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7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板,下减震板,减震垫,所述上减震板一侧含有上弯折,所述下减震板同侧含有下弯折,所述上弯折与所述下弯折将所述上下减震板中间的减震垫分为主减震垫与侧减震垫,所述减震器另一侧所述上下减震板与减震垫在垂直方向上平齐,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减震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的缓解来自各个方向的受力,尤其对剪切力的缓解作用尤为突出,当剪切力较小时,减震孔可以缓解,当剪切力较大时侧减震垫可以缓解,当收到较大压力时主减震垫可以进行缓解,达到了多向缓解与多层缓解的作用。达到了多向缓解与多层缓解的作用。达到了多向缓解与多层缓解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上的发动机受力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承受各个方向的动态和静态的载荷,受力方式有拉压、剪切、扭转、倾摆等。
[0003]目前汽车发动机的减震器主要缓解来自单方向的力,对于多方向复杂受力的缓解能力较差,尤其对于剪切力的缓解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根据现实应用中的具体情况,解决现实应用中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垫。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板,下减震板,减震垫,所述上减震板一侧含有上弯折,所述下减震板同侧含有下弯折,所述上弯折与所述下弯折将所述上下减震板中间的减震垫分为主减震垫与侧减震垫,所述减震器另一侧所述上下减震板与减震垫在垂直方向上平齐,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减震垫。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弯折位于所述侧减震垫外侧,所述下弯折位于减震垫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弯折位于所述侧减震垫外侧,所述上弯折位于减震垫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减震垫内部的弯折与相对减震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主侧减震垫相互联通。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器内含有减震孔,所述减震孔为通孔。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孔为长条弯折状,所述减震孔处于主减震垫内与减震垫内部弯折平行,穿过减震垫内部弯折与相对减震板后与相对减震板平行。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下弯折与所述上下减震板垂直。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器含有连接器,所述减震器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机械体固定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器为所述上减震板设有螺栓,所述下减震板设有螺纹孔。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孔深入减震垫内部,所述螺纹孔三面含有固定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其可有效的缓解来自各个方向的
受力,尤其对剪切力的缓解作用尤为突出,当剪切力较小时,减震孔可以缓解,当剪切力较大时侧减震垫可以缓解,当收到较大压力时主减震垫可以进行缓解,达到了多向缓解与多层缓解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注释:上减震板101,下减震板102,上弯折103,下弯折104,减震垫200,主减震垫201,侧减震垫202,减震孔300,螺栓401,螺纹孔402,固定板403,(连接器包括螺栓401,螺纹孔402,固定板4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1]如图1所示,此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板101,下减震板102及减震垫200,所述上减震板101一侧含有上弯折103,所述下减震板102同侧含有下弯折104,上下弯折与所述上下减震板垂直,上减震板101宽度小于下减震板102宽度,所述上弯折103与下弯折104将所述上下减震板中间的减震垫200分为主减震垫201与侧减震垫202,主减震垫201的体积大于侧减震垫202体积,所述减震器无弯折的另一侧上下减震板与减震垫在垂直方向上平齐,所述减震垫200为橡胶减震垫。对于上下弯折的位置关系优选上弯折103位于所述侧减震垫202外侧,下弯折104位于减震垫200内部;或者下弯折104位于所述侧减震垫202外侧,上弯折103位于减震垫200内部。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下弯折104位于所述侧减震垫202外侧,上弯折103位于减震垫200内部,此种方案下减震板102面积大于上减震板101面积,对于较大压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位于减震垫200内部的上弯折103与相对的下减震板10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主侧两块减震垫相互联通。减震垫200与上下减震板紧密连接并且主侧减震垫也融为一体,保障了减震器的抗压能力。
[0023]减震器内含有减震孔300,并且减震孔300为通孔。所述减震孔300为长条弯折状,所述减震孔300处于主减震垫201内与减震垫200内部上弯折103平行,穿过减震垫200内部上弯折103与相对下减震板102后与相对减震板平行。减震器含有连接器,所述减震器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机械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器为所述上减震板101设有螺栓401,所述下减震板102设有螺纹孔402,机械体在相应的螺栓401与螺纹孔402位置具有相应的螺纹孔及螺栓与之匹配连接。螺纹孔402深入减震垫200内部,所述螺纹孔402三面含有固定板403,避免了螺栓与减震垫200的直接接触,增加了减震效果,同时保护了内部减震垫200,提高产品实用寿命。
[0024]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减震器的连接器可以根据连接机械主体的不同,相应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比如上减震板为螺纹孔,下减震板为螺栓;上下减震板设有螺纹孔或螺栓。甚至于其他的用于固定连接的可靠连接。
[0025]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可有效的缓解来自各个方向的受力,尤其对剪切力的缓解作用尤为突出,当剪切力较小时,减震孔可以缓解,当剪切力较大时侧减震垫可以缓解,当收到较大压力时主减震垫可以进行缓解,达到了多向缓解与多层缓解的作用。
[002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0027]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包括上减震板(101),下减震板(102),减震垫(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板(101)一侧含有上弯折(103),所述下减震板(102)同侧含有下弯折(104),所述上弯折(103)与所述下弯折(104)将所述上下减震板(101、102)中间的减震垫(200)分为主减震垫(201)与侧减震垫(202),所述减震器另一侧所述上下减震板(101、102)与减震垫(200)在垂直方向上平齐,所述减震垫(200)为橡胶减震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折(103)位于所述侧减震垫(200)外侧,所述下弯折(104)位于减震垫(200)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弯折(104)位于所述侧减震垫(200)外侧,所述上弯折(103)位于减震垫(200)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减震垫(200)内部的弯折与相对减震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主侧减震垫(201、202)相互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玉千唐佳雯丁金新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惠达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