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和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57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和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包括框架体,以及其内设置间隔设置的第一膜和第二膜形成通风道的净化单元,第一膜块和第二膜之间形成高压电场,以此对经过净化单元的荷电尘埃颗粒进行吸附,实现洁净空气的目的,同时框架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安装在轨道交通的车辆时能避免其高速运行过程中对净化单元的保护作用,而且金属材质的框架体接地后对加载高压电的净化单元形成静电屏蔽作用,避免对周围低压设备产生静电感应导致影响其工作运行,从而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和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和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属于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的车辆如高铁、动车、地铁列车等,其车厢内为密闭空间,因此车厢内的通风换气以及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这类车辆的空气净化一般在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空气净化器实现,其空气净化器一般采用紫外线灯等方式进行杀菌,难以有效的消除车厢内的PM2.5、病菌等空气污染物,其净化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内的空气净化设备净化效果不良的问题。
[0004]具体地,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金属材质的框架体,以及其内设置的净化单元,框架体内腔用于空气穿过形成风道;且净化单元包括至少工作时带电的第一膜,以及与其间隔设置的第二膜,在第一膜和第二膜间形成有通风道;带电的第一膜外敷设有介电材料,其上表面形成吸附带电电性与第一膜带电电性相反的荷电颗粒。
[0005]优选地,第一膜和第二膜之间加载的电压范围是5000V至8000V,第一膜和第二膜加载的电压极性相反;或者第一膜和第二膜其中一个加载的电压为正电或负电,另一个接地。
[0006]优选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边条,其内设置有连通多个第一膜的供电导线,以及该供电导线的另一端连通第一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一高压模块设置在第一边条内,通过胶封固定在第一边条内;还包括连通多个第二膜的供电导线,以及该供电导线的另一端连通第一高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供电导线在设置在第二边条,该第二边条的厚度小于第一边条。
[0007]优选地,框架体上设置有与净化单元就位后电连接的供电端,其有弹性供电配合部,其与净化单元对应的取电结构共同构成弹性供电部,该弹性供电部提供12V至48V直流电;框架体上设置有与净化单元适配的定位部,该定位部配合后,限定净化单元沿空气穿过方向的移动;或者净化单元连接有供电导线,框架体设置有供供电导线穿过的过线槽,在过线槽内安装有供供电导线穿过的护线套,护线套相对过线槽的位置开口。
[0008]优选地,净化单元的进风侧还设置有场电单元,包括多个放电尖端,用于对于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荷电,场电单元内还设置有第二高压模块,用于对场电单元进行供电,净化单元设置在场电单元的出风的一侧。
[0009]优选地,在场电单元的进风的一侧还设置有金属材质的过滤网,过滤网与场电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至70毫米;框架体包括导向结构,用于与净化单元、场电单元和过滤
网配合;在框架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结构,以将框架体固定在轨道交通车辆的框架内。
[0010]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包括回风道,在该回风道内设置上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框架体的出风侧还包括层叠的铝箔层,其封闭框架体的出风端面,铝箔层的间距为0.5毫米至15毫米。
[0011]优选地,回风道还设有回风口,回风口设置有格栅,格栅为金属材质,回风道为两个,分布于空气处理装置的两侧。
[001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车辆设置有上述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包括设置于车辆顶部的安装口,以安装空调器,以使得空调器的上表面从车辆的顶部露出;或者包括安装口和顶盖,顶盖有承压面,空调器安装于安装口,顶盖覆盖于空调器的上表面,在顶盖对应空调器的风机排风口设置有对应的出气口,在顶盖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检修口,空调器的净化单元、场电单元和过滤网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从框架体经由检修口抽出。
[0013]优选地,车辆的车厢内设置有送风风道,送风风道的一端连接空调器的排风口,另一端连通多个送风口;在车厢内还设置有回风风道,回风风道的一端连通车厢的入风口,另一端连接空调器的回风口。
[0014]本技术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框架体,以及其内设置间隔设置的第一膜和第二膜形成通风道的净化单元,第一膜块和第二膜之间形成高压电场,以此对经过净化单元的荷电尘埃颗粒进行吸附,实现洁净空气的目的,同时框架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安装在轨道交通的车辆时能避免其高速运行过程中对净化单元的保护作用,而且金属材质的框架体接地后对加载高压电的净化单元形成静电屏蔽作用,避免对周围低压设备产生静电感应导致影响其工作运行,从而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框架体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立体图;
[0021]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图;
[0022]图8为图7中B的放大图;
[002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轨道的车辆的剖视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另一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空调器立体图;
[0025]图11为图10的局部结构图;
[0026]图12为图11中C的放大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空气处理装置100,框架体110,第一导向筋111,第二导向筋112,第三导向筋113,过线槽114,净化单元120,第一膜121,第二膜122,第一边条123,场电单元130,电晕发射极131,多孔框架132,过滤网140,供电导线151,护线套152,固定片153,上盖154;负离子发生
器155;
[0029]空调器200,壳体210,回风口211,排风口212,格栅213,室内侧腔室220,蒸发器221,蒸发风机222,密封盖223,回风道224,室外侧腔室230,冷凝器231,冷凝风机232,冷凝侧进风口233,管排式电加热器234,冷媒管240,电控盒250;
[0030]车辆300,回风风道310,送风风道3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通常安装在用于轨道交通的车辆内工作,如图1至图5所示,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框架体110,以及其内设置的净化单元120,框架体110内腔用于空气穿过形成风道;且净化单元120包括至少工作时带电的第一膜121,以及与其间隔设置的第二膜122,在第一膜121和第二膜122间形成有通风道;带电的第一膜121外敷设有介电材料,其上表面形成吸附带电电性与第一膜121带电电性相反的荷电颗粒。净化单元120由多行第一膜121和第二膜 122顺次间隔排列组成,在平行的第一膜121和第二膜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金属材质的框架体,以及其内设置的净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体内腔用于空气穿过形成风道;且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至少工作时带电的第一膜,以及与其间隔设置的第二膜,在所述第一膜和第二膜间形成有通风道;所述带电的第一膜外敷设有介电材料,其上表面形成吸附带电电性与所述第一膜带电电性相反的荷电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和第二膜之间加载的电压范围是5000V至8000V,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加载的电压极性相反;或者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其中一个加载的电压为正电或负电,另一个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边条,其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多个第一膜的供电导线,以及该供电导线的另一端连通第一高压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高压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条内,通过胶封固定在所述第一边条内;还包括连通多个第二膜的供电导线,以及该供电导线的另一端连通第一高压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供电导线设置在第二边条,该第二边条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净化单元就位后电连接的供电端,其有弹性供电配合部,其与所述净化单元对应的取电结构共同构成弹性供电部,该弹性供电部提供12V至48V直流电;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净化单元适配的定位部,该定位部配合后,限定所述净化单元沿所述空气穿过方向的移动;或者所述净化单元连接有供电导线,所述框架体设置有供所述供电导线穿过的过线槽,在所述过线槽内安装有供所述供电导线穿过的护线套,所述护线套相对所述过线槽的位置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单元的进风侧还设置有场电单元,包括多个放电尖端,用于对于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荷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志凌涛董中华黄相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佳德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