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稳忠专利>正文

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23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包含带有引出线端的壳体(1)和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其特征为:内部电路包含含有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的直流操作接触器直流电磁线圈的供电回路,该供电回路中串接有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和用于与直流操作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相连的引出线端(8、1);包含一个由直流控制电压Us控制通、断的用于控制继电器J1带电、失电的控制电路;内部电路中与直流操作接触器的直流电磁线圈相连的线端(1、4)、与直流操作接触器常闭辅助触点相连的线端(8、1)、与直流控制电压Us相连的线端(9、11)、与电源相连的线端(3、7)、整流电路的输入端(6)从壳体上引出;直流控制电压的两引出线端(9、11)分别经二极管D5、D9与直流操作接触器直流电磁线圈的引出线端和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串联支路的两端相连。(*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流操作接触器(三相或单相)的控制装置,具体为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直流操作接触器是近几年推向市场的节能新产品。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占有率。目前,直流操作接触器的线圈直接由直流控制电压供电,且起动和维持是使用同一个直流电磁线圈,为保证直流操作接触器起动时充分吸合,其直流电磁线圈体积大、铜耗多、成本高,也造成直流操作接触器维持时的电流大、功耗高。为减小直流操作接触器直流电磁线圈的体积,降低成本和运行时的功耗,直流操作接触器需配置控制器。现有的控制器都是单供电,其结构复杂,成本高。目前未见双电源供电的控制器产品及相关的文献报道。另外现有的控制器只适用于一种额定电压,即有的适用于220伏,有的适用于380伏,一种控制器不能通用于各种额定电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都是以单电源供电、没有双电源供电的控制器的问题,提供一种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该控制器是由双电源供电的,用于满足接触器起动吸合和维持吸合不同的功耗需要和实现智能合闸功能。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包含带有引出线端的壳体和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含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包含带有引出线端的壳体(1)和壳体内的内部电路,其特征为内部电路包含含有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的直流操作接触器直流电磁线圈的供电回路,该供电回路中串接有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和用于与直流操作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相连的引出线端(8、1);包含一个由直流控制电压US控制通、断的用于控制继电器J1带电、失电的控制电路;内部电路中与直流操作接触器的直流电磁线圈相连的线端(1、4)、与直流操作接触器常闭辅助触点相连的线端(8、1)、与直流控制电压US相连的线端(9、11)、与电源相连的线端(3、7)、整流电路的输入端(6)从壳体上引出;直流控制电压的两引出线端(9、11)分别经二极管D5、D9与直流操作接触器直流电磁线圈的引出线端和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串联支路的两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其特征为在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侧串接有电阻R1-R3,每一电阻的电流流入侧的端点(3、2、5)从壳体上引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其特征为在继电器J1的控制电路中设有开关K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操作接触器的控制器,其特征为继电器J1的控制电路包含含有三极管BG1、BG4、二极管D7的继电器J1的主供电回路、含有三极管BG5的继电器J1的辅助供电回路和与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的三极管BG4通、断控制电路;继电器J1的主供电回路中,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稳忠
申请(专利权)人:王稳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