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IRE1抑制的吡唑并吡啶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28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治疗或预防IRE1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IRE1抑制的吡唑并吡啶化合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根据35 U.S.C.
§
119(e),本申请要求2019年2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811,237和2019年3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813,975的优先权,所有这些申请均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0003]细胞经常会遇到内质网(“ER”)蛋白质折叠机制的工作负荷超过其能力,从而导致ER应激的情况。ER应激可能由分泌工作超负荷、折叠缺陷分泌蛋白的表达、营养或氧气的缺乏、管腔钙浓度的变化以及与静息氧化还原状态的偏差引起。在ER应激下,分泌蛋白在细胞器内以未折叠形式积累,以触发一组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UPR信号传导增加了编码分子伴侣、氧化还原酶、脂质生物合成酶和ER

相关降解(ERAD)成分的基因的转录。
[0004]在某些情况下,ER应激状态仍然过大,并且无法通过UPR的稳态输出进行补救。在这些情况下,UPR转换策略并主动触发细胞凋亡。不可修复的应激细胞的凋亡是一种可保护多细胞生物免于暴露于未成熟和受损的分泌蛋白的质量控制策略。如果过多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死亡,就会发生许多致命的人类疾病。相反,许多人类疾病,比如糖尿病和视网膜病,都是由ER应激下不受约束的细胞变性引起的。
[0005]IRE1α和IRE1β是当未折叠蛋白在细胞器内积累时会被激活的ER跨膜蛋白。IRE1α是表达更广泛的家族成员。双功能激酶/内切核糖核酸酶IRE1α控制进入末端UPR。IRE1α通过ER管腔结构域感知未折叠的蛋白质,该管腔结构域在应激期间变得寡聚化。
[0006]在不可修复的ER应激下,正反馈信号从UPR发出,并在关键节点整合和放大以触发细胞凋亡。IRE1α是这些促凋亡信号的关键启动子。IRE1α使用自磷酸化作为计时器。可修复的ER应激导致将核糖核酸酶活性限制为XBP1 mRNA剪接的低水平的、短暂的自磷酸化。然而,持续的激酶自磷酸化导致IRE1α的核糖核酸酶获得松弛的特异性,使其内切降解与IRE1α非常接近的数千个ER定位的mRNA。这些mRNA编码共翻译易位的分泌蛋白(例如,β细胞中的胰岛素)。随着mRNA继续降解,编码ER

驻留酶的转录体也被耗尽,从而使整个ER蛋白折叠机制不稳定。一旦IRE1α的核糖核酸酶变得过度活跃,通过XBP1剪接的适应性信号就会被ER mRNA破坏所掩盖,这会推动细胞凋亡。
[0007]由IRE1α过度活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严格控制的末端UPR特征导致(1)ER膜上广泛的mRNA降解,这导致线粒体凋亡,(2)诱导促氧化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这激活NLRP3炎症小体产生白细胞介素

