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管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489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体放电管1具有作为主体的玻璃管10,并且沿着玻璃管10的轴线方向在玻璃管10多个外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与放电表面相对的表面)设置沟槽10a。在沟槽10a内放置地址电极11。玻璃管10放置了维持电极12a、12b的区域的内表面被成形为具有微小的不平坦。在形成了微小不平坦的内表面上形成二次电子发射膜13。此外,磷光体支撑部件15,其与轴线相交的横截面近似为C形且在内表面上预先形成了磷光体层14,通过将该部件插入到玻璃管10内而放置在玻璃管10的内部。而且,放电气体16被密封在玻璃管10内。具有稳定放电特性的气体放电管1以如下的方式实现,其中消除了电极相对于气体放电管的位置离差,并实现了排列有大量这种气体放电管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放电管,其中密封有放电气体作为放电介质,并涉及显示装置,其能够通过平行地排列大量的这种气体放电管显示图象(视频图象),包括动态图象。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提出了大型的显示装置,其中构建有气体放电管,从而将磷光体设置在长而狭窄的透明绝缘管内,并以和PDP(等离子体显示板)相同的方式使用相同的照明原理(illumination principle)将放电气体密封在该管内,并且其中大量的这种气体放电管被平行地加以排列,借此显示视频图象,包括动态图象(例如见公开日本专利申请No.61-103187(1986))。这种显示装置为自发射型显示装置,其能够显示高亮度的视频图象,并能够实现超过100英寸显示的大显示,因此在整个室内墙壁都用作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是优选的。图1是显示利用气体放电管的传统显示装置一个实例的示意性透视图,而图2是显示该显示装置结构沿图1中X-X线的示意性剖面图。在下文中,参考图1和图2说明了传统的显示装置及其中所使用的气体放电管。这里,在上述公开日本专利申请No.61-103187(1986)中公开了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气体放电管,而在图1和图2中显示的传统情况下使用的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气体放电管。传统显示装置80具有大量的气体放电管90、90……,其沿着与它们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平行地加以排列,并具有如下的结构,其中这些气体放电管90、90……夹在后支撑部件(基片)96与前支撑部件(基片)98的中间。地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也称作选择电极)97、97……分别沿着气体放电管90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后支撑部件96的气体放电管90侧的表面上。另一方面,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也称作显示电极)99、99……以预先确定的间隔设置在前支撑部件98的气体放电管90侧的表面上,其中维持电极的纵向方向是沿着在平面图上与地址电极97的方向相交的方向。这里,每个维持电极均由一对电极99a和99b构成。在每个气体放电管90中,均使用具有透光性能(light transmissionproperties)呈中空圆柱形的玻璃管91,其是一个长而狭窄的透明绝缘管,内径为例如0.8mm,厚度为0.1mm。形成用于降低发生放电所需的电平电压(level voltage)(放电电压)的二次电子发射膜(也称作保护膜)92,从而使玻璃管91的内侧具有均匀的膜厚度。此外,在二次电子发射膜92的内侧上设置与轴线相交的横截面近似为C形的磷光体支持部件94。而且,在磷光体支持部件94内表面的后支撑部件96侧的一部分上形成磷光体层93,其激发通过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光(紫外光)为可见光。此外,在玻璃管91内密封放电气体95,例如Xe-Ne或Xe-He。由相互交叉的地址电极97和每对维持电极99a和99b限定的每个区域形成了单位发射区(单元)。一对维持电极99a和99b中的一个用作扫描电极,从而在该扫描电极与地址电极97之间施加电压,借此选择发生用于开启状态(on-state)写入的地址放电(相对放电)(opposeddischarge),从而在相应于发生了地址放电的单元的玻璃管91内壁上出现壁电荷。随后,在该对维持电极99a和99b之间施加电压,借此在由于地址放电出现了壁电荷的单元内发生用于维持开启状态的开启状态放电(表面放电)。该开启状态放电使放电气体中的Xe与电子碰撞,从而发射紫外光。该紫外光被磷光体层93装置激发为可见光,且该可见光被发射到外部。