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电源和电子设备。该电源防护电路包括:防护支路和分压支路,防护支路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路和第二电源线路之间;所述防护支路包括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线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路之间;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包括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分压支路与所述防护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分压支路包括至少两个阻性器件,所述至少两个阻性器件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两端,以平衡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之间的分压比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同时满足耐工频能力和雷击残压的要求,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防护电路、电源和电子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电源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源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然而,当出现突然停电、突然来电、发电机供电、人为不规范操作等事件时,往往会造成操作过电压、工频过电压等电源干扰。这些电源干扰会造成电源中的过压保护器件失效、起火等严重后果。在现有技术中,电源电路多采用限压型保护器件作为过压防护器件,如果限压型保护器件的耐压选择高了,则其雷击残压随之升高,后级芯片耐压成本就会上升;如果限压型保护器件的耐压选择低了,虽然雷击残压会降低,但其耐工频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限压型保护器件的耐工频能力选择和雷击残压选择是一组矛盾,存在不能同时满足耐工频能力和雷击残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电源和电子设备,以使电源防护电路同时满足耐工频能力和雷击残压的要求。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防护电路,该电源防护电路包括:防护支路,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路和第二电源线路之间;所述防护支路包括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线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路之间;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包括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分压支路,与所述防护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分压支路包括至少两个阻性器件,所述至少两个阻性器件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两端,以平衡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之间的分压比例。可选地,所述限压型保护器件包括压敏电阻器件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开关型保护器件包括气体放电管和固体放电管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防护支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器件和第二过压保护器件;所述分压支路包括第一阻性器件和第二阻性器件;其中,所述第一阻性器件并联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器件两端,所述第二阻性器件并联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器件两端。可选地,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器件为限压型保护器件,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器件为开关型保护器件;所述第一阻性器件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二阻性器件的阻值。可选地,所述分压支路还包括容性器件,所述容性器件与所述阻性器件串联或并联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该电源包括:整流电路、DC-DC电路和如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源防护电路。可选地,所述电源防护电路连接于火线和零线之间;或者,所述电源防护电路连接于火线和地线之间;或者,所述电源防护电路连接于零线和地线之间。可选地,所述电源防护电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可选地,所述电源防护电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负极和所述DC-DC电路输出的负极之间。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源防护电路。本技术实施例设置防护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可以使得每个过压保护器件均作为电源电压的承压器件,因此,每个过压保护器件两端的电压均低于电源电压。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包括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开关型保护器件的雷击残压低于限压型保护器件的雷击残压,因此,相比于仅设置限压型保护器件,在导通状态下,防护支路整体的雷击残压降低;分压支路包括至少两个阻性器件来平衡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之间的分压比例,使得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两端均设置有阻性器件进行电压分配;与仅在限压型保护器件上并联阻性器件(或者仅在开关型保护器件上并联阻性器件)相比,本技术实施例能够确保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的分压效果更好,的电压分配更加合理,实用性更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确保了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分压比例合理的条件下,避免了限压型保护器件单独承受电源电压,可以采用耐压等级较低的限压型保护器件,因此防护支路可以同时满足耐工频能力和雷击残压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电源防护电路对后级电路的防护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的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源的电路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防护电路,该电源防护电路用于对电源进行过压保护,以使电源免受雷击浪涌的损害。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参见图1,该电源防护电路包括防护支路31和分压支路32。防护支路31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之间;防护支路31包括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过压保护器件,分别为第一过压保护器件311和第二过压保护器件312),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之间;其中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包括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分压支路32与防护支路31并联连接;分压支路32包括至少两个阻性器件(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阻性器件,分别为第一阻性器件R1和第二阻性器件R2),至少两个阻性器件分别并联连接在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两端,以平衡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之间的分压比例。图1中示例性地,第一阻性器件R1并联于第一过压保护器件311两端,第二阻性器件R2并联于第二过压保护器件312两端。其中,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是指为电源供电的两条线路。示例性地,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分别为火线和零线、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分别为整流电路输出的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分别为DC-DC电路输出的正极线路和负极线路、或者第一电源线路41和第二电源线路42分别为整流电路输出的负极线路和DC-DC电路输出的负极线路。限压型保护器件又称为钳位型保护器件,呈现钳位特性,是一种无过电压时呈高阻抗特性,随着浪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减小的器件。当过电压出现在限压型保护器件的两极间时,限压型保护器件可以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限压型保护器件例如可以是压敏电阻器件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开关型保护器件呈现开关特性,是一种无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呈高阻抗特性,一旦响应雷电瞬过电压,其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支路,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路和第二电源线路之间;所述防护支路包括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线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路之间;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包括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n分压支路,与所述防护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分压支路包括至少两个阻性器件,所述至少两个阻性器件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两端,以平衡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之间的分压比例。/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8 CN 20202023640221.一种电源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支路,连接于第一电源线路和第二电源线路之间;所述防护支路包括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线路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路之间;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过压保护器件包括限压型保护器件和开关型保护器件;
分压支路,与所述防护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分压支路包括至少两个阻性器件,所述至少两个阻性器件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两端,以平衡所述至少两个过压保护器件之间的分压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型保护器件包括压敏电阻器件或者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开关型保护器件包括气体放电管和固体放电管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器件和第二过压保护器件;所述分压支路包括第一阻性器件和第二阻性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阻性器件并联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器件两端,所述第二阻性器件并联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器件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