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68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包括架体、第一组架、第二组架、滑移结构及扣合装置,第一组架锁固于架体内,第二组架枢接于架体上。第一组架与第二组架通过滑移结构的滑动,使第二组架向外侧翻转,以利于计算机维修人员的接设或拆卸;或通过扣合装置的扣接使第二组架到达适当的位置,并使第二组架钩设于第一组架上,达到定位的目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尤指一种可将其快速地翻转或定位,以利于计算机维修人员接设或拆卸计算机硬件组件的排线,是一种具有便利性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缺陷,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创造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它是由架体、第一组架、第二组架、滑移结构及扣合装置组成,该架体设有枢设件;该第一组架锁固于架体内,并设有固定面的一侧边设有定位部,另一侧边向外延伸有扣合部;该第二组架设有枢设部枢接于该架体的枢设件上,该第二组架设有与固定面相对应的滑动面,并于第二组架近扣合部一侧壁上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设有供扣合部穿设的破孔;该滑移结构由滑槽及滑片组成,该滑槽具有弧度,设于固定面上,滑片设于滑动面上,并与滑槽相对应而配合,且滑片于滑槽上滑移;该扣合装置由片体、弹性组件及拨动部组成,该片体设于容置槽内,并设有供扣合部钩扣的扣槽,该弹性组件设于片体与第二组架之间,该拨动部设于片体的外侧上。该第一组架的扣合部呈钩状。该第一组架设有卡钩,该第二组架相对设有相配合的卡槽。该第二组架的容置槽设有阻块。该滑移结构的滑片形成有呈“C”形的沟槽。该扣合装置的片体设有与拨动部连接的连接部,并突出于该第二组架的容置槽外。该扣合装置的片体上设有钩设部,该第二组架亦设有供该扣合装置的弹性组件两端分别钩设的相对的钩设部。该扣合装置的片体设有供该扣合装置的弹性组件容置的容置空间。该扣合装置的弹性组件为拉伸弹簧。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设于架体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扣合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分离状态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分离状态的组合示意图。该第一组架2是锁固于架体1内,且其是可供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图略)等计算机的硬件组件锁设,该第一组架2是设有一向下凸出的固定面20,该固定面20近一侧边处设有一定位部21,而另一侧上则设有呈钩状的扣合部22,且该扣合部22是向外延伸。该第一组架3亦可供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图略)等计算机的硬件组件锁设,且该第二组架3的侧边是设有一枢设部30,通过该枢设部30可使第二组架3枢接于架体1的枢设件10上。该第二组架3是设有与第一组架2的固定面20相对应的滑动面31,且该第二组架3于近第一组架2的扣合部21一侧壁上设有一呈长条状的容置槽32,该容置槽32开设有破孔33,以供该扣合部21穿设。该滑移结构4是包括一滑槽40及一滑片41,该滑槽40是设于第一组架2的固定面20上,并具有适当弧度。该滑移结构4的滑片41是设于第二组架3的滑动面31上,并与滑槽10相对应而配合,且该滑片41是形成有一呈“C”形的沟槽42,而于滑槽40的一侧边缘即可供该沟槽42衔接,以使该滑片41得以于滑槽40上作滑移的动作。如图5所示,该扣合装置5包括一片体50、一弹性组件51及一拨动部52,该片体50是设于第二组架3的容置槽32内,并于该片体50与容置槽32的破孔33同一侧上设有扣槽53,以令第一组架2的扣合部22可钩扣于扣槽53上。该扣合装置5的片体50是于扣槽53的另一侧上设有一连接部54,并突出于第二组架3的容置槽32外,可供上述的拨动部52连接,以利于人手拨动。该扣合装置5的弹性组件51可为一拉伸弹簧,其一端是钩设于片体50的钩设部55,另一端则钩设于第二组架3的钩设部34,且该片体50的钩设部55是与第二组架3的钩设部34相对,并于该片体50上设有一可供该弹性组件51容置的容置空间56。上述的构造组成本技术的可旋转定位的电脑壳体组架。如图3-图7所示,当计算机维修人员欲接设或拆卸计算机硬体组件(图略)的排线时,仅需拨动扣合装置5的拨动部52,使该扣合装置5的扣槽53与第一组架2的扣合部22相脱离,如此,即可通过滑移结构4的滑动而将枢接于架体1上的第二组架3向外侧翻转,如图6及图7所示,以利于计算机维修人员的接设或拆卸。