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92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旋转轴,底座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设有第一力臂,第一力臂上转动设有第二力臂,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之间设有第二旋转轴;第二力臂设有延伸到第一力臂下方的挡边,挡边沿第二力臂边沿的下端延伸设置,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第一力臂,底座上设有配合第一力臂上侧的挡销;第一力臂下侧设有限位第二力臂下侧的挡板;第二力臂上设有配合助力器推杆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好处是装配方便,结构可靠性高,具有两种可变的杠杆比,可以快速消除制动系统初段空行程,还可以在车辆需要较大制动力时驾驶员的踏板力不变大。制动力时驾驶员的踏板力不变大。制动力时驾驶员的踏板力不变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踏板


[0001]本申请涉及制动系统
,尤其是一种制动踏板。

技术介绍

[0002]驾驶员在驾驶室内踩制动踏板,制动踏板臂推动真空助力器推杆向前运动,推杆顶着主缸活塞向前移动,压缩主缸内制动液,从而使四个车轮制动器产生制动力,使运动的车辆减速或者停止。为了使驾驶员用较小的踩踏板力可以产生较大的推动真空助力器推杆的力,会在制动踏板上设计杠杆比,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省力的目的。传统制动踏板为一个固定杠杆比设计。为了使相同的踏板力能产生更高的制动力,踏板杠杆比设计的较大。但是大杠杆比虽然使驾驶员踩踏板的力减小了,但是整个制动系统的空行程会被放大,产生的明显感觉是:从开始踩制动踏板到产生制动力,踏板的行程变大,给人的主观感觉是制动踏板前段行程较空,制动感觉较差,影响驾驶员的制动信心。使制动距离加长,影响驾驶安全性。如果杠杆比设计的过小,虽然能快速消除空行程,但是产生相同的制动力所需要的踏板力会变大,助力失效后的国家法规满足不了,也会使制动感觉变差。
[0003]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为CN2020105518008于2020年10月20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变杠杆比制动踏板,包括踏板支架、第一级踏板臂、第二级踏板臂、T型销轴、导向块和脆性垫片;所述第一级踏板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臂板,所述臂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转轴孔、销轴孔和第二转轴孔;所述臂板的第一转轴孔内装配有转轴套筒,而在所述两个臂板的转轴套筒上装配有转轴衬套并且通过穿过所述转轴衬套的第一转轴将所述两个臂板可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固定到所述踏板支架上;所述T型销轴的销轴杆安装在所述两个臂板的销轴孔内,而所述导向块套在所述T型销轴的中间竖杆上,而且在所述T型销轴的中间竖杆上还套设有螺旋弹簧,并且所述螺旋弹簧位于所述导向块的底部与所述T型销轴的销轴杆之间;所述脆性垫片通过与所述导向块配合的螺母锁紧到所述导向块的上端,而且所述T型销轴的中间竖杆与所述脆性垫片接触,而所述导向块的两个侧壁被所述两个臂板夹紧固定;所述第二级踏板臂的上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转轴通孔和助力器推杆孔,所述第一级踏板臂和第二级踏板臂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转轴孔和第二转轴通孔的第二转轴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级踏板臂的上端面为带卡缺口的曲面,在未触发调节杠杆比前,所述T型销轴的销轴杆卡在所述第二级踏板臂的曲面的卡缺口上,而且所述T型销轴与踏板支架邻接但不接触。其不足之处在于:1、T型销轴上设置弹簧进行复位和提供压力,卡缺口的位置较小,配合T型销轴存在卡缺口过位的隐患;2、制动踏板整体装配时,T型销轴作为活动件和第二级踏板臂配合,两个活动件装配,需要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装配熟练度,也就是装配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踏板,装配方便,结构可靠性高,具有两种可变的杠杆比,可以快速消除制动系统初段空行程,还可以在车辆需要较大
制动力时驾驶员的踏板力不变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旋转轴,底座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设有第一力臂,第一力臂上转动设有第二力臂,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之间设有第二旋转轴;第二力臂设有延伸到第一力臂下方的挡边,挡边沿第二力臂边沿的下端延伸设置,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第一力臂,底座上设有配合第一力臂上侧的挡销;第一力臂下侧设有限位第二力臂下侧的挡板;第二力臂上设有配合助力器推杆的安装孔。
