可以将压紧部42的一侧边插入凹槽411内,使定位部41和压紧部42紧固连接且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轨道板2的另一侧边在于钢轨3尾部上表面相抵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重载轨枕,所述重载轨枕设有两加深承轨槽,加深承轨槽内设有安装孔,相邻两重载轨枕间隔设置,钢轨铺设于重载轨枕的加深承轨槽中并通过压紧组件固定,钢轨与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和压紧组件进行防护的轨道板,钢轨的头部露出轨道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重载轨枕,所述重载轨枕设有两加深承轨槽,加深承轨槽内设有安装孔,相邻两重载轨枕间隔设置,钢轨铺设于重载轨枕的加深承轨槽中并通过压紧组件固定,钢轨与加深承轨槽的两侧壁之间铺设有用于对钢轨和压紧组件进行防护的轨道板,钢轨的头部露出轨道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为“L”型结构的金属板,轨道板的一侧边搭设到加深承轨槽侧壁上端面,另一侧边与钢轨尾部的上表面相抵,轨道板的两侧边相接处设有与钢轨头部适配的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的两侧边具有起缓冲作用的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深承轨槽两侧壁的上端面开设有用于轨道板侧边搭设和定位的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鱼雷罐重载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段翟玉桥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首科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