1β的成熟和分泌,以及随后导致糖尿病的胰岛无菌炎症,以及(3)pre

miRNA 17的降解,导致前线粒体半胱天冬酶2的翻译上调和裂解以及编码mRNA的TXNIP的稳定。
[0008]本领域需要能够治疗ER应激而不依赖于基于UPR的细胞凋亡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治疗与ER应激相关的多种病症和疾病。这种疾病包括例如神经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癌症、眼病、纤维化疾病和/或糖尿病。本专利技术满足这些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在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a)的化合物或其盐、溶剂化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同位素体或互变异构体:
[0010][0011]其中变量R1‑
R4、Z和L如本文其他地方所定义。
[0012]在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Ia)的化合物或其盐、溶剂化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同位素体或互变异构体:
[0013][0014]其中变量R1‑
R4、Z和L如本文其他地方所定义。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用于治疗、减轻和/或预防与ER应激相关的疾病或紊乱,比如选自神经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癌症、眼病、纤维化疾病和糖尿病的那些疾病或紊乱的方法。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疾病或紊乱是神经变性疾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疾病或紊乱是脱髓鞘疾病。在又其他实施方式中,疾病或紊乱是癌症。在又其他实施方式中,疾病或紊乱是眼病。在又其他实施方式中,疾病或紊乱是纤维化疾病。在又其他实施方式中,疾病或紊乱是糖尿病。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部分涉及新型抑制剂IRE1α阻止寡聚和/或变构地抑制其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出人意料的发现。
[0017]定义
[0018]如本文所使用的,以下每个术语在本节中具有与其相关的含义。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通常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通常,本文所用的命名法以及动物药理学、药物科学,分离科学和有机化学中的实验室程序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和常用的。应当理解,只要本教导仍然可操作,步骤的顺序或用于执行某些动作的顺序是不重要的。章节标题的任何使用均旨在帮助阅读文件,而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与章节标题相关的信息可能发生在该特定章节之内或之外。该文件中引用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文件都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如同通过引用
将其单独并入。
[0019]在本申请中,在叙述元素或组分被包括在所列举的元素或组分的列表中和/或选自所列举的元素或组分的列表的情况下,应当理解,该元素或组分可以是所列举的元素或组分中的任一个并且可以选自所列举的元件或组分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0020]在本文描述的方法中,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动作,除非明确地陈述了时间或操作序列。此外,指定的动作可以同时执行,除非明确的声明语言陈述了它们是分开执行的。例如,可以在单个操作中同时进行要求保护的X动作和要求保护的Y动作,并且所得过程将落入要求保护的过程的字面范围内。
[0021]在本文中,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一(a)”、“一(an)”或“所述(the)”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或(or)”用于表示非排他性的“或”。陈述“A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A或B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A、B或A和B”相同的含义。
[0022]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约(about)”将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并且将在使用它的上下文中在某种程度上变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当“约”指代可测量值比如量、时间持续时间等时,旨在涵盖与指定值具有
±
20%、
±
10%、
±
5%、
±
1%或
±
0.1%的变化,因为这样的变化适合执行所公开的方法。
[0023]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癌症(cancer)”被定义为特征在于异常细胞的快速且不受控制的生长的疾病。癌细胞可以局部扩散或通过血流和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癌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骨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皮肤癌、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肾癌、肝癌、脑癌、淋巴瘤、白血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Ia)的化合物,或其盐、溶剂化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同位素体或互变异构体:其中:R1是R2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CF3、CHF2、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和1

甲基环丙基;L是键;R3选自任选地取代的C3‑
C8环烷基、任选地取代的C3‑
C8环烯基、任选地取代的C3‑
C8杂环烷基和任选地取代的C2‑
C8环杂烯基;R4是

NH2;0

3个Z是N和其余的Z独立地为CR5;每个R5独立地选自卤素、

OH、任选地取代的C1‑
C6烷基和任选地取代的C1‑
C6烷氧基;R6是H;Cy是苯基、苯硫基、吡啶基、哒嗪基、嘧啶基或吡嗪基;其中Cy被0至

n

个X取代,每个X独立地选自H、卤素、腈、任选地取代的C1‑
C4烷基、C1‑
C4卤代烷基、任选地取代的C1‑
C4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苯基、任选地取代的萘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和m是选自0、1和2的整数;n是选自0、1、2、3、4和5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任选地取代的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烷氧基、任选地取代的杂环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地取代的环烯基或任选地取代的环杂烯基的每次出现独立地被选自下列的至少一个取代基任选地取代:C1‑
C6烷基、卤素、

OR
a
、任选地取代的苯基、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任选地取代的杂环基、

N(R
a
)C(=O)R
a


C(=O)NR
a
R
a


N(R
a
)(R
a
),其中R
a
的每次出现独立地为H、任选地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地取代的C3‑
C8环烷基、任选地取代的芳基、或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或两个R
a
基团与它们所结合的N组合以形成杂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任选地取代的苯基、任选地取代的萘基或任选地
取代的杂芳基的每次出现独立地被选自下列的至少一个取代基任选地取代: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卤代烷氧基、卤素、

CN、

OR
b


N(R
b
)(R
b
)、

NO2、

S(=O)2N(R
b
)(R
b
)、酰基和C1‑
C6烷氧基羰基,其中R
b
的每次出现独立地为H、C1‑
C6烷基或C3‑
C8环烷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任选地取代的苯基、任选地取代的萘基或任选地取代的杂芳基的每次出现独立地被选自下列的至少一个取代基任选地取代: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卤代烷氧基、卤素、

