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742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及封装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管体,所述两个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共面或接近共面,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由于在两个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了绝缘阻挡层,有效地防止了爬距过小引起的击穿起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压保护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体放电管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与集成化。为了满足用户背板贴片的需求,需要尽量降低普通气体放电管的整体高度。目前常见的做法是,使用高度极小的绝缘管体配合两端的电极进行封装,并且将其中一个电极的引出脚弯曲延伸到与另一个电极的引出脚位于同一平面,以利于安装。但是,这种做法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两个电极之间的爬距变小,容易导致击穿起火,危害电路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既能够满足用户背板贴片的需求,又能够避免电极之间因爬距过小引起的击穿起火。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及封装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管体,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共面或接近共面,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分别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相对两侧,且均向下弯曲,所述绝缘阻挡层置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底面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相邻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底面,所述绝缘阻挡层置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底面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相邻的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阻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除了引出脚之外的所有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除了引出脚之外的所有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阻挡层设置在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除了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之外的所有外表面。进一步的,还包括引出脚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均共面或接近共面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三电极的引出脚之间均设有绝缘阻挡层。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引出脚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均共面或接近共面的其他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其他电极的引出脚之间均设有绝缘阻挡层。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阻挡层为绝缘涂层、胶体或者用胶体密封的绝缘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由于在两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既能够满足用户背板贴片的需求,又能够避免电极之间因爬距过小引起的击穿起火。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仰视局剖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仰视局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需要预先说明的是,本技术所称绝缘管体为玻璃管、瓷管或其他适于作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材质的绝缘管体;本技术所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均是为方便描述而定义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为它们定义其他的任何名称。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请结合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两个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封装有绝缘管体16。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均设有引出脚,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13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14分别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相对两侧,且均向下弯曲,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13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14共面或接近共面。为使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13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14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具体的,所述绝缘阻挡层15置于所述第二电极12的底面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13相邻的侧面。优选的,所述绝缘阻挡层15为绝缘涂层、胶体或者用胶体密封的绝缘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由于在两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既能够满足用户背板贴片的需求,又能够避免电极之间因爬距过小引起的击穿起火。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请结合参考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两个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第二电极22之间封装有绝缘管体(图2中未标记出来,请参阅图1中的绝缘管体16)。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第二电极22均设有引出脚,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23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24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底面,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23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24共面或接近共面。为使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第二电极22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23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24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具体的,所述绝缘阻挡层25置于所述第二电极22的底面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23相邻的侧面。优选的,所述绝缘阻挡层15为绝缘涂层、胶体或者用胶体密封的绝缘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由于在两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既能够满足用户背板贴片的需求,又能够避免电极之间因爬距过小引起的击穿起火。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请结合参考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两个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所述第一电极31与所述第二电极32之间封装有绝缘管体(图3中未标记出来,请参阅图1中的绝缘管体16)。所述第一电极31与所述第二电极32均设有引出脚,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33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34分别位于所述薄型贴片元件的相对两侧,且均向下弯曲,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33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34共面或接近共面。为使所述第一电极31与所述第二电极32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33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34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具体的,所述绝缘阻挡层35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31的除了引出脚33之外的所有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电极32的除了引出脚34之外的所有外表面。优选的,所述绝缘阻挡层35为绝缘涂层、胶体或者用胶体密封的绝缘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由于在两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及封装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管体,所述两个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共面或接近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及封装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管体,所述两个电极分别称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向下弯曲延伸至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共面或接近共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之间设置有绝缘阻挡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分别位于所述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相对两侧,且均向下弯曲,所述绝缘阻挡层置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底面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相邻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位于所述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的引出脚位于所述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的底面,所述绝缘阻挡层置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底面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引出脚相邻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贴片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