反之,若欲将该第二组架3予以定位时,亦仅需将其向内侧翻转,并通过第一组架2的定位部21使第二组架3到达适当的位置,再通过扣合结构5的扣槽53与第一组架2的扣合部22相扣接,以使该第二组架3钩设于第一组架2下方,而达到定位的目的。另,如图2所示,为使第二组架3可更稳固地钩设于第一组架2下方,该第一组架2是设有一卡钩23,并相对于第二组架3亦设有一相配合的卡槽35,如此,当该第二组架3钩设于第一组架2下方时,除了可通过第一组架2的定位部21,使第二组架3到达适当的位置外,亦可通过该卡钩23与卡槽35的卡设,来达到更稳固地钩设。再者,如图3所示,为使扣合结构5的片体50于拨动时可达到定位的效果,可于第二组架3的容置槽32上设有一阻块36,该阻块36可以是扣合装置5的扣槽53与第一组架2的扣合部22相脱离时,恰使片体50抵住该阻块36,以此定位效果,令拨动者得知扣槽53与扣合部22已脱离,而得以翻转该第二组架3。本技术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可将第一组架2与第二组架3错开,以利于计算机维修人员清楚地辨识各排线的接设,并可供其插接或拆除排线,且该第二组架3的翻转、定位亦相当方便、快速,不需花费计算机维修人员过多的工时,是较具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实为不可多得的技术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的缺失,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皆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它是由架体、第一组架、第二组架、滑移结构及扣合装置组成,该架体设有枢设件;该第一组架锁固于架体内,并设有固定面的一侧边设有定位部,另一侧边向外延伸有扣合部;该第二组架设有枢设部枢接于该架体的枢设件上,该第二组架设有与固定面相对应的滑动面,并于第二组架近扣合部一侧壁上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设有供扣合部穿设的破孔;该滑移结构由滑槽及滑片组成,该滑槽具有弧度,设于固定面上,滑片设于滑动面上,并与滑槽相对应而配合,且滑片于滑槽上滑移;该扣合装置由片体、弹性组件及拨动部组成,该片体设于容置槽内,并设有供扣合部钩扣的扣槽,该弹性组件设于片体与第二组架之间,该拨动部设于片体的外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该第一组架的扣合部呈钩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该第一组架设有卡钩,该第二组架相对设有相配合的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该第二组架的容置槽设有阻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该滑移结构的滑片形成有呈“C”形的沟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该扣合装置的片体设有与拨动部连接的连接部,并突出于该第二组架的容置槽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该扣合装置的片体上设有钩设部,该第二组架亦设有供该扣合装置的弹性组件两端分别钩设的相对的钩设部。8.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旋转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其特征是:它是由架体、第一组架、第二组架、滑移结构及扣合装置组成,该架体设有枢设件;该第一组架锁固于架体内,并设有固定面的一侧边设有定位部,另一侧边向外延伸有扣合部;该第二组架设有枢设部枢接于该架体的枢设件上,该第二组架设有与固定面相对应的滑动面,并于第二组架近扣合部一侧壁上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设有供扣合部穿设的破孔;该滑移结构由滑槽及滑片组成,该滑槽具有弧度,设于固定面上,滑片设于滑动面上,并与滑槽相对应而配合,且滑片于滑槽上滑移;该扣合装置由片体、弹性组件及拨动部组成,该片体设于容置槽内,并设有供扣合部钩扣的扣槽,该弹性组件设于片体与第二组架之间,该拨动部设于片体的外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岳纹
申请(专利权)人:松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