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导风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3010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解决散热效率问题。包括:一风管本体和至少一导流板,风管本体为一中空框体并有相贯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其特征是:其出风口周边的管壁上开设有定位孔,且每一组相对的二定位孔,均可在以该二定位孔为轴心而以预定宽度为假想半径的圆弧位置处至少有另一可与之相配合的对应定位孔;导流板二侧间距预定宽度处分别凸设有能分别插设在风管本体相对应的定位孔中而变更其与风管本体间夹角的枢柱。用于电脑等。(*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风扇,尤其是指用于电脑或电源供应器上的散热风扇的导风管。现有用于电脑的散热风扇,其吹拂方向虽有可朝向机壳内,以产生对流气流,使其它未配备有散热器的各电子装置亦同样能藉该散热风扇而获得一定的散热作用,但由于散热风扇的吹拂方向虽朝内但却无集中的效果而任其四处吹拂,不但会使过多的气流多余的吹向空荡而无任何电子装置的空间中,且往往使真正应获得充份的散热的电子装置无法获得有效散热,反而较不需要散热之处可能却持续且强劲地受到吹拂,亦即产生不均衡,致使散热不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之散热完善、效率较高的散热风扇的导风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散热风扇的导风管装置,其包括一风管本体和至少一导流板,风管本体为一中空框体并有相贯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其特征是其出风口周边的管壁上开设有定位孔,且每一组相对的二定位孔,均可在以该二定位孔为轴心而以预定宽度为假想半径的圆弧位置处至少有另一可与之相配合的对应定位孔;导流板二侧间距预定宽度处分别凸设有能分别插设在风管本体相对应的定位孔中而变更其与风管本体间夹角的枢柱。上述设计,利用这种框柱的设置,而使导流板能变更其与风管本体间夹角,以改变气流通道的方向与大小,从而达到散热风扇散热完善、提高散效率的效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4为本技术部分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部分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使用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一风管本体1和至少一导流板2,风管本体1为一中空框体并有相贯通的进风口10与出风口11,其特征是其出风口11周边的管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2,且每一组相对的二定位孔12,均可在以该二定位孔12为轴心而以预定宽度为假想半径的圆弧位置处至少有另一可与之相配合的对应定位孔12;导流板2二侧间距预定宽度处分别凸设有能分别插设在风管本体1相对应的定位孔12中而变更其与风管本体1间夹角的枢柱20、21。亦即当导流板2前方二枢柱20枢设在风管本休1中相对的二定位孔12,后方二枢柱21必有另二相对应的定位孔12可供其卡接而使导流板2与风管本体1间形成一特定角度而造成一特定的气流通道,例如定位孔12a可找到定位孔12a’与之相对应,定位孔12b有定位孔12b’,定位孔12c有定位孔12c’,定位孔12d有定位孔12d’,定位孔12e有定位孔12e’,定位孔12f有定位孔12f’,定位孔12g有定位孔12g’与之相对应。如图4-6所示,散热风扇3,其中风管本体1的出风口11周缘有卡钩13,其中,风管本体1的进风口10周缘有卡钩14。亦即使该风管体1除可于进风口10端固定在电子装置5上外,还可于其出风口11端以卡钩13扣接在隔板4所预设的扣孔40上。如此经导流板2的角度调整变化,可大大提高散热风扇3的散热效率,改善散热状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散热风扇的导风管装置,其包括:一风管本体和至少一导流板,风管本体为一中空框体并有相贯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其特征是:其出风口周边的管壁上开设有定位孔,且每一组相对的二定位孔,均可在以该二定位孔为轴心而以预定宽度为假想半径的圆弧位置处至少有另一可与之相配合的对应定位孔;导流板二侧间距预定宽度处分别凸设有能分别插设在风管本体相对应的定位孔中而变更其与风管本体间夹角的枢柱。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风扇的导风管装置,其包括一风管本体和至少一导流板,风管本体为一中空框体并有相贯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其特征是其出风口周边的管壁上开设有定位孔,且每一组相对的二定位孔,均可在以该二定位孔为轴心而以预定宽度为假想半径的圆弧位置处至少有另一可与之相配合的对应定位孔;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华张定国
申请(专利权)人:松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