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022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包括车载显示器主体和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防护腔,且防护腔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车载显示器主体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防护腔相对应的驱动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可以调控车载显示器主体进行升降,使得车载显示器主体在不使用时,可以被收纳至防护腔中进行防护,减少了设备上显示屏和喇叭孔与外界灰尘接触的时间,可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调控机构,可以调控盖板自动启闭防护腔,使得车载显示器主体在不使用时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防护,且避免了人工启闭盖板的繁琐。且避免了人工启闭盖板的繁琐。且避免了人工启闭盖板的繁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车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人机交互方式是人与数据直接交互的方式,在数据库系统一出戏就存在此种方式,目前人机交互方式往往包括多种形式,如命令行方式、图形化界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在操作和使用时感觉方便,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同时能适应多种不同层次的用户。
[0003]现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便于用户及时了解汽车的行驶状况,常会在汽车中空台上设置车载显示器,车载显示器可以根据用户指令,实时查询道路及天气状况,且可以实时显示汽车的行驶速度,但是,传统的车载显示器一般为裸露式设计,使得在不使用车载显示器时,车载显示器会一直暴露于外界,增加了车载显示器上的显示屏和喇叭孔接触外界灰尘的可能,长此以往,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使用体验。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包括车载显示器主体和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防护腔,且防护腔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车载显示器主体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防护腔相对应的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中设置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驱动机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转动连接有转轴和蜗杆,且转轴的一端贯穿空腔并固定连接有与防护腔相匹配的盖板,所述转轴上套接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所述空腔中设置有与蜗杆相配合的调控机构。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往复丝杠、链轮组和微型电机,两个所述往复丝杠转动设置与防护腔与驱动腔之间,且支撑板与两个往复丝杠螺纹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往复丝杠的一端与微型电机传动连接,且两个往复丝杠之间通过链轮组传动。
[0009]优选地,所述调控机构包括电磁块、永磁块、齿杆和齿轮,所述电磁块嵌设于空腔中,所述永磁块与空腔滑动连接,且永磁块与电磁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齿杆固定连接于永磁块上,所述齿轮套接于蜗轮上,且齿轮与齿杆相啮合。
[0010]优选地,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且支撑块上转动连接有与壳体相接触的滚珠。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盘,且壳体上设置有与电磁块电性连接的开关。
[0012]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采用无磁不锈钢制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可以调控车载显示器主体进行升降,使得车载显示器主
体在不使用时,可以被收纳至防护腔中进行防护,减少了设备上显示屏和喇叭孔与外界灰尘接触的时间,可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调控机构,可以调控盖板自动启闭防护腔,使得车载显示器主体在不使用时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防护,且避免了人工启闭盖板的繁琐。
[0015]2、通过设置的往复丝杠,使得微型电机可以保持一个方向转动,既可调控车载显示器主体升降,避免了调控微型电机正反转的繁琐,通过设置的链轮组,可以使得两个往复丝杠同步转动,避免了另外增设驱动设备所增加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的正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的壳体和空腔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车载显示器主体、2壳体、3防护腔、4支撑板、5驱动腔、6驱动机构、61往复丝杠、62链轮组、63微型电机、7空腔、8转轴、9蜗杆、10盖板、11蜗轮、12调控机构、121电磁块、122永磁块、123齿杆、124齿轮、13复位弹簧、14支撑块、15滚珠、16吸盘、17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4,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包括车载显示器主体1和壳体2,壳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盘16,且壳体2上设置有与电磁块121电性连接的开关17,吸盘16的设置,便于将壳体2固定于车体上,且相比于传统的螺栓固定方式,不会损伤车体,开关17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调控电磁块121通断电。
[0023]壳体2上开设有防护腔3,且防护腔3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壳体2的底端可以开设与防护腔3连通的线孔,以方便车载显示器主体1走线,车载显示器主体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4上,壳体2上开设有与防护腔3相对应的驱动腔5,驱动腔5中设置有与支撑板4相配合的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两个往复丝杠61、链轮组62和微型电机63,两个往复丝杠61转动设置与防护腔3与驱动腔5之间,且支撑板4与两个往复丝杠61螺纹连接,其中一个往复丝杠61的一端与微型电机63传动连接,且两个往复丝杠61之间通过链轮组62传动,微型电机63的型号为JGB37

520,壳体2的外侧壁可以设置按钮,以便于控制微型电机63启动,通过设置的链轮组62,可以使得微型电机63调控两个往复丝杠61同步转动,且两个往复丝杠6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调控支撑板4往复升降,进而便于使用者调控车载显示器主体1升降。
[0024]壳体2上开设有空腔7,空腔7中转动连接有转轴8和蜗杆9,且转轴8的一端贯穿空腔7并固定连接有与防护腔3相匹配的盖板10,盖板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14,且支撑块14上转动连接有与壳体2相接触的滚珠15,支撑块14的设置,可以给予盖板10稳定的支撑,滚珠15的设置,可以减小盖板10与壳体2间的摩擦力,转轴8上套接有与蜗杆9相啮合的
蜗轮11,空腔7中设置有与蜗杆9相配合的调控机构12。
[0025]调控机构12包括电磁块121、永磁块122、齿杆123和齿轮124,电磁块121嵌设于空腔7中,永磁块122与空腔7滑动连接,且永磁块122与电磁块121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采用无磁不锈钢制成。无磁不锈钢可以避免复位弹簧13受到电磁块121和永磁块122的磁性影响,齿杆123固定连接于永磁块122上,齿轮124套接于蜗轮11上,且齿轮124与齿杆123相啮合,通过设置的电磁块121,可以利用电磁块121通电生磁和断电消磁的特性,配合复位弹簧13,实现齿杆123的上下滑动,进而可以齿轮124、蜗杆9和蜗轮11的传动下,实现转轴8的正反转,进而实现盖板10的自动启闭。
[0026]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0027]当需要使用车载显示器主体1时,首先,闭合开关17,使得电磁块121通电生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包括车载显示器主体(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防护腔(3),且防护腔(3)中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车载显示器主体(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4)上,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与防护腔(3)相对应的驱动腔(5),所述驱动腔(5)中设置有与支撑板(4)相配合的驱动机构(6),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中转动连接有转轴(8)和蜗杆(9),且转轴(8)的一端贯穿空腔(7)并固定连接有与防护腔(3)相匹配的盖板(10),所述转轴(8)上套接有与蜗杆(9)相啮合的蜗轮(11),所述空腔(7)中设置有与蜗杆(9)相配合的调控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两个往复丝杠(61)、链轮组(62)和微型电机(63),两个所述往复丝杠(61)转动设置与防护腔(3)与驱动腔(5)之间,且支撑板(4)与两个往复丝杠(61)螺纹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往复丝杠(61)的一端与微型电机(63)传动连接,且两个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志孙坤杨汉君
申请(专利权)人:凯扬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