以这种方式,每个单元中的电场根据施加到维持电极99a、99b和地址电极97的电压加以控制,借此控制紫外光的发生,从而传统显示装置能够显示高亮度的视频图象。然而在图1和图2所示的传统显示器80中,后支撑部件96和前支撑部件98被布置成如下的状况,即它们将平行排列的玻璃放电管90、90……夹在中间。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在相邻气体放电管90和90之间会产生间隙A。在这种情况下,地址电极97和每个气体放电管90的中心线B之间的距离X会发生离差(dispersion),其中地址电极97通过某种技术,例如光刻,以预先确定的尺寸精度设置在后支撑部件96上,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即相对放电(opposed discharge)的数量和发生相对放电的区域在每个单元均不相同。此外,即使在放电管90以防止间隙A出现的方式加以排列的情况下,与能够容易地维持相等间隔的地址电极97、97......相比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玻璃管91也会容易出现外径离差,因此也担心会出现与上述相同的情况。特别地,当气体放电管90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圆形外形时,还会有一个担心,即在上述距离X变大时,地址电极97和玻璃管91的外表面彼此并不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极低介电常数的空气介于玻璃管91的外表面和地址电极97之间,从而使必须施加到地址电极97上以产生相对放电(opposed discharge)的电压变高。在必须施加到地址电极97上以产生相对放电(opposed discharge)的电压高于能够施加到地址电极97上的电压的情况下,会使相对放电不可能发生,导致出现显示缺陷的问题。此外,二次电子发射膜(金属氧化物膜,例如氧化镁或氧化铝)92防止离子撞击起电介质作用的玻璃管91,同时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发射用于放电的二次电子。至于形成该二次电子发射膜92的方法,一种方法(涂层热分解法)(coat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被广泛而经常的使用,其中含有有机脂肪酸盐(例如脂肪酸镁)的溶液(待涂布液体)被引入到玻璃管91的内部,从而涂布在其内表面上,烘烤所涂布的液体从而在玻璃管91的内表面上形成二次电子发射膜92。在显示装置80中使用的气体放电管90在地址电极97和维持电极99a(99b)之间优选地具有短的相对距离,其在玻璃管91内,以降低发生相对放电(opposed discharge)所需的电压,实现降低成本、降低功率消耗及类似的目的。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与玻璃管91的轴线相交的横截面具有圆形内周形状(下文称之为圆柱管)的情况下,施加在所涂布液体上的表面张力变得均匀,因而能够形成具有大致为均匀膜厚度分布的二次电子发射膜92。然而,在使用上述具有如公开日本专利申请No.61-103187(1986)中所公开的矩形横截面的气体放电管的情况下,施加在所涂布液体上的表面张力由于与玻璃管轴线相交的横截面的内周形状为矩形而变得不均匀(包括近似为椭圆的情况),因此由于毛细作用,所涂布的液体趋向于汇集在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区域(弯曲部分)。因此,在使用不是圆柱管的玻璃管的情况下,如公开日本专利申请No.61-103187(1986)所公开的,二次电子发射膜92在玻璃管横截面弯曲部分的膜厚度变大,而二次电子发射膜92在具有大曲率半径的区域内的膜厚度变小。如上所述,显示装置80中使用的气体放电管优选地具有在地址电极97与维持电极99a(99b)之间相对距离短的玻璃管91。结果,在使用不是圆柱管的玻璃管的情况下,形成地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使得限定两者之间相对距离的玻璃表面(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维持电极99a(99b)侧上玻璃表面(放电表面),其是表面放电区域,的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密封放电气体的管体和多个电极,用于通过向所述多个电极中的每一个施加电压使所述放电气体放电,其中凹陷部分形成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多个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放置在所述凹陷部分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海章山田齐石本学粟本健司山崎洋介平川仁中泽明四户耕治
申请(专利权)人: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