[0007]由于第二力臂上的安装孔的助力器推杆配合,挡边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挡板的设置能够限位挡边,在踩下踏板的初始阶段,复位扭簧给第一力臂的力大于助力器推杆给第二底壁的压力,第二力臂绕第二旋转轴转动,挡边和挡板分离,挡板向第一旋转轴转动;驾驶员继续踩制动踏板进入第二阶段,当挡边与第一旋转轴外侧接触后,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合成一个整体,复位扭簧给第一力臂提供的力矩小于制动踏板所受的力矩,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一块绕着第一旋转轴运动,推着助力器推杆向前移动,设计初始阶段运动为小杠杆,第二阶段运动为大杠杆比,即可实现在初始阶段利用小杠杆比可以节省距离的原理快速消除制动系统空行程,可以放开制动器和真空助力器空行程的设计要求,可以选用普通的真空助力器和制动器,降低真空助力器和制动器的开发成本;第二阶段运动可以利用大杠杆比来实现省力的目的,制动器的空行程放大,制动器的拖滞力矩会相应减小,使轮边滚动阻力减小,使车辆的续航能力增加;本申请通过与第一力臂一体的挡板来限位第二力臂的挡板下侧,相比现有可变杠杆比的制动踏板具有更高的限位可靠性,而且零件相比现有技术更少,安装组装更加方便,具有比现有技术更高的装配效率和调试能力。
[0008]作为优选,第一力臂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设有间隙,第二力臂设置在间隙内,两块限位板之间连接设有套管,套管配合第一旋转轴。套管连接两块限位板的同时,保证两块限位板同步运动的能力,两块限位板同时限位第二力臂的两侧,保证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绕第二旋转轴转动的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挡边的外端设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的设置提高挡板转动的安全性,提高挡板端部的强度。
[0010]作为优选,挡边上设有对应套管外侧的弧形凹陷。弧形凹陷能够和套管可靠贴合,使挡边贴合套管后,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整体性更好,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
[0011]作为优选,第一力臂的两侧分别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段,底座和限位板上分别设有配合垂直段的限位孔。复位扭簧通过垂直段能够和底座、限位板可靠连接,安装后的位置固定,难以滑脱,从而具有较高的结构紧凑性和牢固性。
[0012]作为优选,套管延伸到两块限位板的相背侧外部形成安装管,复位扭簧套设在安装管外。复位扭簧和安装管固定配合,相比复位扭簧直接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能够提高复位扭簧和第一力臂的整体性,扭簧和第一力臂的配合性更好。
[0013]作为优选,第一旋转轴的一端设有螺帽,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一螺母;第二旋转轴一体固定设置在第二力臂的两侧。挡边插接进挡板内,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安装时,第二旋转轴能够直接从两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安装到两块限位板内,安装方便,之后在第一力臂的两安装管上预装复位扭簧,再将第一力臂安装到底座内,第一旋转轴贯通套
管后螺母锁紧即可完成制动踏板的成型,安装时各个部位的位置准确,装配方便快捷。
[00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两种可变的杠杆比,可以快速消除制动系统初段空行程,还可以在车辆需要较大制动力时驾驶员的踏板力不变大;并且装配方便,结构可靠性高,紧凑性和牢固性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的正视图。
[0019]图5是图4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旋转轴,底座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设有第一力臂,第一力臂上转动设有第二力臂,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之间设有第二旋转轴;第二力臂设有延伸到第一力臂下方的挡边,挡边沿第二力臂边沿的下端延伸设置,第一旋转轴的端部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第一力臂,底座上设有配合第一力臂上侧的挡销;第一力臂下侧设有限位第二力臂下侧的挡板;第二力臂上设有配合助力器推杆的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踏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力臂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设有间隙,第二力臂设置在间隙内,两块限位板之间连接设有套管,套管配合第一旋转轴。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璐肖仙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