CN、

OR
c


N(R
c
)(R
c
)和C1‑
C6烷氧基羰基,其中R
c
的每次出现独立地为H、C1‑
C6烷基或C3‑
C8环烷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2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和环丙基。8.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合物1,其中R3是:其中R9的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H、氧杂环丁烷基、C1‑
C6烷基、C3‑
C8环烷基、C1‑
C6羟烷基、C1‑
C6(C1‑
C6烷氧基)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甲酰胺基烷基、C1‑
C6羧基烷基、C1‑
C6[羧基(C1‑
C6)烷基]烷基、C1‑
C6氰基烷基和C1‑
C6磺酰基烷基,或两个R9与它们所结合的N组合以形成3

8个杂环基环,其中每个R9独立地被OH、C1‑
C6烷氧基、卤素、NH2、NH(C1‑
C6烷基)、N(C1‑
C6烷基)(C1‑
C6烷基)、氰基、羧酰胺、羧基和磺酰基中的至少一个任选地取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9的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丁基、氟环丁基、二氟环丁基、氧杂环丁烷基、(C1‑
C6烷基)、(C1‑
C6烷基)、烷基)、(C1‑
C6烷基)、烷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选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选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如果存在,是

F。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为:其中R”是H、任选地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地取代的C3‑
C8环烷基、或任选地取代的杂环基。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为:其中R”'的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

OH、C1‑
C6烷氧基、

NH2、

NH(C1‑
C6烷基)、

N(C1‑
C6烷基)(C1‑
C6烷基)和

NH(氧杂环丁烷基),其中每个C1‑
C6烷基被独立地选自下列的至少一个任选地取代:卤素、

C(=O)NH2、

C(=O)N(C1‑
C6烷基)、

C(=O)N(C1‑
C6烷基)(C1‑
C6烷基)、

OH和

C1‑
C6烷氧基。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选自

OH、

NH2、

NHCH3、

N(CH3)2、

NHCH2CH2F、

N(Me)CH2CH2F、

NHCH2CHF2、

N(Me)CH2CHF2、

NHCH2CF3、

N(Me)CH2CF3、

NHCH2CH2CF3、

N(Me)CH2CH2CF3、

NHCH2CH2C(=O)NMe2、

N(Me)CH2CH2C(=O)NMe2、

NHCH2CH2C(=O)NH2、

N(Me)CH2CH2C(=O)NH2、

NHCH2CH2C(=O)NHMe、

N(Me)CH2CH2C(=O)NHMe2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选自: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5‑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吗啉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5‑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5‑
(二氟甲氧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3‑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5‑
乙氧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4‑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3‑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s,4s)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4‑

‑3‑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4‑
氯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4‑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4‑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4

氟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
[4,3

c]吡啶
‑3‑
基)
‑3‑
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氯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2

氯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5‑
氰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7‑
((1r,4r)
‑4‑
(二甲氨基)环己基)
‑1‑
异丙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2

氟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6

二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4

二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3

二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2

氟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7‑
((1r,4r)
‑4‑
(双(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
异丙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5‑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5‑
甲氧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7‑
((1r,4r)
‑4‑
(双(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
异丙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3‑
(三氟甲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3‑
(三氟甲基)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5

二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4‑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3‑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2‑
氯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7‑
((1r,4r)
‑4‑
(双(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
异丙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甲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2

甲氧基乙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
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甲基(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1‑
(2

氯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7‑
((1r,4r)
‑4‑
(二甲氨基)环己基)
‑1‑
异丙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环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2

氯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1‑
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2

氟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1‑
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氯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甲基(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
氟苯基)
‑2‑
氟苯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c]吡啶
‑3‑
基)

2,5

二氟苯基)
‑1‑
(2

氯苯基)甲烷磺酰胺;N

(4

(4

氨基
‑1‑
异丙基
‑7‑
((1r,4r)
‑4‑
(氧杂环丁
‑3‑
基氨基)环己基)

1H

吡唑并[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奥普提卡拉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