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00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包括:通过装配底盘连接在一起的前托架和固定架,装配底盘前端设置前托架,前托架右端连接转向管,转向管用于转动连接车把,装配底盘顶面设置支撑管,支撑管上部位置设置支撑梁,支撑梁右端连接转向管,且支撑梁右端下方连接前托架,支撑管中部位置设置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管上的第一铰接件以及设置在装配底盘顶面的第二铰接件,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铰接杠杆,在第二铰接件和铰接杠杆之间设置液压柱,铰接杠杆左端连接后托架。利用第二铰接件和铰接杠杆将液压柱设置在装配底盘上方,当后车轮颠簸震荡,能够将山地车后台托架受到的冲击力逐渐抵消,从而提高缓冲效果。冲效果。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山地车加工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山地车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要具有个性化,对中国的山地车厂商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但同时,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块的需求量将会成为潜力最大的市场领域。山地车市场作为买方主导的行业,消费者的需求会对产业未来的发展有导向作用。山地车行业会向着“多样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在山地车装备智能化发展方面,以及在山地车出口扩张方面将会倾注更多的资源。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山地车减震机构,竖直固定在座管和中管之间,尽管人坐在上面感觉尚可,对于山地车来整体来说减震效果不佳,尤其是对减震有极高要求的山地车,现有的山地车减震车架减震效果差,满足不了当前市场的要求。尤其是在颠簸程度较大的路段,仅仅依靠山地车前叉的减震功能并不能理想地解决震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包括:通过装配底盘连接在一起的前托架和固定架,所述装配底盘前端设置前托架,所述前托架右端连接转向管,所述转向管用于转动连接车把,所述装配底盘顶面设置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部位置设置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右端连接所述转向管,且所述支撑梁右端下方连接所述前托架,所述支撑管中部位置设置减震机构。
[000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管上的第一铰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底盘顶面的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铰接杠杆,在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之间设置液压柱,所述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液压柱下端,所述铰接杠杆右端连接所述液压柱上端,所述铰接杠杆左端转动连接后托架。
[000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底盘后部设置驱动轴承,且在所述轴承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
[000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承两端设置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下端设置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用于连接脚蹬。
[000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承上固定套接链轮盘,且所述链轮盘整体设置为镂空状。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柱上端和所述液压柱下端均设置装配孔,两个所述装配孔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底盘前端设置前托架,所述前托架右端连接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内设置塑料轴承。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液压柱上端和所述液压柱下端。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铰接杠杆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衔接板,且两个所述衔接板分开设置。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衔接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且两个衔接板均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铰接件。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山地车车架整体为铝合金材质制成,且所述铝合金材质外层包覆有烤漆。
[0016]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利用第二铰接件和铰接杠杆将液压柱设置在装配底盘上方,当后车轮颠簸震荡,能够将山地车后台托架受到的冲击力逐渐抵消,从而提高缓冲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和铰接杠杆之间的配合,代替传统的竖直安装的减震弹簧,使山地车车架整体结构状态变换更灵活,减震功能复杂多样化,进而提高其抗震效果。
[0018](2)本技术通过在转向管内设置的塑料轴承,能够减小车把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从事骑行者在骑行时更方便,同时,通过在驱动轴承上设置的链轮盘,进一步与链条的配合,确保山地车能够在链轮盘带动下行进,并且将链轮盘整体设置为镂空状,能够节省加工材料,同时使山地车整体更轻便。
[0019](3)本技术通过将两个衔接板之间设置一定夹角,能够使其与后托架更好地配合,避免与支撑管接触,从而提高其灵敏度,增强整体抗震效果。另一方面,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山地车车架,更轻便,且整体强度更好,并且在铝合金材质外层包覆有烤漆,不仅能保证其整体美观性,更能保证其抗腐蚀能力。
[0020](4)本技术通过在驱动轴承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减小转动轴与驱动电机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在骑行时会更轻便,从而给骑行者更好的骑行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在驱动轴承上设置的链轮盘,进一步与链条的配合,确保山地车能够在链轮盘带动下行进。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具体地,100

装配底盘,110

前托架,120

转向管,130

支撑梁,140

支撑管,150

后托架,160

固定架,170

受力杆,171

螺纹连接头,180

驱动轴承,190

链轮盘,
[0026]210

衔接板,211

第一转动轴,212

第二转动轴,220

第二铰接件,230
‑ꢀ
液压柱,240

第一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
成。
[0028]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包括:通过装配底盘100 连接在一起的前托架110和固定架160,装配底盘100前端设置前托架110,前托架110右端连接转向管120,转向管120用于转动连接车把,装配底盘100顶面设置支撑管140,支撑管140上部位置设置支撑梁130,支撑梁130右端连接转向管120,且支撑梁130右端下方连接前托架110,支撑管140中部位置设置减震机构。
[0029]如图3所示,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管140上的第一铰接件240以及设置在装配底盘100顶面的第二铰接件220,第一铰接件240转动连接铰接杠杆,在第二铰接件220和铰接杠杆之间设置液压柱230,第二铰接件220连接液压柱 230下端,铰接杠杆右端连接液压柱230上端,铰接杠杆左端转动连接后托架 15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液压柱230上端和液压柱2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包括:通过装配底盘连接在一起的前托架和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盘前端设置前托架,所述前托架右端连接转向管,所述转向管用于转动连接车把,所述装配底盘顶面设置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部位置设置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右端连接所述转向管,且所述支撑梁右端下方连接所述前托架,所述支撑管中部位置设置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管上的第一铰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底盘顶面的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铰接杠杆,在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之间设置液压柱,所述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液压柱下端,所述铰接杠杆右端连接所述液压柱上端,所述铰接杠杆左端转动连接后托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盘后部设置驱动轴承,且在所述轴承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承两端设置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下端设置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用于连接脚蹬。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中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斯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