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组件、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和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36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组件、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和轨道车辆。通过在风道的进风口或者风道初始段设置负离子发生器,以此对风道中的尘埃粒子进行吸附形成体积较大的尘埃颗粒,并由金属风道内壁面吸附,且负离子同时能降低气流中病菌的活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使得负离子发生器对通过风道的气流起到净化杀菌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组件、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和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组件、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和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的车辆如高铁、动车、地铁列车等,其车厢内为密闭空间,因此车厢内的通风换气以及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这类车辆的空气净化一般在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空气净化器实现,其空气净化器一般采用紫外线灯等方式进行杀菌,难以有效的消除车厢内的PM2.5、病菌等空气污染物,其净化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内的空气净化设备净化效果不良的问题。
[0004]具体地,本技术公开一种通风组件,其设置于用于轨道车辆的空调器,包括形成有单向通风的风道,该风道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体,风道体采用金属板形成电磁屏蔽的内壁面;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其具有负离子发生头,该负离子发生头设置在进风口处,或者设置在风道的初始段。
[0005]可选地,在通风组件工作状态中,形成有靠近负离子发生头的负离子聚集区,沿风道形成的负离子扩散区,以及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在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内设置有荷电尘埃粒子收集装置。
[0006]可选地,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距离负离子发生头的间距范围,当风速为 1.2

2.5M/S时,负离子发生头数量为1

2件时,其范围不小于25CM;当风速为2.51

6M/S 时,负离子发生头数量为1

2件时,其范围为不小于15CM;初始段为风道入口处至风道整体长度的1/3处。
[0007]可选地,负离子发生头距离靠近其的电磁屏蔽的内壁面的距离为1/16至1/2L,其中 L为电磁屏蔽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发生头的电压为

2000V至

4000V,每秒钟排出的负离子的数量为175

750万/立方厘米。
[0008]可选地,荷电尘埃粒子收集装置为薄膜型的IFD,其中IFD包括至少工作时带电的第一膜,以及与其间隔设置的第二膜,在第一膜和第二膜间形成有通风道;带电的第一膜外敷设有介电材料,其上表面形成吸附带电电性与第一膜带电电性相反的荷电颗粒。
[0009]可选地,荷电尘埃粒子收集装置为金属层叠的集尘装置,集尘装置接地设置,金属层叠采用铝箔层,其封闭风道的出风端面,铝箔层的厚度为0.01至2毫米,铝箔层的间距为0.5毫米至15毫米,运行时该铝箔层温度降低,且形成的冷凝水冲刷收集到的荷电尘埃粒子。
[0010]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包括上述提到的通风组件,风道的进风口为空调的回风口,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冷凝器,在风道的进
风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网。
[0011]可选地,在负离子发生头之后的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的结合区域内,沿风向顺序设置有薄膜型IFD和金属层叠的集尘装置;或者在负离子发生头之后的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域内,沿送风风向顺序设置有金属层叠的集尘装置和薄膜型IFD。
[0012]可选地,在荷电尘埃粒子收集装置与负离子发生头之间,沿风向顺序还设置有金属过滤网和场电单元,场电单元作为第二荷电装置,对部分未荷电的尘埃粒子进一步荷电。
[0013]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轨道车辆,轨道车辆内设置有上述的空调器,轨道车辆包括车顶,车顶设置容置腔,容置空调器,空调器顶部包括供人站立和操作的维修基面,还设置有维修口,及遮蔽维修口的盖板,打开可以拆卸薄膜型IFD模块。
[0014]本技术的通风组件,通过在风道的进风口或者风道初始段设置负离子发生器,以此对风道中的尘埃粒子进行吸附形成体积较大的尘埃颗粒,并由金属风道内壁面吸附,且负离子同时能降低气流中病菌的活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使得负离子发生器对通过风道的气流起到净化杀菌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中A的放大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框架体的立体图;
[002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器安装于风道体中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空气处理装置100,框架体110,第一导向筋111,第二导向筋112,第三导向筋113,过线槽114,净化单元120,第一膜121,第二膜122,第一边条123,场电单元130,电晕发射极131,多孔框架132,金属过滤网140,固定片153,上盖154,负离子发生器 155;
[0026]空调器200,壳体210,回风口211,排风口212,室内侧腔室220,蒸发器221,蒸发风机222,密封盖223,回风道224,室外侧腔室230,冷凝器231,冷凝风机232,冷凝侧进风口233,冷媒管2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本技术提出一种通风组件,通风组件设置于用于轨道车辆的空调器,包括形成有单向通风的风道,该风道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体,风道体采用金属板形成电磁屏蔽的内壁面;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其具有负离子发生头,该负离子发生头设置在进风口处,或者设置在风道的初始段。
[0029]其中如图1至3所示,空调器200包括回风道224,其做为风道的起始部分,在回风道224的一端设置有回风口211即进风口,其风道由钣金件形成内壁面,钣金件接地以此形成电磁屏蔽壁面。在回风口211出或者靠近回风口211出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155,其负离子发送头在回风口出产生负离子随气流不断的进入到风道中。空调器还设置有蒸发器221、蒸发风机222、冷凝器231、冷凝风机232、压缩机、冷媒管240等设备,以构成制冷或制热系统。空调器200包括金属材质的长方形的壳体210,壳体210的厚度要远小于壳体210的长度和宽度,以形成相对长度为薄型的安装腔室,通常安装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车顶部,满足其安装不占用其车厢空间内的乘客空间容量的需求。如图2所示,安装腔室至少分成两个子腔室,分别是室内侧腔室220和室外侧腔室230,其中室内侧腔室220在送风方向依次安装包括蒸发风机222、蒸发器221,蒸发风机222连接排风口212,室内侧腔室220的表面还可设置多块的可拆卸的密封盖,以分别对蒸发风机 222、蒸发器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组件,其设置于用于轨道车辆的空调器,包括形成有单向通风的风道,该风道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体采用金属板形成电磁屏蔽的内壁面;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其具有负离子发生头,该负离子发生头设置在进风口处,或者设置在风道的初始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通风组件工作状态中,形成有靠近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头的负离子聚集区,沿风道形成的负离子扩散区,以及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在所述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内设置有荷电尘埃粒子收集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离子与尘埃粒子结合区距离所述负离子发生头的间距范围,当风速为1.2

2.5M/S时,所述负离子发生头数量为1

2件时,其范围不小于25CM;当风速为2.51

6M/S时,所述负离子发生头数量为1

2件时,其范围为不小于15CM;初始段为风道入口处至风道整体长度的1/3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头距离靠近其的所述电磁屏蔽的内壁面的距离为1/16至1/2L,其中L为所述电磁屏蔽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所述发生头的电压为

2000V至

4000V,每秒钟排出的负离子的数量为175

750万/立方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荷电尘埃粒子收集装置为薄膜型的IFD,其中所述IFD包括至少工作时带电的第一膜,以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志凌涛董中华黄相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佳德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